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一位人際恐懼症,其內心有種強迫意向,十分害怕自己作出把同事刺傷的蠢事,在人際交往中爲了規避這一風險,他很少對視並少說話多做事,繼而發展到儘量不與人來往,再發展到見人就恐懼。人類初始只是爲戰勝恐懼而活着,那時的面具羣舞、圖騰禁忌、圖騰崇拜等,都是人們抵禦恐懼的早期文明象徵,也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畏懼情結的原型。

探尋恐懼症的恐懼根源是心理治療過程中的任務。萬事有因,任何現象存在始與終的互爲因果關係。任何疾病作爲一種現象(結果),都有它之所以成爲疾病的來由。

所謂神經症性的恐懼,是內心對外界風險的高度敏感,又竭力壓制這一風險預感的種種妥協表現,如恐高症的迴避高處,人際恐懼者的迴避社交,等等。

恐懼症者是不明自己何以懼怕本不值得如此害怕的事物,也不明白爲何控制不了本不該如此程度的恐懼。表象看,他們是因所恐懼的對象(客體)具備威脅性,比如毒蛇、艾滋病、狂犬病、暴徒等,而實際的病因主要有以下:

生命早期的恐懼體驗。人生命的頭3年(包括胎兒期)是建立安全感的原始時期,這期間若經驗過諸如受驚、恐嚇、威脅等體驗,這些恐懼感會在人的感覺記憶中留存。

人在童年時的諸如喪親、受虐待、被羞辱、被拋棄、意外危險等創傷性事件,也是恐懼症的深層根源。

集體無意識的畏懼感。作爲人類最原始的情緒,恐懼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驅力,它激發和發展了人類的所有行爲。人類初始只是爲戰勝恐懼而活着,那時的面具羣舞、圖騰禁忌、圖騰崇拜等,都是人們抵禦恐懼的早期文明象徵,也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畏懼情結的原型。

常說,人的出生是人經歷的第一危機。精神分析把這第一危機看作“是日後人生旅途上遭遇到的各種危機的原型。人們對這第一危機有着莫明的恐懼感。”

因此,這種集體無意識的畏懼情結和出生危機的原型經驗在人心深處的烙印,無疑是恐懼症的深層根源。

感覺抑制與思維侷限。恐懼症的思維與行爲模式,是一切爲防備心理恐慌感而思而爲的。由於恐懼症者內心極度不安,會消耗很多能量以平復內心恐慌,這同時會制約他注意和欣賞其他方面的感覺,也就是會形成感覺能力的低下。比如,一位人際恐懼症,其內心有種強迫意向,十分害怕自己作出把同事刺傷的蠢事,在人際交往中爲了規避這一風險,他很少對視並少說話多做事,繼而發展到儘量不與人來往,再發展到見人就恐懼。在他的生活中,幾乎感覺不到什麼叫愜意、什麼叫溫馨浪漫,沒體驗過性快感,體驗太多的是緊張和惶恐。這樣的拘謹心理相對應的思維,必然是狹窄而僵硬的。

拘謹心理是始於早期的心理生活,由於恐懼和解除恐懼會掠取大量力比多(能量),而用於其他發展需要的能量嚴重不足。所以,感覺和思維抑制作爲一種繼發因素,又成爲恐懼症的較早期原由。

恐懼背後的個性特質。衆所周知,神經症都存在相應的神經症個性基礎。如焦慮症有着激惹、較真、羅嗦等個性特質;強迫症和抑鬱症有着過分的認真謹慎、敏感多疑、偏執等特質。恐懼症除了有敏感多疑、認真謹慎以外,還有着顯著的膽怯、退縮的個性心理。

換句話,膽怯、退縮的特質,是易使人陷入恐懼的處境。在恐懼的情景下,有心理能量的人能正常應對風險,即便在安全情景下,膽怯退縮的人,也容易敏感到些微風險而處在焦慮中。

恐懼感,是人人都會有的情緒,雖然恐懼感不好受,但它是一種內心感覺,也是追逐和消滅不了的幻象。所以若說用什麼辦法解脫恐懼感,那就是感覺它!體會它!接受它!恐懼本是一種能量,人類早期正是靠着對各種危險、對未知的恐懼,而纔有了進化和發展。所以古往今來,征服強敵,戰勝恐懼,都視爲英雄之舉,欲成爲英雄或強者,已是人類集體無意識的情結願望。也因此,人的每一種恐懼背後都有着對恐懼“對象”的深深渴望。恐懼是力量的象徵,恐懼意味恐懼者對某種願望的抑制,意味對恐懼者爲實現某種願望的警示。解讀所有恐懼的意義,是讓我們透過恐懼的表象,認識自己正真恐懼的是什麼?才能找到“對症”的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