以文字记录时光

——《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读后

文/李秀玲

认识许大立老师的时间并不长,每次见面时,总是听他妙趣横生地摆起许多故人旧事和他的峥嵘往昔。我听得津津有味,也听得有点断断续续,总觉得像看了一本有漏页的书,差了几个点、面、线,把完整的情节串起来。

2023年秋,许老师的《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出版,有幸得他赠书一本,心中自是高兴,许下承诺必会认真拜读。我很喜欢书名,像一首诗的开头,浪漫、抒情,打开后,时光的缱绻回忆扑面而来。

作为知名作家,许老师曾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这是他的第四本散文随笔集。该书中收录了作者近十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69篇散文,全书26万余字,串起了作者一生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经历。从高中66级毕业后下乡江津当知青,后去李市中学任初高中英语教师,1977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江津第一中学(即今江津中学)当音乐、英语老师……因为写作引起各方关注,1986年初调《重庆体育报》工作,次年调《重庆晚报》做副刊编辑,直至副总编辑;此后又调《重庆经济报》任总编辑,等等。数十年间,许老师笔耕不辍,对文学的执着与坚持,最终于千军万马中闯出一条道,成为一笔写尽春秋事的知名作家。

全书分为《家国情怀》《心灵之声》《笔走天下》三个篇章。许老师把对祖国的忠诚、对家乡的深情、对亲人的怀念、对远方的向往毫不吝啬地展现在书中,在酣畅淋漓的文字里表达得一览无遗。

描写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的时空巨变》一文放在了首篇。改革开放是作者一生中苦尽甘来、逆转命运的时刻,对他来说寓意重大,是促使他走上文学道路的缘由。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见证者,也是奉献者。从此,他的一生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命运的偶然,也是必然;是他在人生岔路口作出的选择,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改革开放46年,让很多回忆可以淡忘在浩瀚的时光里,但这个改变许老师一生命运的历史事件,在他的心中永远清晰而深刻。从此之后,他怀着感恩的赤诚之心用文字记录一天天变美好的生活,记录山河巨变、经济腾飞,记录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

在《家国情怀》《心灵之声》两个篇章中,收录了作者多篇叙述历史沉浮中许氏家族命运与渊源的文章,他们一家人的际遇是时代的缩影与纵观。从文字里可以看出许老师对家人的敬爱与尊崇,没有歌功颂德、没有张大其词,只是用最质朴的文字展现祖父这个清末秀才投笔从戎的铁血一生,展现二叔的传奇革命生涯,展现父亲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担当与执着。而作者自祖父、父亲、二叔身上学到的是根植于血脉中的拼搏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是三代人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的传承。他以文人之姿传承了家族的薪火之志,浓墨重彩地记录了整个许氏家族经历的人间动荡年代。他在重重苦难中悟出了人生的可贵,也在逆境中奋起拼搏,以满腔热忱报效祖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春天来了,父亲走了》文中,把父亲长长的一生写进短短的3000字里,概括在一副十四个字的对联里,还有父亲题名为《自挽》的一首诗里。但许老师知道,父亲的一生,并不是这篇文章里能叙述完的,父亲的思想、经历、无怨无悔的情感与执着的追求,还有高尚无私的伟大人格,这些,才是让作者永久铭记且终身受益的珍贵记忆。父亲在春天走了,但活在作者的内心四季中,春去秋来,父亲留下的信念永不忘却,许老师一直在追随着父亲的脚步前进。

许老师是个重感情的人,而且记忆力超好。在《家国情怀》篇章中记录了他生活过的许多地方——李子坝、石井坡、江津、渝中,还有求学的四川成都,对他来说,这些地方都有他刻骨铭心的回忆与成长。童年的四处漂泊、青春的激情飞扬、中年的不屈与抗争,在不断适应环境和地域差距的同时,让心底埋藏的梦想在每一个艰难的流年之中都能开花结果。

在许老师心里,江津和渝中是他偏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地方,一个是经历风雨后老来安定的地方。他经常在日常交谈中摆起那些难忘的龙门阵。他说自己虽然不是江津人,但自弱冠之年起,便和江津密不可分。言语中那份对江津难舍难分的情缘和感恩却是由衷至诚。他的人生之路从江津这座县城(现为江津区)开始,他的文学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起步,渐至佳境。说是有缘,其实也是抉择,当年的阅历和认知而做出的最适合当时环境的抉择。而今回首望过去,他的每一次选择是极其正确的。

作者也展笔抒写了对渝中的喜爱与赞赏。渝中城历史悠久又时尚新潮、人文丰富又山水交融、宜居宜家又热闹繁华。当然,许老师安身于渝中,最深刻的理由其实还是眷念与难舍。重庆是他的故乡,而渝中,则是让他灵魂与身心俱安的家园,也是让他安享晚年的舒适之地。

第三部分《笔走天下》篇章里,作者不仅有大开大合的书写,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收录在本节中的多篇游记中,景物与情感相融相交,写得细致入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文如其人,字如其性。文字不仅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更是作者一生蹉跎与不懈努力的成长见证。用笔记录往事,以字书写荣耀与传奇,正因为一生的笔耕不辍,才有了一位重庆文学界的资深作家,成就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博大情怀。

读罢此书,一个爽朗大气、风流蕴藉的文人形象跃然于纸上,和现实中的那个大方、热情、白发婆娑的长者合二为一。而我心中的点、面、线,也在认真读完这本书后圆满地串在了一起。

时光,映射在容颜里,沉淀在气质里,也在经受岁月的磨难里仍不肯低下的头颅里。而许老师的《最是那时光》,带着岁月的温度与生命的厚度,向读者叙述着作者所经历的社会动荡与变迁,发展与创新,而随着眼界的开阔和阅历的增长,作者的心境和文学造诣也在增长。许老师年轻时的文笔,也许还带有一丝豪放不羁和随意性情,但近年来他的文字功底却是越见炉火纯青,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漫不经心的描写里中流露出练达与通透,收放自如,从容淡定,从不说理,却是让人心头透悟。挥笔之间,皆是风流与豁达,如同他此刻的生活状态,自在又潇洒,人世之间,与他而言,似乎再无难事。

一个人的文字会随着他内心世界的丰盈而不断茁壮强大,希望我也能像作者一样,在经历了生活的不公与逆境后,仍然拥有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并把这种喜爱延伸到生活之中,从容、耐心地写下每一个文字,善待每一天。

作者简介:李秀玲,重庆市作协会员、南岸区作协副秘书长,供职于南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涌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