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可以发现,在最近这些年,只要在网上提起抗战,必然有人要提到“德械师”,在很多描述中,这些中国德械师的战力,似乎完全不亚于真正的德国二战陆军部队。德械师也越来越成为“网络神军”,而传说与事实,却往往差距很大。

那么我们先看看德械师是怎么来的,再谈是怎么没的。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殖民地和不平等特权。但是这也为德国改善中德关系减少了一个障碍。1920年,德国代表团来中国,经过谈判,双方于1921年5月20日签订了《中德协约》。这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上,少见的平等条约之一 。

中德两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了蜜月期:一方面德国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品、军火的市场,中国所拥有的丰富的战略物质——钨、锑、锰等更是德国妄图称霸世界所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常凯申醉心于德国的军事化、工业化、中央化,对领袖崇拜、个人独裁有浓厚的兴趣。他希望能从德国输入军队的管理方法、战斗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能灌输到他麾下军队,对内捍卫其统治、对外抵抗侵略。

德国军事顾问于是就应运登场了。十年间,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他们积极地参与了安内与攘外。帮助训练军队、采购军火、出谋划策,蒋桂大战、中原大战都有他们的参与。法肯豪森总顾问还帮助拟订过抗战的总蓝图。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这段时期,是国民政府和德国关系的最紧密时刻。

一二八抗战中,德国顾问亲手训练的87、88师打得威风八面;而八一三抗战,更被侵华日军称为德国式的战争,所谓“德械师”最出彩的时期,也是最后消亡的时刻。

1935年至1937年,中方从德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即知名的“纳粹盔”,由于中方的订货数量较大,德国军工厂甚至首先满足对中方的出口,德国陆军的一线部队反倒没有普遍配备大量的此类钢盔。中方还订购了大量的步枪子弹以及各式防空炮。其他从德国进口的军事装备,包括少量的俯冲轰炸机,亨克尔轰炸机;莱茵金属和克虏伯的榴弹炮、反坦克炮;装甲车辆,以及一号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军用通讯器材、探照灯和发电机。这些军械,最终只交货了一小部分。

中国海军在抗战爆发前,还向德国订购了5艘潜艇、1艘潜艇供应舰、11艘鱼雷艇和1艘鱼雷快艇母舰,以及大批鱼雷。这些军备大部分也没有最终交货,纳粹和日本签订共同协定后,输华物资被扣留,而部分预付款也被扣押,这笔烂账到二战后都没理清楚。

当时能达到德式标准的有: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国军教导总队,这些部队堪称当时国军主力。

德械师作为主力的参加了整个松沪会战。在当时的中国陆军中,德械师装备和训练算一流,但仍然缺乏重武器和海空军的支持,全员戴上德国钢盔不等于就有了当时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德械师中核心的战车部队,连最基本的步坦协同都没有,装备更是“缺斤少两”!在侵华日军的全面优势面前,终究还是以卵击石!

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全部德械师就损失过半。但作为淞沪会战中坚力量,硬是凭着血肉之躯挫败了小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上海失守后,残余德械师均退至南京休整,随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最终全军覆没,此后再无德械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