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在開始新一年航母部署的同時,在海軍艦隊的建設上也做出了一個看似普通卻頗爲重要的決策,對於在海軍主戰艦艇發展上陷入“技術焦慮”的美國海軍而言,這一步的變化,同樣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升級“伯克”爲湊數?

隨着中國海軍以052D爲代表的中型水面艦艇的持續入役,和以055爲代表的新一代大型水面艦艇的開始列裝,加上美國海軍爲了應對所謂“大國爭霸”而提出的“355艘艦海軍”概念,如何在有限預算的情況下,持續保持海軍力量的擴張,同時還能實現裝備的繼續升級,就成了當下美國海軍的一個核心問題。

最近,美國海軍又提出了一項全新的改裝計劃,即爲美國海軍現役的“阿利·伯克”Flight IIA型導彈驅逐艦在中期改進時,升級新版的基線10宙斯盾作戰系統,同時爲其升級新一代的AN/SPY-6有源相控陣雷達。

在陸上測試的AN/SPY-6雷達,只有一個陣面

美國海軍升級本國海軍的“宙斯盾”系統本身其實算不上什麼新聞,自1983年服役至今,“宙斯盾”系統已經在美國海軍中服役了37年,如果不是美軍數十年來一直對該系統進行逐步提升的性能升級,這套系統根本不可能持續幾十年佔據國際防空作戰系統的領先位置。

從最早使用的基線-0型開始,美國海軍逐步升級,推出了基線1、2、3、4、5、6、7、9等一系列版本。這些升級版本既有運用於新建的宙斯盾艦的,也有對現役宙斯盾艦進行現代化改進的。特別是2009年以後,隨着美國海軍開始同時強調增強宙斯盾艦的防空和反導作戰能力,全新一代的基線9系統開始應用於新造宙斯盾艦和對現有宙斯盾艦的改造升級。

目前已經有包括6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信用條件,28艘早期的“阿利·伯克”級和5艘新服役的伯克級已經升級到了這一新系統。從這個角度看,升級“宙斯盾”的系統本身算是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改進的既定策略,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別之處。

美國海軍的宙斯盾艦一直處於滾動升級中

但是爲現役的宙斯盾艦換裝AN/SPY-6有源相控陣雷達,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該型雷達是美國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阿利·伯克” Flight III使用的新一代雷達,也是美國海軍在這一領域的一次巨大的技術進步,相比現役宙斯盾艦使用的AN/SPY-1系列雷達,這款新雷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工作帶寬和彈道導彈識別能力,而且保證了雷達波束的轉換速度、穩定性和波束的靈活指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利·伯克” Flight III相比之前的“伯克”級驅逐艦最主要也是最關鍵的升級,整個“阿利·伯克” Flight III項目在研製期間的最主要工作,也正是對已經高度成熟的伯克級總體設計進行各種修改,以適應這套全新的大型雷達。雖然經過一系列修改後的“阿利·伯克” Flight III使用的雷達系統仍然只能適度低配,但其依然是美國海軍目前貨架產品中最先進的型號。

“伯克”3一開始的設計上AN/SPY-6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更加完備,但因爲超出了艦艇負擔能力而作罷

作爲全世界最先進的兩款相控陣雷達系統,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的軍事媒體都喜歡將AN/SPY-6雷達與中國海軍055型導彈驅逐艦上使用的綜合射頻系統相比較。從一些技戰術指標來看,二者是由頗多相似之處。但從作戰使用的主要任務和突出的重點來看,二者的差異性還是相當明顯的:

AN/SPY-6雷達作爲美國宙斯盾艦的主戰裝備,一方面要強調傳統的艦隊防空作戰能力,特別是攔截大量反艦巡航導彈的抗飽和攻擊能力,另一方面則要強化延續自基線9以來的反彈道導彈作戰能力;

而055型作爲中國海軍的大型艦隊防空驅逐艦,其艦載雷達系統除了對抗敵方飛機和反艦導彈之外,更加強調對於低可探測性的隱身飛機和導彈目標的有效發現和持續跟蹤,以及對海上目標的遠距離搜索與發現。這種巨大的用途差異,也使得單純比較二者的基本性能參數缺乏意義。

不過對於美國海軍而言,AN/SPY-6雷達確實存在一個問題——它進入美軍現役的時間太晚也太慢了。

由於AN/SPY-6雷達目前只預定裝備在“阿利·伯克” Flight III型驅逐艦上,而後者的首艦DDG-125“盧卡斯”號在2019年11月8日纔剛剛鋪下龍骨正式開工,按照伯克級平均3年左右的建造速度,該艦至少要到2022年底才能交付美國海軍;考慮到該艦作爲首艦在施工進度上必然會有所放緩,則該艦的服役時間很可能要到2023年,加上首制艦必然相對漫長的試航和形成作戰能力週期,該艦很可能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形成初始作戰能力,而“阿利·伯克” Flight III的後續艦裏甚至連2號艦都沒有開工,其服役時間也不大會早於2024-2025年前後……

而在大洋彼岸,解放軍的055型首艦已經歸建,2號線也已經開始試航,3號艦和4號艦已經下水,後續艦不僅要繼續建造,很可能還要實施現代化升級改進,這樣的差距自然會讓習慣了“領跑全球”的美國海軍如坐鍼氈。

你說美國海軍羨慕,那可能是假的,你說美國海軍不在乎,那肯定是假的

從這個角度上說,升級現有的“阿利·伯克” Flight IIA型驅逐艦相對耗時較短,成本較低,也不失爲增強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的一種捷徑,畢竟如果將“阿利·伯克” Flight IIA換上AN/SPY-6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基線10宙斯盾,理論上就能使這些艦的作戰能力接近Flight III型,從而加速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升級速度,而且美軍現在光現役的“阿利·伯克” Flight IIA就多達39艘,其中2000年左右建造的也服役了20年左右,本來也到了中期升級的時候。

此外,從資金上看,每艘“伯克”級升級宙斯盾系統本來就要花上接近1億美元的預算,而根據美國在2017年採購的第一批3套AN/SPY-6雷達的價格來看,單套雷達的成本也只有不到1.1億美元,對於分批升級而言也不會對年度預算造成太大的影響。至於改裝週期則一般也不會超過2年,對美國海軍的艦隊規模雖然會產生一定的短期影響,但總體上的問題都相對可控。

相比航母的建造,驅逐艦的改造相對簡單,改裝經費總體也比較容易控制

唯一剩下的麻煩,就是進行這一規模升級可行性。理論上說,AN/SPY-6雷達作爲美軍新一代的型號,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思想,其安裝工作相對簡單,尺寸上也和前一代雷達差距不大(這是美軍爲了讓“伯克”級使用該雷達作出的專門改進)。然而由於AN/SPY-6雷達是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無論其重量與複雜程度都比之前的AN/SPY-1系列雷達要高得多,這也是“阿利·伯克” Flight III型驅逐艦噸位顯著增加,滿載排水量甚至突破萬噸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伯克”級驅逐艦的填充率很高,爲了滿足噸位的增加,新的“伯克”級在艦尾線型上也進行了“加寬”。相比之下,早期的“伯克”級無法進行這類修改,爲了容納AN/SPY-6雷達,很有可能要麼對雷達進行進一步的“削減”,以降低雷達性能爲代價減小安裝重量,要麼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減少艦上原有的其他設備,爲雷達上艦創造條件。而新型相控陣雷達的耗電量更大,老艦的電力系統能否支持其妥善運用,自然也是美國艦船設計部門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對於伯克級的尺寸來說,AN/SPY-6雷達系統其實已經需要“瘦身”才能勉強裝入了

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儘管其規模和水平依然是世界第一,但其內心中的不安和焦慮在近年來卻與日俱增。“355艦海軍”這一目標在當下彷彿已經成爲了美軍尋求內心安定的“標杆”之一。增加新艦,改進老艦甚至將無人艦艇計入海軍艦隊的數目之中……但是在單純追求數字的同時,當代先進艦艇技術的制高點還能不能守住,將會成爲貫穿21世紀上半葉海軍技術競爭的主線之一。

木寺晨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林持恆_NY92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