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爲江南三大名樓。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 《 岳陽樓記 》 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現存岳陽樓重建於清光緒五年( 1879 年),在岳陽西城牆上,坐東向西,面臨洞庭湖,遙見君山。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爲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整座建築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製構件的彼此勾連.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爲整體。

岳陽樓作爲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屋頂爲四坡盔頂,屋面上凸下凹,爲中國現存最大盔頂建築,覆黃琉璃瓦,翼角高翹。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樓前兩側左右與樓“品”字並列,有三醉亭和仙梅亭作爲陪襯。

這座名樓建於何時、出自何人之手?史家衆說紛紜,難以確定。

范仲淹在 《 岳陽樓記 》 中寫道:“慶曆四年春,滕子京滴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可見,在北宋前就已修建完成,滕子京所作的是文物保護工作。

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堪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岳陽後,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以後,還有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羣玉等大詩人接踵而來,寫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

岳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當推詩仙李白對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爲著名,其次要數清書法家張照書寫的《岳陽樓記》雕屏。雕屏由12塊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書法、刻工、木料全屬珍品,人稱“四絕”。此外,人們把范仲淹作記,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大書法家蘇舜欽書寫了《岳陽樓記》和邵竦篆刻並稱爲“天下四絕”,並樹立了“四絕碑”至今保存完好。

南宋人祝穆寫過一本較爲翔實的記載名勝古蹟的書籍 《 方輿勝覽 》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岳陽樓在郡治西南,西面洞庭湖,左顧君山,不知創始爲誰。”岳陽樓在唐時美名遠播,可是到了宋朝就已無從查找來歷。

那麼,我們只能沿着時間軸向前追溯。朱自清、葉聖陶等人編著的 《 文言讀本 》 稱岳陽樓爲“唐張說始建”。這種說法得到了其他文史書籍的認同,喻朝剛、王大博等人編著的 《 宋代文學作品選 》 給出了更爲確切的信息,說岳陽樓是“唐開元張說做嶽州知州時建的”。

但是,對於岳陽樓的建造還流傳着另一種說法,認爲三國時的閱兵臺是岳陽樓的前身。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 《 中國名勝詞典 》 是這樣介紹岳陽樓的:“相傳樓始三國吳將魯肅訓練水師的閱兵臺。”岳陽市文物管理部門顯然更傾向於第二種說法,岳陽市文物管理所編印了(岳陽樓簡介 》 ,其中介紹說:“岳陽樓的前身相傳爲中國三國時期吳國大將魯肅在洞庭湖訓練水軍時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 716 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嶽州,在西門城樓上建一樓閣,初名南樓,後名岳陽樓。”

岳陽樓到底是魯肅所建。還是唐人張說所建,結論難下。天津師專古典文學教研組在編撰(中學古代作品評註 》 時又提出了一個觀點,說岳陽樓“相傳建於周代,自唐代以來聞名於世”。這就把岳陽樓的建造時間又大大提前了,而且建造者是誰更無從查考。三種說法究竟哪種最接近真相,一時難以定奪,有待發現更明確的史料記載解開這個謎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