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豔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旅遊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着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強國,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近年來,蘇州市秉持融合發展理念,因勢利導、主動作爲,持續打造“旅遊+農業”、“旅遊+文化”,發展旅遊新業態,將市場交給“手藝人”,讓“新農人”講好新時代鄉村文化故事,不僅孵化了一批傳統文化追隨者、繼承人,提升了羣衆文化自信,還帶動農文旅產業鏈振興,爲當地羣衆帶來了“潑天富貴”。

在“特”上做文章,深挖地方特色和標誌標識。不同的地區,歷史各有特點,文化、產業也各有特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發展新業態、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浸潤江南味道的甪直鎮連廂舞曾多次登上央視,向全世界展現甪直特色水鄉服飾,已成爲甪直的特色文化品牌;光福鎮的核雕連續三次登頂“山花獎”,爲蘇州核雕贏得了榜首地位,迎來了各地的觀摩和學習;桃花塢的木版年畫在美國蘭蘇園舉辦巡展,讓立體的蘇州躍然在外國觀衆眼前……立足本土資源,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才能激發地方內生動力,帶動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以“融”匯力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蘇州生態、旅遊、文化、農耕資源等條件得天獨厚,既要保護也要開發,切實提升供給水平和服務力量,才能不斷開創旅遊發展新局面。吳江區的村上長漾裏共享農莊、吳中區的湖濱村、青蛙村等通過收儲和租賃的方式盤活農村宅基地,激活鄉村“沉睡”的資源,培育發展出了一批鄉村“打卡點”;臨湖鎮的太湖現代農業示範園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推出“一年四節”,助推農文旅的深度融合……三產融合讓市場、資本、人才和技術“扎堆”向鄉村集聚,拓寬了當地羣衆的增收渠道,也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指明瞭目標方向。

用“新”做保障,統籌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淄博的“燒烤淄味”、哈爾濱的“冰雪奇緣”、天水的“熱辣滾燙”……不少城市藉助短視頻“出圈走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旅熱潮”。當前,政府要順勢而爲,轉變傳統宣傳觀念和路徑,不斷強化謀劃佈局,讓“網紅經濟”成爲助推地方發展的新引擎。近期,吳中區組織了多位自媒體網絡達人組成採風探訪團,用獨特的視角和創意感受、記錄枇杷季,連日內抖音話題累計播放量已超360萬;東山、金庭兩鎮鎮長也走進最美吳中直播間,變身“帶貨主播”,爲當地農產品代言,累計觀看、點贊人數超5萬,大大提升了產品和地方文旅資源知名度。以網絡“流量”撬動產業“增量”,以“水果經濟”帶動“文旅經濟”,是政府擁抱“新”業態,以“媒”助農的大膽嘗試。

在越來越多人渴望迴歸鄉村、貼近自然、放鬆身心的時代背景下,農文旅的融合發展既是時代的呼籲,又是時代的選擇。因此,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新業態,推動產業資源不斷提檔升級、優勢互補,才能牢牢掌握旅遊發展的“金鑰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