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微妙的是,职场综艺节目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于观众之间的反响差距颇大,且出现了口碑与收视倒挂的尴尬情况——像是屡获好评的《新职员诞生记》《超级实习生》反而收视平平——其背后,反映的是职场综艺内容的“高门槛”与“不平衡”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年年初斩获收视冠军的韩综《社长的耳朵是驴耳朵》以及近期口碑居高不下的《超级实习生》《新职员诞生记》,似乎向我们昭示了韩国“职场综艺”的第二春。

随着类型综艺进入厮杀激烈的红海市场,在展现亲子、朋友、夫妻、师徒等关系的综艺节目相继霸屏的同时,也愈发让观众因觉得雷同而感到生厌。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年年初斩获收视冠军的韩综《社长的耳朵是驴耳朵》以及近期口碑居高不下的《超级实习生》《新职员诞生记》,似乎向我们昭示了韩国“职场综艺”的第二春。尤其是《新职员诞生记》,最近在国内评分网站得分高达9.5分。

《新职员诞生记》中的八位实习生。

说今年是韩国职场综艺的“回春”之年,原因在于该类综艺并非首创。职场综艺于2014年就出现在了荧屏上——彼时,tvN电视台的《从今天开始上班》节目就邀请了数位艺人体验真实的上班族生活,又因该节目与同时期同台热播的职场剧《未生》题材相近,曾一度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

除上述节目外,包括《试试看吧》《坐飞机去》在内的职场综艺,从底层逻辑上来看,基本涵盖了明星体验、素人观察、日常揭秘等各种类型,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与带入感。在当下人际交流从亲密关系走向泛社会关系的语境里,也颇能引发关注。

职场综艺最吸引人之处在于内容的共鸣感,其所展现出的基于人情形成的东亚职场文化,除了在韩国拥有众多拥趸外,也让频频讨论“996”等职场话题的国内观众高呼“太真实了”。

《新职员诞生记》里导师给出了第一个课题。

例如《超级实习生》中的方案汇报桥段以及《社长的耳朵是驴耳朵》中与老板沟通的情节,都将韩国职场环境中特有的“眼色文化”与“前辈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凡坐过办公室、给上司买过咖啡的上班族,都能充分代入荧屏中人物的角色,从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此外, “实用性”亦是职场综艺的核心竞争力。拿《新职员诞生记》来说,除了时而紧张时而温馨的职场生活外,该节目另一大看点就是各种“职场实用tips”:初次见客户如何打开冷场局面、脑暴时如何合理发言并控场……甚至连一些高级的管理技能,观众也能在节目中学习到。别说职场菜鸟了,就是混迹写字楼多年的“办公室老炮儿”,都可以将《新职员诞生记》作为职场技能培训的范例教材。

但微妙的是,职场综艺节目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于观众之间的反响差距颇大,且出现了口碑与收视倒挂的尴尬情况——像是屡获好评的《新职员诞生记》《超级实习生》反而收视平平——其背后,反映的是职场综艺内容的“高门槛”与“不平衡”问题。

《新职员诞生记》的观察嘉宾们,不少都有法律从业背景。

和常见的旅行、经营、娱乐等类型综艺不同,职场综艺的设定背景始终聚焦于企业或事务所等环境,内容自然呈现出与环境相契合的高度专业性与垂直性特点,这类内容虽然自带部分受众优势,但同样拉高了收看与理解的门槛,不利于出圈。像是展现律所工作全景的《新职员诞生记》,就因与法律、案件相关的内容过于庞杂,其中夹杂的专业术语更是因为复杂而被部分观众吐槽。

除了内容的高门槛外,娱乐性与严肃性的不均衡,也是职场综艺难以大火的另一原因。这些节目过多地展现了复杂的职场人际文化,忽略了本可以延伸出的丰富而生动的职场生活氛围;适当的渲染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但过量的表达反而会让人接收到来自职场的负面反馈。如《超级实习生》用大篇幅来展示紧张的面试与勾心斗角的会议,也令一些观众感到不适。

优秀的综艺应当寓教于乐,但当下的职场综艺往往重“教”而轻“乐”。娱乐功能的部分缺失,致使职场综艺偏离了综艺本身的定位。无法在节目中休闲放松、获得片刻欢笑的观众,自然会用遥控器和鼠标做出自己的选择。

纵观今年的韩国职场综艺,虽已开始“回春”,但仍需要继续优化内容,比如将剧情与对话设计得更加活泼接地气,适当增添休闲娱乐桥段,才能够真正做到“春暖花开”,成为下一个可期的、成熟的类型综艺。国内也有一些视频平台正在尝试职场真人秀节目,比如腾讯自制的聚焦经纪公司工作的《我和我的经纪人》,还有一些平台也在筹备职场综艺,在总结韩国职场综艺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期待能给国内从业者一些启迪。

□沈持盈(娱评人)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郭利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