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記錄時光

——《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讀後

文/李秀玲

認識許大立老師的時間並不長,每次見面時,總是聽他妙趣橫生地擺起許多故人舊事和他的崢嶸往昔。我聽得津津有味,也聽得有點斷斷續續,總覺得像看了一本有漏頁的書,差了幾個點、面、線,把完整的情節串起來。

2023年秋,許老師的《最是那時光——許大立散文隨筆集》出版,有幸得他贈書一本,心中自是高興,許下承諾必會認真拜讀。我很喜歡書名,像一首詩的開頭,浪漫、抒情,打開後,時光的繾綣回憶撲面而來。

作爲知名作家,許老師曾出版過多部文學作品,這是他的第四本散文隨筆集。該書中收錄了作者近十年在報刊上發表過的69篇散文,全書26萬餘字,串起了作者一生豐富多彩、跌宕起伏的經歷。從高中66級畢業後下鄉江津當知青,後去李市中學任初高中英語教師,1977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後回到江津第一中學(即今江津中學)當音樂、英語老師……因爲寫作引起各方關注,1986年初調《重慶體育報》工作,次年調《重慶晚報》做副刊編輯,直至副總編輯;此後又調《重慶經濟報》任總編輯,等等。數十年間,許老師筆耕不輟,對文學的執着與堅持,最終於千軍萬馬中闖出一條道,成爲一筆寫盡春秋事的知名作家。

全書分爲《家國情懷》《心靈之聲》《筆走天下》三個篇章。許老師把對祖國的忠誠、對家鄉的深情、對親人的懷念、對遠方的嚮往毫不吝嗇地展現在書中,在酣暢淋漓的文字裏表達得一覽無遺。

描寫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的時空鉅變》一文放在了首篇。改革開放是作者一生中苦盡甘來、逆轉命運的時刻,對他來說寓意重大,是促使他走上文學道路的緣由。他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是見證者,也是奉獻者。從此,他的一生與文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既是命運的偶然,也是必然;是他在人生岔路口作出的選擇,也是時代賦予他的使命。改革開放46年,讓很多回憶可以淡忘在浩瀚的時光裏,但這個改變許老師一生命運的歷史事件,在他的心中永遠清晰而深刻。從此之後,他懷着感恩的赤誠之心用文字記錄一天天變美好的生活,記錄山河鉅變、經濟騰飛,記錄日新月異的發展時代。

在《家國情懷》《心靈之聲》兩個篇章中,收錄了作者多篇敘述歷史沉浮中許氏家族命運與淵源的文章,他們一家人的際遇是時代的縮影與縱觀。從文字裏可以看出許老師對家人的敬愛與尊崇,沒有歌功頌德、沒有張大其詞,只是用最質樸的文字展現祖父這個清末秀才投筆從戎的鐵血一生,展現二叔的傳奇革命生涯,展現父親爲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擔當與執着。而作者自祖父、父親、二叔身上學到的是根植於血脈中的拼搏意志和對國家的忠誠與奉獻,是三代人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志的傳承。他以文人之姿傳承了家族的薪火之志,濃墨重彩地記錄了整個許氏家族經歷的人間動盪年代。他在重重苦難中悟出了人生的可貴,也在逆境中奮起拼搏,以滿腔熱忱報效祖國。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春天來了,父親走了》文中,把父親長長的一生寫進短短的3000字裏,概括在一副十四個字的對聯裏,還有父親題名爲《自挽》的一首詩裏。但許老師知道,父親的一生,並不是這篇文章裏能敘述完的,父親的思想、經歷、無怨無悔的情感與執着的追求,還有高尚無私的偉大人格,這些,纔是讓作者永久銘記且終身受益的珍貴記憶。父親在春天走了,但活在作者的內心四季中,春去秋來,父親留下的信念永不忘卻,許老師一直在追隨着父親的腳步前進。

許老師是個重感情的人,而且記憶力超好。在《家國情懷》篇章中記錄了他生活過的許多地方——李子壩、石井坡、江津、渝中,還有求學的四川成都,對他來說,這些地方都有他刻骨銘心的回憶與成長。童年的四處漂泊、青春的激情飛揚、中年的不屈與抗爭,在不斷適應環境和地域差距的同時,讓心底埋藏的夢想在每一個艱難的流年之中都能開花結果。

在許老師心裏,江津和渝中是他偏愛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命運齒輪開始轉動的地方,一個是經歷風雨後老來安定的地方。他經常在日常交談中擺起那些難忘的龍門陣。他說自己雖然不是江津人,但自弱冠之年起,便和江津密不可分。言語中那份對江津難捨難分的情緣和感恩卻是由衷至誠。他的人生之路從江津這座縣城(現爲江津區)開始,他的文學之路也是從這裏開始起步,漸至佳境。說是有緣,其實也是抉擇,當年的閱歷和認知而做出的最適合當時環境的抉擇。而今回首望過去,他的每一次選擇是極其正確的。

作者也展筆抒寫了對渝中的喜愛與讚賞。渝中城歷史悠久又時尚新潮、人文豐富又山水交融、宜居宜家又熱鬧繁華。當然,許老師安身於渝中,最深刻的理由其實還是眷念與難捨。重慶是他的故鄉,而渝中,則是讓他靈魂與身心俱安的家園,也是讓他安享晚年的舒適之地。

第三部分《筆走天下》篇章裏,作者不僅有大開大合的書寫,也有細膩的情感表達。收錄在本節中的多篇遊記中,景物與情感相融相交,寫得細緻入微。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文如其人,字如其性。文字不僅承載了作者的情感,更是作者一生蹉跎與不懈努力的成長見證。用筆記錄往事,以字書寫榮耀與傳奇,正因爲一生的筆耕不輟,纔有了一位重慶文學界的資深作家,成就了作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博大情懷。

讀罷此書,一個爽朗大氣、風流蘊藉的文人形象躍然於紙上,和現實中的那個大方、熱情、白髮婆娑的長者合二爲一。而我心中的點、面、線,也在認真讀完這本書後圓滿地串在了一起。

時光,映射在容顏裏,沉澱在氣質裏,也在經受歲月的磨難裏仍不肯低下的頭顱裏。而許老師的《最是那時光》,帶着歲月的溫度與生命的厚度,向讀者敘述着作者所經歷的社會動盪與變遷,發展與創新,而隨着眼界的開闊和閱歷的增長,作者的心境和文學造詣也在增長。許老師年輕時的文筆,也許還帶有一絲豪放不羈和隨意性情,但近年來他的文字功底卻是越見爐火純青,字字句句都蘊含着作者深刻的思考與獨到的見解,漫不經心的描寫裏中流露出練達與通透,收放自如,從容淡定,從不說理,卻是讓人心頭透悟。揮筆之間,皆是風流與豁達,如同他此刻的生活狀態,自在又瀟灑,人世之間,與他而言,似乎再無難事。

一個人的文字會隨着他內心世界的豐盈而不斷茁壯強大,希望我也能像作者一樣,在經歷了生活的不公與逆境後,仍然擁有一顆熱愛文學的心,並把這種喜愛延伸到生活之中,從容、耐心地寫下每一個文字,善待每一天。

作者簡介:李秀玲,重慶市作協會員、南岸區作協副祕書長,供職於南岸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編輯:朱陽夏責編:陳泰湧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