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刘澄对记者分析称,不同于主板对上市公司在体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科创板的定位就是扶持科技初创期企业,相对更倾向于“小而美”的企业,理论上更看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等,所以在冲刺科创板时,并非规模越大越有优势。资产规模低于10亿元的第四梯队企业包括万德斯、苑东生物、江苏北人、方邦电子、新光光电等,共60家,占比达60%,其中宝兰德资产规模1.91亿元,与体量最大的受理企业相比达417倍。

在受理企业体量上,百家企业中既有资产规模接近800亿元的“巨无霸”,也有不到2亿元的公司,首尾相差400倍。

从截至2018年末的数据看,100家受理企业中,只有3家跻身“百亿俱乐部”,分别是中国通号(796.79亿元)、和舰芯片(241.9亿元)和传音控股(103.53亿元),处于第一梯队。

处于第二梯队、资产规模在50亿-100亿的受理企业只有一家,是4月30日获受理的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末资产规模为68.23亿元。

处于第三梯队、资产规模在10亿至50亿元之间的有36家,占比达36%,包括华兴源创、长阳科技、利元亨、光峰科技、海尔生物、容百科技等。

资产规模低于10亿元的第四梯队企业包括万德斯、苑东生物、江苏北人、方邦电子、新光光电等,共60家,占比达60%,其中宝兰德资产规模1.91亿元,与体量最大的受理企业相比达417倍。

可以看出,体量偏小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博士生导师刘澄对记者分析称,不同于主板对上市公司在体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科创板的定位就是扶持科技初创期企业,相对更倾向于“小而美”的企业,理论上更看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等,所以在冲刺科创板时,并非规模越大越有优势。

资产规模与企业能否登陆科创板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这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科创板是很包容和开放的,无所谓企业规模大小,满足标准即可。“目前很多企业都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涉及了预估市值、营业收入等维度,但和资产规模没有特别多关联,只要符合标准审核的其他项即可。”该人士还表示,预计首批会非常严格,不亚于创业板审批的规范性,同时也说明打头阵的企业质量会非常好,是新兴产业和优质企业。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总的来看,企业所处行业、公司规模、经营状况、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总体上具备一定的科创属性,体现了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

此前有地方下发的科创板优质企业信息收集表中也并无与资产规模有关的信息。该收集表显示,企业需要提交的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已授权发明专利数、行业排名等,备注的两项要求,一是全球或者国内行业地位明显,二是不限于盈利,但收入具备一定规模。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杨许丽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