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這幾分鐘小片,一開始我挺激動的。作爲一個iPhone X用戶,我幻想了下我有機會獲得奧斯卡了。差點沒跳起來。

看完後有人問我感動不感動,我說不敢動,真嚇得不敢動了。

開片媽媽就說:


我總怕他不乖,麻煩到妹妹,所以每次見到,都忍不住對他特別嚴厲。可一分別,就後悔了。

這句話,嚇得我都不敢喘氣了。

翻譯一下就是:


你委屈下自己無所謂,千萬別委屈到小姨哈。因爲小姨比你重要多了。


我還有很多疑問,估計陳可辛是不會給我回答了:媽媽這麼忙,爲什麼要把孩子託付給自己的妹妹呢?老公呢?爸媽呢?妹妹對孩子來說,只是“小姨”,是個親戚啊。

何況一個跟自己的媽媽並不是很親密的親戚。

怕麻煩別人的人都是這樣的:

寧願苛刻自己人,絕不麻煩外人。我們怕麻煩的,都是不熟悉的人。我們苛刻的,都是自己親近的人。

所以這個媽媽,跟自己的妹妹其實並不是很親密。


有的人到自己爸爸媽媽家裏、到好朋友家裏可勁作,從來不怕麻煩他們,因爲親密啊,自己人啊。但是到親戚家裏就不一樣了,得客氣點,別麻煩着人家。《我們的少年時代》裏果果媽媽把娃讓薛之謙給照顧,不怕麻煩,因爲親密啊。

那麼寄養在跟自己不是很親密的親戚家裏,孩子的成長會經歷什麼呢?

在我們的課裏見過太多了。閉着眼睛都可以想到他們經歷了什麼:

安全感匱乏,歸屬感匱乏,重要感匱乏。只有小心看別人眼色,才能活下來。要不能給別人填麻煩,要小心翼翼,要表現得很乖,很好,才能獲得一點可伶的愛。

然後他的潛意識裏就會形成:

“我是不重要的,我只有先照顧好別人,我纔是安全的。”

所以他長大後就會成爲一個寧願委屈自己絕不麻煩別人的人。


重複了媽媽的命運。

-02-

孩子對母親的思念和依戀是非常大的。你知道當你依戀一個人,她還威脅你的感覺嗎?

一個不安全的依戀對象,會讓人活得非常小心翼翼。

我上回就嚇唬他,如果背不出乘法口訣,就不能上鎮上小學,更見不到媽媽了。

拿“再也見不到自己了”嚇唬孩子,聽得我真瑟瑟發抖。

要見到媽媽,自己的依戀對象,不僅要等待,忍耐。還要滿足她的苛刻要求,通過一系列努力,才能得到。

然後潛意識裏就漸漸形成了:


如果我做得不夠好,媽媽就拋棄我了。

如果我做得不夠好,我就是不被愛了。

這樣的故事,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如果你不考第一,你就不要回家喫飯了。如果你不禮貌,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做錯了事,我就嫌棄你,拋棄你。

你知道你最依戀的人,跟你說這話的感覺嗎?

“如果你不做到XX,我就不要你了。”

熟不熟悉?

你怎麼敢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你怎麼敢不拼盡全力去努力?

你以爲辛辛苦苦做到了媽媽的要求,就可以得到愛了?你以爲辛辛苦苦背出乘法口訣就得到媽媽了?結果:

人家跟你說:先不背了。

人家沒聽完就走了。

留給你一個say byebye 的招手。

不好意思,即使你做到了,你還是得不到媽媽。

雖然你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一直在完美,一直在渴望,但,你還是不值得被愛的。


我們成年人當然理解這個媽媽的無奈。孩子的角度呢?他要這麼早熟去理解一個成年人嗎?

-03-

列車從南寧到哈爾濱,一走就6天。過年這種團圓的日子,基本在值班。


在媽媽的世界裏,是這樣的:

團圓是小事,值班是大事。

家人是小事,工作是大事。

感情是小事,賺錢是大事。

親人可以忍忍,上班不能忍。

不要說什麼“現實無奈”,這是現實層面的解釋。一個人只要覺得回家團圓比值班重要,他還是可以做到的。一次做不到也許是現實,次次都做不到就是潛意識了。

因爲回家團圓的代價實在太大,會傷害工作的,所以還是先傷害家人吧。

這是一個“選擇-承擔”的問題。這是一個哪個更重要,然後放棄相對不夠重要的那個。

在孩子的世界裏,更是這樣的了:

媽媽的世界裏,我不是第一位。她的工作,比我更重要。

這個就很常見了:

很多媽媽爲了工作,不得不割捨孩子。爲了做家務,不得不忽略孩子。

這其實是一個選擇財富還是選擇團圓的問題。


2011年,張國立拍了個百事可樂的小電影,大致講的就是三個孩子,放下了自己非常重要的工作,回家陪老爸過年。其實這個就是選擇問題。

如果獲得團圓的代價,是生活歸於貧窮和平凡,你願意嗎?

很多人的選擇其實是不願意。他們更願意爲自己沒實現的不平凡夢而奮鬥,並非爲了孩子和家更好的生活。因爲你根本沒問過孩子的意見:

你是更喜歡媽媽陪你,還是更喜歡將來媽媽給你很多錢?

工作狂都是這麼形成的:

人是不可依戀的,工作纔可以去依戀。因爲他們小時候真的被這麼示範了下。他們的爸爸或媽媽,真的把工作、家務等事情看得比感情重要。


沒有誰,是不能回家的。每個人都選擇了潛意識裏認爲更重要的東西,不是去評判誰對誰錯,這個只是不同。


只是幸福了中國,苦了孩子。

-04-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陳可辛《三分鐘》裏這個孩子,是懂事的孩子。可多少人知道:


“懂事”這兩個字按在孩子身上,有着多少無奈、委屈和恐懼。

“懂事”的意思就是:媽媽,我要照顧你。我要做你堅實的後盾,絕不給你添麻煩,絕不對你有需要,以保證你的工作,保證你的心情。

“懂事”的意思是:我不重要,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比我重要,我不值得被愛。我只有委屈自己,才能活下來。

有時候我不禁想:

當社會在傳遞“懂事”的孩子的時候,什麼時候能傳遞一個“快樂”的孩子?而不是揹着悲涼的懂事。

什麼時候能傳遞一個“懂事”的媽媽?讓孩子多一些對愛的相信。


我會覺得這個更是和諧中國。


-05-

我不會拍片子。我只好呼籲下吧:

除了事情,感情也很重要。

工作不可以將就,愛就這麼容易將就嗎?

不要讓人失去了相信愛的能力。

如果真的做不到陪伴,起碼要去表達愛,而不是威脅和說謊。


去表達我的脆弱和無奈,而非逞強讓你覺得自己不被愛。

去表達我與你同在,去表達你值得被愛,去表達你對我很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