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張口中的“老飯”,說的是南陽的傳統美食,如松針包、蒸餃、肉片湯、剔骨肉湯等。據老張說,他的嫂子李繼秀是當時南陽飯店松針包子第一人。

南陽老店系列

尋找從小到大的舌尖記憶

人的味覺

就像一座“往事博物館”

回憶裏的味道總是最好的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或爲風景,或爲美食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一口地道的家鄉味

總能喚起人們對故鄉的美好回憶

南陽老店系列

喫的不僅是味道,更多的是情懷

時光匆匆,腳步不曾停歇

光陰流轉

唯有手藝人一如往昔

那些藏在老地標裏面的小館子

裝修簡陋

但每個角落都寫滿了故事

平價又絕不缺個性

靜靜綻放幾十年如一日

既驚豔了時光 ,又愉悅了味蕾

老南陽傳統餐飲的創始人叫張連傑,人稱“老張”,今年雖已65歲。

老張20世紀70年代參加工作,一上班就在原南陽飲食服務公司,先是在公司下屬的“合店”——老北關中心醫院迎賓飯店歷練,然後到東風橋小喫店。

1986年進入南陽飯店,後來單位不景氣,自己出來開店。老張在國營飯店幹了10多年,自己開店20多年,用他的話說,那就是“上班就在學做飯,紅案白案都做過,一輩子都在和‘老飯’打交道。”

手藝人也是“守藝人”。

老張口中的“老飯”,說的是南陽的傳統美食,如松針包、蒸餃、肉片湯、剔骨肉湯等。

據老張說,他的嫂子李繼秀是當時南陽飯店松針包子第一人。從和麪、盤餡到包,技術都是“槓槓滴”。

“老張”包包子,做蒸餃的手藝就是跟着嫂子李繼秀學的。

早些年,他和嫂子在文化宮南門市場開了家老南陽餐飲店,店面雖不大,但是每天一開門就客如雲來。

後來文化宮市場改造,老張把店搬到了現在的工農路南段,店名還叫“老南陽”,上下兩層,一樓7張桌,二樓4個雅間,做的仍然是“老飯”,除了之前的老客,還有不少新客也慕名前來品嚐。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味。

南陽作爲豫西南名城,各種傳統美食卻做到了兼收幷蓄: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融匯了南來北往的各種口味。

以老張做的松針包爲例,很多人從小喫到大,喫了幾十年,就是喫不夠。

那口熟悉的味道,有時候無關味蕾,喫的是一種情懷。

老南陽傳統餐飲店最吸引人的是老式肉片湯和松針小籠包。

肉片湯入口爽滑,肉片鮮嫩,湯香四溢。

肉片湯要想好喫,選料是關鍵,所用肉片必須是新鮮的頸背肉,即純瘦肉,水漂過油,倒入骨湯,和着木耳、黃花菜、山藥等一起熬上,出鍋時才能讓人聞着就想喫。

松針小籠包也是店裏一絕,一般上午盤好餡,和好面,客人現下單現蒸。

熟悉的老南陽味道,不僅老南陽喜歡,就連很多年輕人也喜歡。

現在有很多店都說自己是老味道,但真正像這家店一樣,保留過去那個味兒的越來越少了。

讓老張懷念的,還是那段兒在老南陽飯店工作的經歷。

那裏名喫、名菜、名廚薈萃,大家每天除了工作,還會互相探討和切磋技藝,不管是幹活的還是食客都很滿足。

老張說:“開店一爲生計,二是不想讓這些傳統味道消失。”

店裏夥計大多都是當年老南陽飯店裏的老人或家屬,這個店不僅寄託了他對老南陽飯店的感情,而且也是對於“老飯”原汁原味精神的一種延續。

這些老字號的美食,不僅在他們的堅持下,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還見證了我們南陽這幾十年來的變遷。

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館裏,深藏着老南陽街坊們幾十年難以忘懷的煙火味道。

首先要謝謝這些堅持了這麼多年的美食家,他們把南陽最原始的味道留了下來,能夠讓更多人喫到屬於南陽的味道。

老城區里老街巷,一家堅持數十年,只做南陽“老飯”的店。

希望它一直傳承下去,不要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

老南陽傳統餐飲

地址:新華路與工農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