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父母,孩子已經上初中了,每當問起他們家孩子的學習情況,對方都會說:“我家孩子現在學習挺好的,平常也不用我們管, 都是他自己操心多。”

說來我和這些父母也都是熟人了,我知道人家在孩子上小學階段有多上心:天天定時定點的督促孩子寫作業;晚飯過後也很少會看電視;週末一有時間就帶着孩子去城裏的圖書館看書。像這樣幾年下來,孩子不僅在學習上有了提高,學習方法上更是比別人有收穫。

這類家長看似“不管”,但其實只是現在不管,在早期早已經幫孩子建立起了自律的習慣。孩子已經養成了認真對待學習的態度,根本不需要家人提醒就會主動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與學兩不耽誤而已。

這類家長看似“不管”,但其實是孩子與父母之間已經達成了規矩和自由之間的默契。這些孩子的專注力、學習能力與自我認知能力在前期已經受過了父母的訓練,所以孩子知道,自己應該主動做到哪一步,更明白父母的期望在哪裏。

如果我們想要對孩子做到放任不管,前提是必須清楚的瞭解孩子個性和行爲之後,再決定要不要放手。如果孩子本身已經具備了良好的驅動力、專注力和學習能力,那麼家長這時候可以選擇適當的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

相反,如果孩子還尚未達到獨立學習的能力,專注意識不強,這時候家長一旦放手,會使本來自制力差的孩子更加任性妄爲,生活學習上難以管教。

對於那些不管孩子學習的家長,我相信他們一定在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養出來了一個省心的孩子。我相信所有的“不管”都有前提,都不是絕對的放任自流。

希望父母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保持理性,選擇最合適自家孩子的方式來管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