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繼續上班,員工得自掏100萬元?知名創業公司回應:是內部項目,公司出資員工跟投,離職補償N+3

日前,知名獨角獸企業滴灌通被傳內部上線“領頭羊計劃”,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員工自己出資100萬元,公司配資900萬,共同成立SPV,員工就是SPV的合夥人,組建團隊幫助SPV持續挖掘優質資產至滴灌通澳交所掛牌,以此創造投資機會及回報。而不報名的員工將會被調崗或離職,此消息一出即引起極大討論。

隨後,滴灌通回應輿論,正式對外發布“領頭羊計劃”,並解釋了其中邏輯:精選一批骨幹分成若干小隊,由公司出資,團隊跟投一部分,形成一批側重點不同的專業投資機構,分頭探索不同領域的投資策略。滴灌通承認,這會帶來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因此不得不取消或調整部分崗位。

5月20日,有消息稱,滴灌通發了裁員的全員信,涉及不同區域辦公室100多位員工,佔比約1/4,包括調崗和裁員。談及原因,管理層稱是沒有管理好自有資金的投放速度以及提前招了太多的人。

公司回應:骨幹員工做“領頭羊”

離職員工可獲N+3補償

據大河網,今年5月中旬滴灌通向員工發出全員信,宣佈了公司最新的戰略規劃,即“領頭羊計劃”“ETF計劃”。據悉,公司整體架構會在5月底完成,戰略規劃是專注市場建設和交易平臺發展,包括推動更多市場投資人蔘與、中央交易系統ETF,以及信息披露、估值、風控和投後資產管理等,以期吸引和賦能更多的參與者參與到以澳交所爲中心的滴灌通生態來。

隨着公司“二級火箭”戰略啓動,公司相關部門的組織架構也需要隨之調整。這次調整包括換崗與減員,涉及到不同地區辦公室一百多位員工。公司爲員工提供了N+3的離職補償。

據證券時報,“領頭羊計劃”的內容引發極大爭議。據悉,滴灌通員工可自己出資100萬,滴灌通配資900萬,成立一個SPV,SPV再反向僱傭該員工,組建團隊並幫助SPV持續挖掘優質資產至滴灌通澳交所掛牌,以此創造投資機會及回報。

隨後,滴灌通對此進行回應稱,精選一批骨幹分成若干小隊,由公司出資,團隊跟投一部分,可形成一批側重點不同的專業投資機構,分頭探索不同領域的投資策略。滴灌通承認,這會帶來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因此不得不取消或調整部分崗位。全員信稱,“‘領頭羊’計劃,是關鍵的第一步,是二級火箭的火箭頭,承擔引領和突破的關鍵任務。我們期待每一隻“領頭羊”,將來都能引領一羣羊。

據21財經,此外,滴灌通還發了一個獎金停發和追償的通知,如果投的項目有應開店未開、閉店、欠款等情況,需要按細則停發獎金或者追償。

21財經記者就此向滴灌通方面查詢,但未獲正面回應。滴灌通方面表示,“領頭羊”計劃是滴灌通在“二級火箭”階段重要一環,也是一個先行先試計劃,旨在激勵過去兩年中最懂收入分成領域的內部投資經理,爲市場和生態繼續發揮實踐出的經驗和能力,打造多元化參與的交易所生態。“領頭羊”計劃按原項目進展安排會在近日內部通告,細節暫時無法提供。

“之前認知不深刻,要嚴控成本”

據滴灌通官網介紹,滴灌通目前擁有數百人的專業團隊,分佈於內地、香港、澳門,在金融、科技和零售消費領域擁有豐富行業經驗。

據證券時報,此前滴灌通創始人李小加介紹過滴灌通成立之初直接以自有資金投資打造樣板,初心是想連接國際大資本和中國小企業,不只是想做資金的生意,而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市場(交易所),當前數字化革命讓這種想法有了實現的可能。

如今,管理層坦言,由於公司規模增長過快,管理層當時的認知不深刻,雖已察覺,但控制不夠。作爲一家持牌交易所,必須時刻留足長期戰略儲備資本,爲市場發展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

因此前期爲直接投資而提前配置的相關人力與資源,和新階段新任務就不太適應了。“留足戰略資本,也意味着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嚴格控制運營成本。這就是我們不得不做出減員調整的根本原因。”滴灌通內部人士表示。

據界面新聞,滴灌通集團創始人張高波去年12月曾表示,走出第一階段,自然也會進入到第二個發展階段。“第二階段,原來由滴灌通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要社會化。”張高波解釋道,第二階段投資人策略和來源要非常多元化。

“滴灌通澳交所就是要做一個場子,讓大家通過這個場子來掙錢。”張高波說道:“ 每一個合作伙伴都能夠帶動一大片,都是一個小的滴灌通,他們可以發展自己的生態。現在我們正處在第二階段的門檻上。”張高波說。

主打每日收入分成模式

被質疑“是升級版P2P”

公開資料顯示,滴灌通集團是一家運用金融科技連結全球資本與小微企業的交易所集團,由港交所前CEO李小加和東英金融創始人張高波於2021年聯合創辦,每日收入分成模式是其主推的服務。通過這一模式,餐飲、零售、服務、文體四大行業的門店得以在滴灌通澳門金融資產交易所(MCEX)掛牌,募集長期資金。

據每經網此前報道,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宋向前曾質疑滴灌通所宣稱的“非股非債”模式,本質是貸,且利息收入應不低於20%,無限接近高利貸的標準,是升級版P2P。此外,對於滴灌通設計的內地找門店放款、香港和海外融資、澳門交易所做資產證券化的三地跨境結構,宋向前炮轟其本質是“監管套利”。

面對宋向前如此激烈的質疑,滴灌通方面回應稱,歷史上股權投資從來就不是唯一的投資方式。滴灌通收入分成投資模式,如果被投資門店經營失敗,沒有償還投資款的義務,所以並不是債。

清律律師事務所侯旺律師表示,按照滴灌通的投資模式,在投資的時候收益率是不確定的,有可能高於20%,也有可能低於20%。“我個人認爲,如果投資者未要求融資機構或第三方就收益提供差額支付、擔保等增信措施,不能僅僅因個別項目收益率較高超過4倍LPR就認定爲不合法。”

至於“動了VC/PE的奶酪、從DPI到退出戳到股權投資痛處”等話題,宋向前回應稱“滴灌通不可能搶走我的生意。”我投資的都是大消費品牌,大多數都是直營,滴灌通沒本事可以搶;如果從生意的角度,或許我倒應該感謝滴灌通,它去刺激更多的人加盟,我投資的消費品牌渠道就會更壯大,但就像我之前說的,這不是向善的生意。”

“滴灌通投資的是線下實體門店,投資回收期大概在5年左右,從股權投資的角度,這是一個很差的資產。”深耕消費領域多年的投資人李麗表示,“乍一看回報率挺誘人,但風險很大,現在線下實體門店挺過3年已經不容易,商場裏幾乎是以半年爲週期在淘汰,餐飲更是重災區。”

李麗表示,“它的財務模型相當激進,選擇和它合作的商家,要麼是對於發展預期過於樂觀,要麼在拿到錢的第一天可能就沒打算還,這樣的資產本來就不在我們考慮投資的範圍之內,沒有動奶酪這一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