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教學(詳細、全面、專業、圖解)哪怕你是新手從零開始學按摩,也能一學就會,從入門到精通!

在身體皮膚護理過程中,所使用的按摩手法依其特點可分爲摩擦類手法、揉動類手法、擠壓類手法、提拿類手法、叩擊類手法和運氣推拿類手法六種(香港梵希美容培訓分享)。

一、摩擦類按摩手法

1、摩法

(1)定義

以中指、無名指的指腹或手掌附着於體表一定部位或穴位和穴位周圍,以關節連同前臂做環形或半環形有節律的撫摩動作,成爲摩法,摩法多用於按摩的開始階段。

(2)手法要領

美容師將力集於指腹或手掌,緊貼顧客按摩部位或穴位上,且要放鬆肩臂;掌指與按摩部位略呈30°,以關節的旋轉帶動指腹,做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和緩自如、協調連貫的盤旋轉動。其壓向肌膚的壓力應小於環旋移動的力量。

(3)主要功效

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和皮脂腺的分泌功能,調和氣血,消積導滯,祛淤消腫。

2、撫法

(1)定義

手的五指自然伸直,手掌或指腹着力於按摩的部位,輕兒滑地往返移摩,稱爲撫法。撫法多用於按摩的開始階段與結束階段。

(2)手法要領

手部全掌或指腹平法於按摩部位體表,以內動力使腕關節前後,左右自然擺動,帶動掌指輕且滑地做上下、左右直線、弧形或曲線往返摩撫。手法要輕而不浮,滑而不滯,節奏均勻。

(3)主要功效

舒經通脈、活血散淤、緩解疼痛、鎮靜安神、醒腦明目。

3、抹法

(1)定義

以雙手拇指指腹緊貼皮膚,做直線或弧線的推動動作,稱爲抹法。

(2)手法要領

雙手拇指指腹着力於護理部位體表,做對稱,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輕而靈活的移抹動作,中途不要隨意停頓。

(3)主要功效

增進血液循環,痛經活絡、活血止痛。

4、推法

(1)定義

用手指或掌部着力於所護理部位體表,向同一方向做直線移動,成爲推法。用指推稱爲指推法,用掌推稱爲掌推法。

(2)手法要領

a、指推法:美容師用單手或雙手拇指指腹或指偏峯着力施與所護理部位的體表,或循經絡將拇指平貼與所護理部位。上肢肌肉應放鬆,將力貫注於着力指端,向所護理部位垂直用力,並在保持一定力度的基礎上做單向、有節奏的指向向前推進的動作。推進速度和力度要均勻。

b、掌推法:美容師以掌根部位主,全掌着力,或循經絡將手掌平貼於所護理部位。操作師要姿勢端正,速度平穩,力度適宜,配合呼吸,着力深透,且必須直推,不可跳躍。如需加力,可用雙手掌重疊按壓在改部位以達到按摩效果。掌推法多用於按摩的開始階段與結束階段。

(3)主要功效

疏通經絡、舒筋活血、增強深層肌膚組織運動、消減脂肪堆積。

5、梳法

(1)定義

美容師五指微屈,自然分開,以指面接觸體表,做輕柔的單方向滑動梳理,動作形如梳頭。

(2)手法要領

雙手五指分開咯彎曲,如抓狀,以指端及指腹着力於頭部,左右、上下梳理。如從左右耳同時對稱梳至頭頂然後交叉,或從前額及枕後同時對稱梳至頭頂然後交叉,如從往返操作。此法主要用於頭部。

(3)主要功效

解鬱除煩、疏散風邪、通經順絡、疏通氣血。

二、揉動類按摩手法

1、揉法

(1)定義

以指或掌緊貼於所護理部位,進行左右、前後的內旋或外旋揉動,稱爲揉法。用雙手拇指揉,稱爲雙拇指揉法;用雙手的大魚際着力揉動,稱爲大魚際揉法。

(2)手法要領

a、雙拇指揉法。一雙手拇指指腹緊貼於所護理部位或穴位上,做輕柔和緩的旋轉揉動動作。着力持續、均勻、旋轉連貫、由輕至重、由淺入深,逐步擴大旋轉揉動的範圍,要旋而不滯,轉而不亂,柔而浮懸,動作深沉。

b、大魚際揉法,雙手呈微握拳狀,用大魚際着力於所護理部位,腕部放鬆,以腕關節帶動前臂和手腕部做橫向來回不間斷的有節律的擺動,使着力部分帶動該處的皮膚組織做輕柔和緩的迴旋揉動。

(3)主要功效

加速血液循環,增加氧的代謝養分的吸收,舒經通脈,消腫止痛。

2、搓法

(1)定義

以指、掌或掌指對所護理部施力,從下至上,或左右往返摩擦揉動,成爲搓法。根據作用的部位不同可分爲拇指推搓法和雙指法。

(2)手法要領

a、拇指推搓法,以上手拇指指腹或偏峯對稱用力,在按摩部位做上下貨左右往返移動,交叉搓揉,動作和緩連貫,深沉均勻。

b、雙指搓法,雙手食指與中指併攏,並想對用力做方向相反的往返搓動,動作和緩連貫,深沉均勻。

(3)主要功效

疏通脈絡,放鬆肌肉,加速血液循環,增強皮膚的新陳代謝。

3、㨰法

(1)定義

雙手微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關節的背側步位着力按摩部位,進行滾動按摩,稱爲㨰法。

(2)手法要領

雙手微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背側部位着力按摩部位,通過腕關節連續的屈伸擺動及指關節的旋轉運動,帶動前臂和着力部位做有關節律的滾動。掌呈環形滾動狀,使產生的動力輕重交替,持續不斷地作用於授術部位。操作時,腕部要放鬆,貼室受術部位體表,不可跳躍摩擦。

(3)主要功效

痛經活絡,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膚細胞活動能力,消除肌肉疲勞。

三、擠壓類按摩手法

1、壓法

(1)定義 以指、掌、掌根或魚際等部位着力於受術部位,用力下壓的方法,稱爲壓法。以指着力下壓,稱爲指壓法;以掌着力下壓,稱爲掌壓法;以掌指着力下壓,稱爲掌根下壓法;以魚際着力下壓,稱爲魚際下壓法。

(2)手法要領

下面主要介紹指壓和掌壓法

a、指壓法:以指腹着力於受術部位,手指和接觸點成45°,受術部位爲各穴位點。

b、掌壓法:雙手全掌着力於手術部位,用力下壓。部位要準確,壓力須均勻、深透、和緩有力。

(3)主要功效

疏通經絡、舒展肌筋、緊實皮膚、鎮靜安神、解痙止痛。

2、捏法

(1)定義

以拇指、食指或拇指、中指擠捏肌肉和肌腱並連續移動,稱爲捏法。

(2)手法要領

a、揉捏法:雙手微握,食指至小指自然併攏,拇指指腹與食指橈側相對用力,一張一合,反覆、持續、均勻的拿捏皮膚肌肉。受術部位在手指的不斷對合下被捏起;再利用受的自然旋轉和提腕,使皮膚肌肉自指間滑脫出來,如從反覆。操作過程中宜用爆發力,使局部肌膚快速被捏起。脫滑復位時,切不可將肌膚持續捏住,要剛中有柔,柔中帶剛,靈活自如,柔和深透。

b、啄捏法:雙手微握,無名指與小指握向掌心,虎口向上,食指自然微碗。用拇指指腹與中中指指腹相對用力,一張一合、反覆、持續、快速、均勻地捏拿肌膚;上下襬動腕部,動作如小雞啄米。操作過程中手法要輕重有度,連續移動,輕巧敏捷。

(3)主要功效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營養物的滲透,增強肌膚彈性,消除肌肉酸脹,調和氣血,痛經活絡。揉捏法力大肌膚深層,而啄捏法一般做用於較淺的肌膚表層。

3、理指法

(1)定義

用一手指的食指和中指指根部相對用力,施以夾捋理,稱爲理指法。

(2)手法要領

一手握住顧客的腕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和中指彎曲如鉤狀,以其根部夾住顧客一手指指根部,向指尖方向捋順。操作時循序移動,鬆緊適宜。此法常用於手部按摩。

(3)主要功效

疏通經絡,加速血液循環,保持良好手形。

4、點法

(1)定義

以指端或指腹固定於穴位或身體體表部位進行點按,稱爲點發,點發分爲拇指點發、中指點法、和多指連點法。

(2)手法要領

a、拇指點發:食指至小指呈我拳狀,拇指略彎曲,其指端着力點按穴位。點按時由肩發力,力達指端,或用手腕和前臂發力,力集於指端。其力度由輕到重,持續、柔和、深透。

b、中指點法:手呈微握拳狀或自然伸直,以中指指端着力,點按於穴位上。點按時由肩發力,力大指端,或用手腕和前臂發力,力集於指端,其力度由輕到重,持續柔和、深透。

b、多指連點法:此法是循經點穴的一種,是以多指連續點按某經絡中幾個穴位的方法。多指點按即五指連點,或由食指至小指四指連點,點按時,五(四)指自然分開,之間相距一定距離,由小指至拇指或由拇指至小指,依次連續點壓某一經絡上距離相近的幾個不同穴位,待手指點完穴位後,又前臂發力,力集於指端,或由肩發力,力達指端,持續點壓數秒。點壓力度由輕到重,柔和、深透。

(3)主要功效

疏通經絡、加速血液循環。

四、提拿類按摩手法

1、握拿法

(1)定義

雙手或單手的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呈鉗形,施以夾力握拿所按摩部位,稱爲握拿法。

(2)手法要領

五指微屈,全掌着力,拇指與其餘四指指腹對合呈鉗形握住按摩部位,一緊一鬆地握拿。以鈍力施術,對合時手指施力需對稱,由輕到重加力。手法重而不滯,活兒有力,邊握拿邊連續移動,速度均勻,不快不慢。

(3)主要功效

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活血鎮痛,增加肌膚彈性,緊實肌肉。

2、彈法

(1)定義

用指端着力於所按摩部位,施以彈動,稱爲彈法,用拇指彈動稱爲拇指彈法,用其餘四指同時彈動稱爲四指彈法。

(2)手法要領

a、拇指彈法:食指至小指微握拳,拇指伸直,以拇指指尖着力,在拇指指關節連續屈伸的動作下,用爆發力帶動拇指尖做形如彈弦的彈動。彈動動作連貫,節律清楚、彈動快、移動慢、用力均勻。

b、四指彈法(又稱輪指)。五指自然分開,平伸,以食指至小指指端(從食指指端至小指指端爲正向輪指,從小指指端至拇指指端爲反向輪指。點彈時,指端用力方向爲掌心,點彈後,美容師手稱微握拳狀微爲內輪指;點彈時,指端用力方向爲掌背,點彈後美容師手掌五指與掌平直,爲外輪指)着力於被按摩部位,以指掌關節的快速屈伸帶動四指做連續、快速的點彈。彈動時,四指動作協調、靈活,動作錯落有序。在四指彈動的同時,可旋腕環繞形點彈,以擴大點彈面積。點彈用力適度、均勻。

(3)主要功效

加速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增強營業物質的深層深透,增加肌肉彈性。

五、叩擊類按摩手法

1、叩法

(1)定義

手呈空握拳形,以手指或手掌側部(小魚際)着力,有節奏地叩擊的手法呈爲叩法。

(2)手法要領

五指自然彎曲,虎口向上打開,小指尺側、小魚際、大魚際、拇指橈側共同構成馬蹄形。以掌側部(馬蹄形)着力,用前臂發力帶動腕部抖動,抖腕的同時,手部下沉叩擊所按摩部位。叩擊時掌心虛空,腕帶虛掌,手腕靈活,精神放鬆,上下叩打,動作輕快、連續,富有彈性,施力均勻,左右手交替叩擊,節律清晰。

(3)主要功效

活血止痛、消除疲勞、強健肌膚。

2、空拳叩擊法

(1)定義

單手或雙手五指併攏稍屈,着力於被按摩部位,叩而擊之,其力略小於叩法,稱爲空拳叩擊法。

(2)手法要領

單手或雙手的五指分別自然併攏稍屈,向掌心呈拳妝。拇指低於食指橈側,手腕放鬆,用諸指第一指關節、大小魚際及掌根部組成一圓形叩擊環,以腕關節的自然屈伸擺動帶動掌着力於所按摩部位,做輕快有節奏的叩擊。叩擊時,手腕應靈活不僵硬,手法力度要均勻 ,從腕部發力,力度由輕到重不可過猛。

(3)主要功效

調和氣血、消除疲勞、緊實肌膚、增加肌膚彈性。

3、擊法

(1)定義

雙掌虛合,以小指和小魚際尺側着力於所按摩部位,進行有節奏的擊打,稱爲合掌側擊法;以中指尺側着力於所按摩部位,進行有節奏的擊打,稱爲指側擊法。

(2)手法要領

a、合掌側擊法:雙掌掌心相對虛合,拇指交叉對握,以小指和小魚際尺側着力,借用上臂力量抖動手腕,以腕掌關節發力,擊打按摩部位體表。

b、指側擊法:雙掌掌心相對虛合,拇指交叉對握,雙手小指和無名指交叉對握,中指和食指相對併攏,以中指尺側着力,借用上臂的力量抖動手腕,以腕掌關節發力,擊打受術部位體表。

注:擊法在操作過程中,要以腕帶掌,用爆發力瞬間擊打。要靈活有序,用力均勻協調。在着力瞬間會發出“空空”聲。

(3)主要功效

疏通脈絡、通透毛孔、放鬆肌肉、緊實肌膚。

六、運氣推拿類按摩手法

1、抖法

(1)定義

手或肢體遠端(如手足)做上下抖動,是整個肢體隨之做破浪狀起伏抖動,稱爲抖法。

(2)手法要領

以單手或雙手握住受術肢體遠端(指端),先以緩慢輕柔的手法使之做上下運動,抖動或擺動,使受術肢體放鬆,隨之加重力量、加速,使按摩部位做波浪狀起伏抖動。

(3)主要功效

解鬱消積、活血止痛、放鬆肌筋、消除疲勞、舒理筋經。

2、振顫法

(1)定義

以掌、指着力於按摩部位,從上臂肌肉收縮、發力,經前臂傳力指手部,施力於受術部位肌肉,使之做快速、急而細微的振顫,稱振顫法。

(2)手法要領

以單手或雙手指掌平貼於受術部位體表,稍施壓力,於按摩部位貼實。上臂肌肉發力,經前臂、掌、指施於受術部位體表,使受術部位肌膚急劇振顫、力達深層。

(3)主要功效

理氣行血、除積導滯、鬆弛肌筋。

西式古典按摩:

西式古典按摩包括指法、拈捏法、摩擦法、敲擊法、和振動法。在美容護理過程中,美容師應選用適合顧客皮膚類型及狀態的按摩手法。

1、指法:是用手指和手掌以緩慢和有節奏的方式進行輕柔持續按摩的一種手法。手指用於面積較小的部位,如前額和臉部;而手掌用於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背部和肩部。指法通常用於前額、臉、頭皮、背部、肩膀、頸部、胸部、手臂及受的按摩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他因手法柔和而能使顧客很快放鬆。按摩時整個手要放鬆,保持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手指彎曲,貼着按摩區域的外表,忌用指尖。

2、拈捏法:拈捏法是用於刺激皮下組織的深層揉捏方法,使用拇指和食指抓住皮膚和肌肉。拈捏法多用於肌肉較多的面部,施力應該輕柔而實在,移動應該柔順而有節奏。

3、摩擦法:手指或手掌在動動時,仍在皮膚上施加壓力的方法。環形摩擦移動通常用於頭皮、手臂和手部,而較輕柔的環形摩擦移動手法一般用於面部和頸部。

4、敲擊法:包括輕打、拍擊和劈打。這種按摩刺激大,按摩臉部時,只能用輕微的手指拍打的方式,指尖在皮膚上輕輕掠過,就像彈鋼琴一樣,手指做按摩時,並不一定有聲音產生。拍擊、劈打手法用於按摩背、肩和手臂。拍擊時,手腕靈活,手掌輕輕地、牢牢地接觸皮膚,另外一隻手接着做同樣的動作。每一次拍擊,都將肌肉輕輕抬起。劈打是將手腕和手掌外側作用於皮膚的方法,手腕和手指做快速、輕柔、紮實、靈活的運動,兩隻手交替進行。

5、振動法:它是通過美容師迅速收縮臂部的肌肉完成的,手指尖的肌肉部分牢牢按在受力點上。這是高強的按摩,應很少使用,在一點上頂多用幾秒鐘。如果使用正常,振動按摩方法很受顧客歡迎。由於出現了許多小型的臉部振動器,此方法已經很少使用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