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的投資邏輯    投資110億美元,回報1750億美元    關健   不久前上映的《異形:契約》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反派人工智能機器人David手把手地教另一個同類Walter吹笛子,洞穴裏陳列着David爲統治人類而設計的異形生物進化圖紙。人造人David的AI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先前的模仿基礎上創造出它本沒有見過的東西。   這是科幻電影裏的橋段,是科幻小說作者的超前思維。但日本軟銀社長孫正義已經把未來30年乃至300年的佈局方向押注在這個領域。在剛剛結束的軟銀世界大會上,他把軟銀在21世紀信息革命中扮演的角色,類比於那些爲18~19世紀產業革命積累資本的歐洲貴族。在新時代,風險投資與新技術的重疊處就會迎來變革。他顯然會繼續買買買。   孫正義在會上披露了一組數字,在過去18年裏,軟銀的投資額累計達到110億美元,回報金額累計在175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說,整體投資回報率高達16倍。如果看一個投資人單一標的的投資回報率,16倍不算什麼,但考慮到軟銀在全世界近300家IT與互聯網公司中持有股份,16倍已經足以說明孫正義對行業的未來預判能力。   軟銀一直在併購,這也爲它背上了近千億美元的負債。去年軟銀以320億美元併購英國芯片設計廠商ARM前,不得不拋售部分阿里巴巴的股權換取現金。這筆併購雖然讓外界驚訝,實際上早在2009年時就已在醞釀。   當時,孫正義正在爲第二年(2010年,軟銀成立30週年)股東大會上的“軟銀新30年願景”做準備,他當時判斷,30年後CPU的處理速度、存儲器的存儲能力,以及通信速度會達到當時的100萬倍,全世界會有幾十億個芯片實現連通,那時所產生的計算量將是驚人的。人類將從更多基礎勞動中解脫出來,主要去做一些附加值更高的、更需要展現情感的工作。   可以說,2010年的“軟銀新30年願景”是孫正義投資方向的一個轉折點。這之前,他投資雅虎、阿里巴巴等,更多聚焦在消費級互聯網領域;這之後的方向明顯偏重於互聯網基礎設施領域,基本是在圍繞他的三個興趣點——AI、智能機器人和物聯網在佈局未來。   軟銀2010年後投資的ARM的芯片專利應用於99%的智能手機和90%的智能穿戴設備,是物聯網最底層的公司。孫正義設想的未來萬億個設備相連,不是現有任何一家芯片硬件廠商能滿足的。而ARM不同於芯片硬件廠商,它本質上更像一家軟件公司,設計、積累芯片的知識產權,並將這些IP授權給像高通等大量第三方硬件廠商,但不生產,就像谷歌旗下的Android。   另外,軟銀去年12月以大約9億美元投資美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用意是通過發射低軌道小型衛星組建全球網絡,這也是今後物物相連的基礎。Facebook的“天網計劃”(internet.org)、馬斯克的獵鷹火箭以及谷歌的Loon氣球計劃,都着眼於在地面基站之外,在天上、在太空興建全球聯網的基礎設施。   孫正義與谷歌走得越來越近。上個月,軟銀宣佈將收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美國驅動機器人公司BostonDynamics,就是研發出著名的“機器狗”的那家公司。該交易中還包括軟銀從Alphabet手中收購日本雙足機器人公司Schaft,佈局智能機器人。   有人會說,軟銀還花50億美元投資了滴滴,不屬於產業互聯網布局。但與其說孫正義投資的是中國的出行市場,不如說是投資了一家數據分析公司,無論是物聯網還是AI的機器學習,數據分析能力是繞不開的。   這也解釋了軟銀以1億美元投資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Cybereason,看似是一家安全廠商,但做的是數據分析。類似的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理網領域的初創公司,是軟銀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共同組建的1000億美元(封頂)基金未來投資的主要對象,而不是大公司。   孫正義已經針對7年前設想的“軟銀新30年願景”完成了最底層的基礎搭建,基本買通了物聯網產業鏈的中上游,以保證在未來實施這些願景時避免受制於人。再結合軟銀高企的負債進行判斷,今後孫正義應該不太可能再拋出大併購,更多將集中在AI、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初創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