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博士生導師劉澄對記者分析稱,不同於主板對上市公司在體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科創板的定位就是扶持科技初創期企業,相對更傾向於“小而美”的企業,理論上更看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長性等,所以在衝刺科創板時,並非規模越大越有優勢。資產規模低於10億元的第四梯隊企業包括萬德斯、苑東生物、江蘇北人、方邦電子、新光光電等,共60家,佔比達60%,其中寶蘭德資產規模1.91億元,與體量最大的受理企業相比達417倍。

在受理企業體量上,百家企業中既有資產規模接近800億元的“巨無霸”,也有不到2億元的公司,首尾相差400倍。

從截至2018年末的數據看,100家受理企業中,只有3家躋身“百億俱樂部”,分別是中國通號(796.79億元)、和艦芯片(241.9億元)和傳音控股(103.53億元),處於第一梯隊。

處於第二梯隊、資產規模在50億-100億的受理企業只有一家,是4月30日獲受理的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末資產規模爲68.23億元。

處於第三梯隊、資產規模在10億至50億元之間的有36家,佔比達36%,包括華興源創、長陽科技、利元亨、光峯科技、海爾生物、容百科技等。

資產規模低於10億元的第四梯隊企業包括萬德斯、苑東生物、江蘇北人、方邦電子、新光光電等,共60家,佔比達60%,其中寶蘭德資產規模1.91億元,與體量最大的受理企業相比達417倍。

可以看出,體量偏小的企業佔據半壁江山。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博士生導師劉澄對記者分析稱,不同於主板對上市公司在體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科創板的定位就是扶持科技初創期企業,相對更傾向於“小而美”的企業,理論上更看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成長性等,所以在衝刺科創板時,並非規模越大越有優勢。

資產規模與企業能否登陸科創板沒有很強的關聯性,這是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科創板是很包容和開放的,無所謂企業規模大小,滿足標準即可。“目前很多企業都選擇第一套上市標準,涉及了預估市值、營業收入等維度,但和資產規模沒有特別多關聯,只要符合標準審覈的其他項即可。”該人士還表示,預計首批會非常嚴格,不亞於創業板審批的規範性,同時也說明打頭陣的企業質量會非常好,是新興產業和優質企業。

上交所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總的來看,企業所處行業、公司規模、經營狀況、發展階段不盡相同,總體上具備一定的科創屬性,體現了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

此前有地方下發的科創板優質企業信息收集表中也並無與資產規模有關的信息。該收集表顯示,企業需要提交的指標包括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佔收入比、已授權發明專利數、行業排名等,備註的兩項要求,一是全球或者國內行業地位明顯,二是不限於盈利,但收入具備一定規模。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許麗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