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綜合臺灣媒體報道,今天上午,臺軍“輕型護衛艦防空型原型艦”在高雄旗津的中信船廠開工,開工現場上進行了鋼板切割儀式。

報道提到,“輕型護衛艦原型艦”由臺海軍方面與中信造船廠簽訂建造合同,包括此次開工的首艦在內將按照計劃建造兩艘原型艦(另一艘則爲“反潛型原型艦”——編輯注),兩艦均計劃於2026年完工交付。

國際海事組織(IMO)全球船舶數據庫中已經收錄了兩艘“輕型護衛艦原型艦”的註冊信息,由於艦名尚未公佈,故當前以建造船廠JONG SHYN(即“中信”音譯)作爲名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臺“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及副祕書長、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及臺“海軍司令”唐華等臺當局高官和中信造船董事長韓碧祥出席開工現場。蔡英文在現場發言稱,新型輕型護衛艦工期短,可以讓臺海軍在執行任務中“節約主戰艦艇的損耗”,韓碧祥則現場宣誓稱“只准成功不準失敗”。臺船還向蔡英文贈送了由造艦使用鋼板切割而成的輕型護衛艦剪影模型。

早在2018年時,臺“中科院”與臺船國際就曾聯合展出過一款“1400噸級輕型護衛艦概念設計”模型,該設計方案長85米、寬13.1米,在其CG宣傳動畫中還顯示,裝備有單面旋轉雷達、76毫米主炮、傾斜發射的“雄風二型”反艦導彈與“海劍二型”艦空導彈等武器裝備,但該概念方案並沒有明確後續消息。

而此次正式開工的輕型護衛艦,其項目前身則爲臺當局“軍艦自造”十二項造艦規劃之一的“震海計劃”,該計劃原定建造一種新型導彈護衛艦,排水量超過4500噸,設計安裝四面由臺“中科院”研製的相控陣雷達、新型作戰系統和導彈垂直髮射裝置,準備用於取代臺海軍現役“濟陽”級、“成功”級和“康定”級護衛艦。

2019年起,臺海軍LCC-1“高雄”號試驗艦(原爲一艘美製LST登陸艦)陸續安裝測試了臺“中科院”爲“下一代導彈護衛艦”研製的兩種新型相控陣雷達、美製MK41垂髮系統、自制“華陽垂直髮射系統”、傾斜發射“海劍二型”艦空導彈以及“海劍羚”等多種艦載武器。

但這一被稱作臺灣“小神盾”的護衛艦項目,最終還是因系統研製拖延等公開原因而流產,在臺當局2022年8月公佈的軍費預算案中,“震海計劃”由2000噸級的“輕型護衛艦”所取代,在原“震海計劃”已批准的245.5億新臺幣(約人民幣56億元)預算額度內建造防空型與反潛型輕型護衛艦原型艦各一艘,今年5月宣佈由中信造船廠以90.5億新臺幣(約人民幣20.6億元)的金額中標,負責兩艘原型艦的建造。

今年6月,臺媒報道稱,經過進一步精算後,“輕型護衛艦”原型艦的尺寸有所放大,長度已突破100米,滿排也上漲至超過2500噸。而在後續臺海軍與造船廠方面針對需求和配置的進一步討論後,以近120米全長和接近3000噸的規格進行了方案確定,隨後臺海軍方面還選定了由美國吉布斯·考克斯公司負責艦體平臺的總體設計,臺媒聲稱,其最終外觀將類似美國海軍下一代護衛艦“星座”級的縮小版,兩種子型號均將配備8枚“雄風三型增程型”反艦導彈、同時依據子型號的不同配置“海劍二型”或者“雄風二型”導彈,來自臺“海軍高層的消息”表示,防空型原型艦還將考慮安裝使用臺“中科院”研製的“華陽垂直髮射系統”,該系統原爲此前“震海計劃”中的“新一代導彈護衛艦”配套研製。此次媒體在現場拍攝到的一幅蔡英文簽名的想象圖展板則顯示了該艦配備1門76毫米主炮、1組8單元“華陽垂直髮射系統”、艦體舯部8組傾斜發射架、後部1座的“密集陣”近防系統以及桅頂的1部旋轉雷達,可以認爲該展板反映了最新狀態下“輕型護衛艦防空型原型艦”的官方外觀設計及配置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