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联合举办的“‘博悟·探秘——沿着丝路去旅行’双师课堂”之寻梦阳关课程在南门小学开课,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博物馆的60名社教工作者走进学校现场观摩馆校合作教育课程展示。

本次课程通过5G直播形式进行,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第三小学的百余名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学习,他们跟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阳关故址,深刻感受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的哀愁与不舍,以及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

课堂上,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的语文老师从诗词的诗韵和诗意引入,使学生们感受西出阳关的艰难。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教育员带领学生沿着汉长城寻找阳关故址,体会汉代将士和商人远离故土、翻山越岭西出阳关的决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教育员则从经阳关“入关”带入和“出关”带出的物资,通过文物解读丝绸之路为西域带去的文明之光。同时,南门小学的6位学生携带“通关文牒”现场表演了出关的仪式和程序,加深学生们对阳关关隘功能的理解。

本次课程对标小学语文课程,通过图片、诵读与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了解阳关这座重要关卡造就的一种雄浑、雄健的文化气度,从而深刻理解诗歌蕴含的丰富边塞韵味和古人的胸襟与情怀,感悟中国人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强健的民族脊梁。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自2021年以来,与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深度合作,率先在全省开启首个双师课堂,由博物馆教育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授课,同时以 5G 直播的形式,使博物馆教育资源突破地理时空的限制,让远离博物馆的乡村学校和学生共享博物馆教育资源。三年来相继推出“博悟·搏艺——汉代体育运动双师课堂”“博悟·四季——文物中的二十四节气”“博悟·典故——藏在文物中的成语故事”系列课程,这是汉阳陵博物院近年来不断实行“谋划长远、教育引领、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办馆理念,积极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的有效举措,也是博物馆牵手学校,协同育人的优秀案例。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马虎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