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豆瑞華):“這裏原來是一片老樹林,好多榆樹、楊樹死掉後,沙地裸露出來,通過檢察機關改造性造林後,現在一眼看過去都是綠色。”定邊縣檢察院檢察長郭永剛指着公益林的樹木驕傲地說。5月2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聯合組織的“檢護民生·高質量發展中國行”——新媒體走基層看檢察採訪團走進陝西省定邊縣檢察公益林。

2020年,定邊縣檢察院立足縣域實際,攜手縣林業局共同打造了3400畝“定邊檢察公益林”基地,並特聘治沙英雄、“七一”勳章獲得者石光銀擔任造林顧問。“定邊檢察公益林”建設旨在通過督促違法者積極履行生態修復義務,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多元化協作”立體生態檢察模式。

定邊縣檢察院緊盯防止林地面積減少這一中心目標,通過“四大檢察”融合履職,採取四個舉措助推碳匯林、公益林建設。一是打擊違法毀林行爲的同時,通過自主種植、植樹造林、涉案補植,確保林地面積持續增加。二是升級打擊毀林行爲責任承擔方式,在傳統單純提起刑事公訴的基礎上,增加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兩種責任手段。三是進一步豐富違法行爲人民事責任承擔內容,從要求恢復原狀到追繳造林成本費、鑑定費,再到一併追償林業生態功能損失費。四是協調縣林業局、縣司法局等單位共同爲檢察公益林建設提供技術、人員支持。

截至目前,定邊縣檢察院通過司法辦案督促違法行爲人繳納生態修復保證金86萬元,在檢察公益林異地補植3058畝,在被毀林地原地補植5980畝,創造林業碳匯價值106萬餘元。

公益林近期航拍 主辦方供圖

“公益林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有些人是過失犯罪,一罰了之、一判了之,破壞了的生態環境也得不到修復。通過種植公益林,不僅恢復了被損害的林地,又起到了教育作用。”今年72歲的治沙英雄、“七一”勳章獲得者石光銀,提到公益林就讚不絕口。石光銀告訴央視網記者,過去村裏的老人們生態保護意識差,有時清明上墳後不注意防火,就會過失燒燬林地。檢察院帶頭建公益林後,老百姓就從法律層面上意識到了破壞生態要受法律懲罰,同時帶動了更多人身體力行參與植樹造林。現在定邊縣已經有五六年再沒有發生人爲毀林、火災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