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實踐讓蘇俄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蘇俄也很快調整自己的對外政策,由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轉爲和平共處,與周圍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立陶宛簽訂了和平條約。而蘇波戰爭則成了蘇俄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次實踐。

此次實踐讓蘇俄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蘇俄也很快調整自己的對外政策,由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轉爲和平共處,與周圍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立陶宛簽訂了和平條約。

1921年3月18日,蘇波兩國簽訂了里加條約,爲兩國的緊張局面劃上了一個句號,條約對波蘭較有利。當然,18年後,蘇軍在1939年在德波戰爭時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將波蘭的大片領土併入到蘇聯境內,同年11月,這兩個地區加入蘇俄,重新併入烏克蘭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

被證實有約80000名蘇聯戰俘因疾病、食物短缺等原因死於波蘭戰俘營。

俄戰爭失敗的真實原因還是它的對外戰略追求目標造成。從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對外政策出發點首先從意識形態利益出發,致力於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這主要是:

首先,認爲消滅戰爭必須消滅帝國主義,認爲“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是寄生的或者腐朽的資本主義、是垂死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而且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既然革命在社會矛盾集中的俄國爆發了,而俄國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開端,所以革命必然擴展到西方先進國家”

再者,又認爲只有喚起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俄國革命纔會最後成功。

只能說偉大導師列寧更希望建立世界社會主義聯邦。而俄國革目標是建立統一的世界蘇維埃共和國。而蘇波戰爭則成了蘇俄推進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次實踐。

這次實踐讓蘇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許多領導人竟然又在戰後提出了“紅色干預權理論”。幸而列寧還是比較清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