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記麻餈,就在巷子的左手邊,這家開了23年的老店,從老廠房搬到了隔壁的店面,老闆說,空間雖然變小了,但味道還是不變的。麻餈,可以說是臨海人酷愛的一道小喫,前不凸後不翹,其貌不揚,但喫起來,軟糯Q彈,可甜可鹽。

-hey-

台州美食情報

第18期

有人說,食物很單純,只分好喫、不好喫,遇到不開心的事情,飽餐幾頓就過去了。

圖片來源:美食臺

麻餈,可以說是臨海人酷愛的一道小喫,前不凸後不翹,其貌不揚,但喫起來,軟糯Q彈,可甜可鹽。

論麻餈的N種喫法,甜的有紅糖麻餈 :煎的兩面金黃沾着濃郁的紅糖糖漿或夾着芝麻、紅糖、花生碎捲成一個圈,炸成定型;鹹的做法更是可以說上三分鐘不帶停的,但我偏不說。

街頭巷尾最爲常見的,就是裹上金燦燦的蛋液,加豐富的佐料的炒麻餈。

一到飯點,這個世界就變得格外美好。嗷嗷待哺的我約上幾個小夥伴去臨海巾子巷找一家風靡朋友圈的——黃記麻餈。

知道這家店之前,喫的最多的其實是巾山園門口的一家麻餈店。配一碗餛飩,再去隔壁買個燒餅,飽餐一頓格外滿足。黃記麻餈,炒制的工具全程用一把刀,究竟味道如何?

巾子巷,廣告欄、裸露的電線、瓦片房,透着濃郁的老城氣息。往裏走的三叉路口聚集了好幾家麻餈店,無不飄來撲鼻的香氣。

黃記麻餈,就在巷子的左手邊,這家開了23年的老店,從老廠房搬到了隔壁的店面,老闆說,空間雖然變小了,但味道還是不變的。

第一次進店,緊張地環視了一圈,牆上沒有菜單,瞬時間有點慌,不知道怎麼點。

“阿姨,我們三個人喫。”

“兩碗,就夠了。”

參觀過很多老店,這家的廚房的檯面上並沒有碼的整齊的切配好的食材,食物在這裏顯得慢悠悠。豆腐乾還在缸裏泡着澡,春筍豎着老高,蘑菇一朵朵堆在籃子裏,店裏的佐料都是點一份,再切一份。

老闆切配、老闆娘負責炒,夫妻店分工明確。

丟一把豬肥膘在熱好的鍋裏,發出滋滋脆響,兩片麻餈趴在鍋的邊沿,慢慢地烘烤。

用刀翻炒一會兒,肥膘的油汁被煸出來,就把麻餈移到鍋中央,煎得兩面金黃。瘦肉、春筍先滾下鍋,蘑菇、豆腐乾緊接着跟上,老闆娘說,每個季節都會用當季特有的筍。

等到食材充分融合在一起,配料這一part就算告一段落,於是被挪到了邊沿。

敲兩個雞蛋在碗裏,用筷子打散,蓋被子般均勻地倒在麻餈上,裹着配料繼續翻炒,刀尖一起一落,乘勢將麻餈切成適口的小塊,撒一把蒜苗提香,倒醬油提鮮,熱氣騰騰的炒麻餈便出鍋了。

細心的老闆娘還將兩份麻餈分成了三碗。從切配、到出爐,這一鍋大概花費了五分鐘的時間,店裏來往的客人絡繹不絕,附近的熟客、駕校的師傅、學生等等,好奇地問老闆一天能賣出多少?他說,大概五六十碗。

在拜訪過的老店裏,這個數字顯得微小,但琢磨他的製作過程,算得上細緻。

等麻餈端上餐桌,不能再等了,一定要趁熱喫!由於麻餈是店家的嫂子手工搗得,口感格外軟糯,有的人喫了很多年,難忘這老味道,但對於第一次喫的胖編來說,油稍微有些大了,幸好店裏會給每人泡上一碗紫菜湯,搭配着解膩。

【探店指南】

店名:黃記老店

地址:臨海市天寧路巾子巷

營業時間:8:30—19:00

⤴️點此回顧:聽說這家店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喫了都感慨:令人安心的家常滋味

⤴️點此回顧:仙居這幾家老·小店,從早到晚都能喫出“幸福的味道”!

⤴️點此回顧:椒江這家“深夜食堂”開了30年,包的“肉湯圓”十分剽悍顧

⤴️點此回顧:寺後塘小巷裏的雞蛋餅攤子,是無數仙居人的青春記憶

⤴️點此回顧:寺後塘小巷裏的雞蛋餅攤子,是無數仙居人的青春記憶

⤴️點此回顧:寺後塘小巷裏的雞蛋餅攤子,是無數仙居人的青春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