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報道:

文/騰訊財經特約 比特幣行業資深從業者 周章

近期國內關於數字貨幣流言不斷,流傳一張數字貨幣圈內知名人士郭宏才的截圖,稱“我有確切消息,5號之後要查封一切礦場,將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定位擾亂金融秩序罪,大家好自爲之。”後續郭宏才本人又出面闢謠,稱並沒有這麼一回事。

後續媒體也開始陸續闢謠,稱央行目的是規範數字貨幣礦場,而不是“一刀切”。和ICO亂象相比,礦場實際增加國民財富,並且使用的多是貧困省份的廢電,對當地經濟也有幫助。對於新興業態,政府仍會留出“發展空間”。

究竟什麼是礦場?筆者做一個科普:挖礦是礦工使用硬件參與運算,競爭記賬權從而獲得回報的行爲。對大多數人來說,簡單的流程如下,礦工購買一臺稱爲“礦機”的“計算機”,自己管理或將礦機部署在專門“礦場”,開始計算並在運營中消耗電力,獲取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

如果把數字貨幣定義爲虛擬世界的黃金,那麼礦機就相當於挖掘機;如果把數字貨幣定義爲“王者榮耀”裏的金幣,那麼礦機就是你的手機,通過一次次玩遊戲獲得獎勵。

“一刀切”並不代表政府觀點

傳聞對數字貨幣礦場“一刀切”取締的觀點,迅速遭到了主流媒體的反駁。據財新題爲《限期關閉比特幣礦場消息不實 相關優惠政策正逐步清理》的報道稱,據權威渠道處確認,央行對比特幣礦場沒有作出限期關停的要求。但目前確實有逐步取消電價、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的計劃。財新是中國權威財經媒體,對金融監管層常有第一手獨家消息。

目前針對數字貨幣礦場的輿論責難主要有兩點:

1,浪費電力資源。但熟悉挖礦行業的人都瞭解,比特幣礦場主要使用西南地區的廢電。而我國的發電情況是發電量遠遠大於耗電量,電力本身存在極大浪費。

據澎湃新聞報道,2013年川、滇分別“棄水”26億、50億千瓦時;去年,兩省“棄水”已分別達到142億、314億千瓦時,而300億千瓦時相當於河北省一個月的全社會用電量。2017在雲南電網統調火電按最小方式運行、僅安排160億千瓦時發電量的情況下,水電富餘電量仍可能近550億千瓦時。

使用廢電進行比特幣挖礦,不僅沒有浪費電力資源,還能夠繳納大量電費,給貧困地區相當不菲的財政收入。況且,不僅中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都有不小廢電。對於礦工而言,在哪都是挖,只是地點不同。

2,助長數字貨幣投機。事實上,此前ICO的亂象確實觸目驚心,但在中國政府的管理下已經有所消減。但我們也要看到,比特幣、萊特幣等主流數字貨幣已經獲得了美國、日本、韓國等很多國家交易所、政府的認可,未來很有可能成爲主流貨幣。對於礦工、礦場而言,自然也主要是挖掘主流貨幣。中國人擁有更多的主流貨幣和財富,不管是境內消費,還是在海外兌換,最終增加的還是中國人的財富,有利而無害。

當然,礦場也存在一些不規範行爲,比如小型礦場的偷電行爲、消防安全等。事實上,政府也是理性地看到了這幾點,因此並沒有像ICO一樣,進行“一刀切”地管制,而是希望規範化,避免影響具體地區的民生用電;取締具有消防隱患、用電危險甚至進行偷電的企業。

新興業態要給發展空間

近年來隨着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各種新興業態層不出窮,共享出行、互聯網金融、機器人、雲計算等蓬勃發展。其中也有不少創新與現有政策相摩擦,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是相對寬鬆與創新,這也成就了目前中國彎道超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指出,要完成創新鏈與政策鏈的無縫對接,形成立體化的促進創新的政策體系,讓政策更好地引導創新、服務創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表示;“新興業態我們沒有經驗,你別上來一棒子給它打死。該控的風險,我們能看到的儘可能把它控制住,但是你也得給它一個發展的空間。”對於數字貨幣行業,我們認爲也應該如此,該控的風險控制住,留出一個發展空間。

具體到數字貨幣礦場,更重要的是,礦場並不是一個簡單地投機行爲。礦工通過算力擁有投票權,從而對比特幣開發有一定的話語權。今年以來比特幣在全球政治、經濟影響力迅速提升,對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即將帶來一定的衝擊和變革。中國保留礦場業務,可以大量、低成本的獲取比特幣,從而在變革中對國際金融體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同時通過規範化的行爲,避免出現投機等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