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2017年,中國汽車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這些變化將給汽車市場帶來長遠的影響,而這些變化的背後,則隱藏着諸多剛剛萌芽的苗頭,謂之“發酵”。

首先來說,車市的增長目前基本上已經處於低位,乘用車市場在2017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微增長。在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之後,2018年的汽車市場表現難言樂觀。一些機構對2018年車市的預測基本上都在5%以內,甚至更低。在這種大環境下,汽車企業要實現比今年更好的業績,就必須從對手手中搶奪,這將使得2018年車企的業績表現更加分化。

微增長的壓力,幾乎在每個企業身上都有表現。上汽大衆儘管在2017年奪得了中國市場銷量冠軍,但身陷銷量造假的傳聞,其神祕起伏的銷量數據,暗示着這個企業將會面臨風險。上汽通用也難言樂觀,旗下的雪佛蘭、別克都有自己的問題,前者銷量大幅滑坡,後者高端突破艱難,而凱迪拉克則開啓了降價換量的模式,這對品牌的發展不是好事。

神龍汽車雖然有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緻兩大品牌,但這兩年陷入了暴跌之中,其兩大品牌在2017年的銷量才只有四十多萬輛,其公司內部的矛盾也在加深。2018年,神龍公司如果還不能找到改革的正確路徑,標緻雪鐵龍在中國市場將失去翻身的機會。雪鐵龍和標緻品牌,儘管在去年做出了不少改革,也稍有起色,但是在渠道、品牌、市場端的風險還在繼續發酵。

除了法系車,韓系車也是一樣。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在去年經歷了發展的谷底。雖然在下半年開始好轉,但兩家企業所面臨的未來難題都是一樣的。通過降價等手段實現了銷量的短期恢復,比如北京現代瑞納,其價格已經下探到4萬元區間,比老款整整降低了三萬多元。未來,這兩個品牌將繼續面臨渠道風險,以及在品牌層面維持和向上突破的難題。而本土化程度不夠,又加劇了這種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