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年十月,金帅斡离不要求宋廷遣肃王赵枢为人质,换回康王赵构,方才退兵。

然而,没过半年,金廷以宋朝图谋联合西辽颠覆金国为借口,再挑兵衅,仍由粘没喝、斡离不为左、右副元帅,统兵大举攻宋。

是年十月,在金兵直指东京汴梁的危急关头,在金营被扣留下来的王云让人给宋廷送信,信上说:“金国愿与宋朝讲和,但皇帝须向金国皇帝进献五辂(古时帝王所乘坐的五种专车)、冠冕,并上尊号。此外,还要求宋廷必须让赵构作为使臣前来谈判,和议才有成功的希望。”当初赵构出质金营,斡离不非要宋廷将他换回不可,结果肃王赵枢一去不复返。如今粘没喝与斡离不又点名要赵构为使臣,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或许,粘没喝与斡离不看中了赵构胆小懦弱的性格特点所以才选择他作为谈判的对手。

宋钦宗闻讯,大喜过望,立即派赵构为使,带着车辂,至金营与金帅讲和。

十一月初,赵构进宫向宋钦宗辞行,宋钦宗对赵构“抚慰甚厚”,并赐以玉带,对赵构此番出使议和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赵构尚未出发,王云从金营中回来了,并带来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金人的议和条件中又增加了一个,即宋廷必须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割与金国,不然将进取汴都。此消息一传出,顿时“中外大骇”。

宋钦宗早已被金兵吓破了胆子,此时此刻,只要能使金国退兵,不用说割三镇,就是割多少镇,他也会答应。于是,在王云多,宋钦宗不顾梅执礼、孙傅、吕好问、洪刍、秦桧、陈国材等大臣的反对,命赵构立即出使金营,王云为副使。除了向金主进献衮冕、车辂外,还答应将太原、中山、河间割与金国,并尊金主为皇伯,上尊号为“大金崇天继序昭德定功休仁惇信修文成武光圣皇帝”。

既然宋钦宗尊金太宗为“皇伯”,那么,宋钦宗便成了“皇侄”,即儿子辈,如此自甘做“儿皇帝”,可谓石敬塘后第一人。再看宋钦宗为金太宗所上的“尊号”,恨不能将所有好字眼都用上,读了真令人肉麻!

赵构等出京,行至长垣,老百姓们喧呼遮道,顶盆焚香,请求赵构等速作战备,不可北去敌营。赵构不敢违旨,不听百姓们的劝阻,遂经长坦至相州。磁州的宗泽闻知康王一行已抵相州,便前往迎谒,宗泽对赵构说:“肃王一去不复返,如今金人又诡辞骗大王前去,其兵已迫近京师,复去何益?愿大王勿行!”赵构闻言,犹豫不定,乃随宗泽先至磁州。

进磁州城后,赵构率王云等人去拜谒嘉应神祠,想在此关键时刻,求神灵为之决断进止去留。从嘉应神祠出来后,忽见路边站满了百姓,他们也如长垣老百姓那样,在道旁请愿,劝康王勿至金营。

王云跟在赵构的身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祠庙。突然,老百姓们指着王云喊道:“清野之人,真奸细也!”遂一拥而上,执王云而杀之。

王云被杀之由,据汪伯彦《建炎中兴日纪》记载,泽宗与王云平日就不和,见磁人说王云是细作,这就正中了泽宗的下怀,“略不弹压”,眼看着磁州百姓们把王云给杀死了。据后世史家考证,王云之死,实乃犯众怒所致。王云出使金国时路过磁州和相州,曾劝守臣将两城近郊一带的民居全部毁弃,将老百姓的粮食集中到城中,坚壁清野以固守城池,结果使城郊老百姓无家可归,衣食无着,怨声载道。此时王云又力劝赵构出使金国,与金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议和,遂引起众怒,导致身死。汪伯彦因为与黄潜善串通一气,排挤宗泽,所以才在书中诬陷宗泽。

眨眼间,副使王云被杀,赵构被吓蒙了,只得留在磁州,不敢再提出使金国之事。

这时,斡离不得知康王已至磁州一带,乃派骑兵驰至磁州城下,寻访赵构。

赵构在磁州很不安,如坐针毡。他畏惧磁州百姓的忠勇剽悍,也不敢只身前往金营。恰在此时,汪伯彦让人给他送信,请他前往相州,再相机而动。赵构大喜。忙派人找了一条通往相州的小路,乘着黑夜无人的时候出发,磁人没有一个人知道。

至相州地界,汪伯彦已率所部兵马在黄河边迎接。赵构一见汪伯彦,顿时有了一种脱离大难的感觉。他对汪伯彦说“他日见了皇帝,我一定推荐你做京兆尹。”汪伯彦字廷俊,祁门人。此人与黄潜善是赵构登基后首先重用的两个奸佞之臣,向来“汪黄”并称。他受赵构器重,自此而始。

赵构从此便留在相州徘徊观望。

而在此之后传来的消息也颇为不妙:金兵长驱南下,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已兵临汴京城下。在此情况下,显然不是议和之时,故赵构继续留在相州,等候宋钦宗的诏旨。

应该说,若非宗泽及磁州百姓阻拦赵构继续北上,若王云不被磁州百姓所杀,赵构肯定会前往金营,也肯定会与赵枢一样,将一去不返。赵构幸免大难,应首先归功于抗金名将宗泽。而奇怪的是,赵构一见倾心的,却是汪伯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