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说该怎么度过迷茫期?我知道现实中很多人是停留在迷茫期的,也非常理解停在迷茫期的痛苦。人生没有目标很难过,好像每一天都是没有意义的活着,这简直是生不如死。

 

前几天有个大V问他的粉丝,如果你财富自由了,你想要去完成什么梦想?

 

结果留言最多的是:我没有梦想。

 

留言第二多的是:买个大房子。

 

房子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梦想,实现之后呢?梦想一旦实现,你会发现其实高兴不了几天就会陷入空虚,因为梦想实现了紧接着就会梦想消失,然后就会体会到迷茫。

 

有人说,再去找下一个梦想呗。

 

但其实找梦想还不如找对象简单呢,找对象还可以去相亲,而找梦想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而且也常常摸不清方向。

 

然而没有梦想的人,就活得像个僵尸一样,干干巴巴的体会着迷茫期的“心绞痛”,却不知如何是好。

 

但回答没有梦想的人是最多的,所以,其实你不是少数,甚至你是大多数。

 

因为这是个富裕的迷茫时代。

 

>>1<<

我其实还是比较喜欢尝试的人,上学的时候学得最好的科目就是化学,因为做实验、调配方,简直就是我的人格常态。

 

所以,其实我一直有不断尝试怎么找到好方法走出迷茫期。

 

最近没有更新是因为恍惚找到了个方法很好用,不再那么迷茫痛苦了,但我还在尝试中,所以没有写出来。

 

既然最近有人问到,我就先把目前的发现写出来。

 

我的这个方法就是:找个咨询师做咨询。

 

但原理并不是那么简单,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2<<

我的迷茫期是在我结婚以后开始慢慢出现的,在婚前我有做过长时间的个人咨询。因为我们从事心理学行业的人懂得,想让自己的人格越来越完善和健康,做咨询的必不可少的。要想成长,即使不看书、不听课,但不能不做咨询。

 

但是婚后我就很少再做咨询了,忙着去过二人世界,什么工作啊、成长啊都放在了一边。但我却没发现,不知不觉地我开始进入迷茫。

 

这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做咨询),但是我一直漏掉了这个信息。所以这几年在探索的路上我总是磕磕绊绊,没有出路。

 

>>3<<

但因为在我的人格特质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常常需要“被看见”。看见我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看见我喜怒哀乐的情绪,看见我是那么的善良等。

 

当不被看见的时候,我就会迅速陷入迷茫。

 

但注意!

 

每个人“被看见”背后的意义并不相同,在咨询后我发现了我的意义:

看见我=认可我;

而“认可我”在我的心中=我有了活着的能力;

然后我就能活下去了。

 

更形象一点说就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呼唤:我饿了,请看到我(被看见)。并且我希望你觉得我是那么可爱(认可我),这么可爱的我难道你不想满足我一些愿望么?快来喂我吧,我想要吃的(可以活下去)。

 

因为在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因为信任“孩子应该定时喂奶”的伪科学,所以不到喂奶的时间即使我哭的撕心裂肺也坚决不喂奶,所以造成了我很严重的创伤——不相信自己能够被看到,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够活着。

 

>>4<<

在看电影《芳华》的时候,最打动我的一个场景是:

 

文工团慰问战争中得病或受伤的前线英雄。女主角何小萍正好是英雄中一员,但是她得了精神分裂。

 

而她从前也是文工团中的一员,对文工团里的节目她了如指掌。

 

在文工团演出的时候,她鬼使神差的走出演播室,走到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开始翩翩起舞。她跳的正是文工团正在演出的舞蹈。

 

然而,操场虽然空旷,但她并不是没有观众的。

 

精神病院的院长默默地走到操场边,静静地、眼神专注地看完她地跳舞。

 

这一幕把我看得热泪盈眶,涕不成声。

 

随后,镜头里再演起何小萍时,她的精神分裂就好了,她成了正常人。

 

很多人不理解她是怎么好的,这是因为她的“被看见”被满足了,所以她的病就好了。(但她人格中的创伤还没有完全好,所以性格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有时候,未必热烈的掌声是最好的回应;

而有时,坚定的眼神才是更可靠的信息。

 

同样也是有一天,老公静静地、专注地看着我,然后我突然就像活过来半条命一样,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我就决定跟老公一起规划去孕育新生命。

 

当自己没有长大时,自己都没有生命的能力,也就更不可能去生养下一代。

 

对于我来说,长大=我相信我会被看见=被看见就会有奶喝=就会活下来。而残留婴儿心理的我才会不相信我能“被看见”。

 

每个人都有创伤,有创伤并不可怕,但成长就要治疗创伤。

 

>>5<<

在婚前,“被看到”这件事是由咨询师陪伴我完成的。在婚后,因为老公有些回避型人格的,所以我一直很难得到被看到的满足。

 

从去年年中开始,我又恢复了跟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对于我们想自我完善的人来说,是可以伴随一生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看心理医生,我觉得心理咨询更像是帮助人们进行升级。)

 

但在咨询期间,如果我或咨询师因太忙而暂停了半个月以上,我就会不自觉的陷入到迷茫的情绪中。一开始我并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直到2个月以前,我不断觉察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陷入迷茫,我才发现了我与咨询师的关系和我与“被看见”的关系。

 

一旦没有客体(比如咨询师)稳定的关注我,我就会陷入迷茫的情绪——其实就是我退行到早年的创伤之中。

 

早年的创伤如果没有被修复,就会一直影响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它并不会随着时间的长短而自动修复。

 

而越早产生的创伤(比如0-1岁),治疗的时间就会相对来说越长,难度也会越大。

 

所以,我的创伤需要咨询师很长时间的陪伴,我才会一点一点修复完成。那么,在我修复完成之前我会一直找到咨询师来帮助我、陪伴我。

 

而这两个月,我也确实发现,当跟咨询师稳定进展咨询时,我就很少陷入到迷茫的状态。

 

>>6<<

我也做咨询并不代表我不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创伤,但创伤不同,而且每个咨询师都会跟其他咨询师做咨询。

 

因为每个人的创伤不同,所以每个人“被看见”的原因也不同。你的原因不一定跟我一样,治疗方法也并不一样,但希望你可以及早发现问题的原因,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其实将死本能找到安全的空间活出来,并释放掉攻击性,就是在一个空间里“发出声音”的方式。想要“被看见“所发出的声音通常跟我们体内的攻击性冲动有关。我的创伤中就保留着早年对养育者不来喂养我的愤怒。

 

然后这个声音又会在安全空间里被回应,就形成了“被看见”的循环。

 

但“死本能”和“被看见”都是问题的形式,问题背后的原因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来深入的发掘。

 

愿我们活出充满生命力的自我,愿我们离开迷茫期的困扰。

原作者名: 许艳丽

转载来源: 许艳丽

转载原标题: 迷茫的你还在原地打转?再不走出来我们就老了

授权说明: 口头授权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