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北京同仁醫院南區急診科主任曹秋梅

生活或工作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小意外,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或者操作不當的話,很可能會對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一些身體上的傷害,而如果你掌握一些急救小技巧,並可以正確運用,在減少這些意外造成的傷害同時可能還會救人救己!

常識一:打“120”報警電話要點

我國各地的急救電話號碼統一規定爲“120”(北京地區也可撥“999”)

撥打“120”時,要準確說明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確切地址、聯繫電話;患者患病或受傷的時間,目前的主要症狀和現場採取的初步急救措施;報告患者最突出、最典型的發病表現;過去得過什麼疾病,服藥情況;約定具體的候車地點,地點要具有標誌性,容易找到。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常識二:正確的止血方法

出血之後首先要抬高受傷的部位,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如果傷口流血較多要先止血再清潔,然後用消毒的紗布或者是乾淨、透氣、吸水性好的敷料敷住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鐘,確實流血不止要及時去醫院。

提示:不能將傷口進行捆紮,可能會造成局部缺血壞死。

常識三:腦溢血急救方法

患者突發腦溢血,要立即撥打120並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讓患者平臥牀上,保持周圍環境安靜,不可猛烈搖動昏迷者,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指標;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防止分泌物或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出現窒息;如伴有發熱,可用冰袋、冷毛巾敷在患者額頭,降低局部溫度,有利於腦保護。

常識四:呼吸困難急救方法

將患者放於平整地面上,若出現嘔吐物、分泌物要及時清除,托住下顎抬頭,最大限度打開呼吸道;保持周圍環境保持安靜;若患者呼吸困難並伴有粉色泡沫樣分泌物,可能是急性心衰,要讓患者保持半臥或者坐位,減少肺充血,增加腹部呼吸。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復甦,撥打120急救。

常識五:癲癇發作的急救措施

癲癇發作有時是非常突然的,突遇這種情況的時候,重要的是保護氣道、防止誤吸。患者可能會咬傷嘴脣和舌頭,必要時可考慮將紗布或者壓舌板墊在他的上下齒之間;患者抽搐痙攣停止、進入昏睡狀態後,使患者處於側臥位,將頭轉向一側,適當拍拍背,讓患者口中的唾液和嘔吐物流出,避免窒息,同時舌根也不易後墜而阻塞氣道。

但需要注意的是,癲癇發作期,不要強行按壓患者四肢,過分用力可能造成肌肉拉傷。若癲癇持續發作,應及時就醫。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常識六:家庭急救箱藥品清單

家裏配備一個急救箱,放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具和藥品,有助於及時救護突發傷患者。急救箱可放置以下物品:消毒好的紗布、繃帶、膠布,脫脂棉、三角巾;體溫計、醫用的鑷子和剪子;外敷藥可準備酒精、紫藥水、紅藥水、碘酒、燙傷膏、止癢清涼油、傷溼止痛膏等;內服藥可配置解熱、止痛、止瀉、防暈車和助消化等類型的。

急救常識之心肺復甦術

第1步 判斷患者有無意識

發現有人暈倒,首先應用力拍打患者肩部並大聲呼喊:“您怎麼了,醒醒!”如果沒應答,這時應觸摸患者頸動脈,感受有無搏動,同時貼近患者鼻腔,感受患者有無自主呼吸並觀察胸廓有無起伏,若感受不到動脈搏動、呼吸、心跳與胸廓起伏,判斷爲意識喪失狀態,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PS:頸動脈位置:喉結旁開1-2cm處;判斷患者狀態不超10秒;進行心肺復甦的同時尋求幫助。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第2步 胸外按壓

準備:將患者平放於硬板牀或平整地面上,解開衣物。

按壓部位:兩乳頭連線中點。

按壓方法:兩手疊扣,兩臂伸直,肘關節不可以彎曲,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按壓深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一次按壓後要讓胸廓充分回彈,但手掌始終不離開按壓部位。按壓與放鬆的時間應大致相等。

按壓頻率:每分鐘100-120次。

比例: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

第3步 氣道開放

進行胸外按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時需將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腔分泌物(若有),可以用紗布或者手帕將異物從口腔中掏出,有假牙的患者要注意取下假牙。若無頸部損傷,用仰頭抬下巴的方法打開氣道;若有頸部損傷,用雙手託頜法。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第4步 人工呼吸

氣道通暢後應迅速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患者仰臥,施救者一手託其下頜使頭後仰,另一手捏鼻孔並用手掌邊緣壓住額頭,吸氣後對病人口內用力吹氣,(注意要將患者的嘴包嚴)然後放開鼻孔,待胸廓回縮呼氣。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要見胸廓有明顯起伏才表示有效。

如此重複循環5次以後,判斷患者狀態,若復甦無效,繼續按壓。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常見的6個急救誤區

誤區一:流鼻血時仰頭

小時候一流鼻血,家長就讓我們仰着頭,並用衛生紙堵住鼻孔。其實,仰着頭會讓血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若是外傷後流鼻血,很可能是顱底損傷流出的腦脊液,堵塞鼻子可能導致顱內感染。

正確做法:坐下來,身體稍微前傾,張開嘴巴,用嘴呼吸;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朝後腦勺方向擠壓10分鐘,以稍有痛感爲宜。如血流不止,應立即就醫。

誤區二:燒燙傷塗牙膏

做飯時被油濺到,或是手被熱水燙了一下,好多人趕緊塗些牙膏。事實上,牙膏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是其中的薄荷成分能讓患處暫時感覺清涼,但這樣易導致細菌滋生和創面感染。此外,塗大醬、醬油也不對。

正確做法:立即用涼水沖洗患處,抑制高溫對皮膚的損傷,降低感染危險;用紗布包裹患處,保持其清潔和乾燥。如果傷處起了水泡,切勿隨意刺破,嚴重時要馬上就醫。

誤區三:喉嚨卡刺 硬吞食物

見到鮮美的魚肉一着急,難免會被魚刺卡到喉嚨。人們想出了好多“妙招”應對,如喝醋、硬吞饅頭米飯等,但這些方法都不科學。幾口醋喝下肚,並不能軟化魚刺,吞嚥食物還可能造成食道出血等損傷。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正確做法:能看見的刺就直接用手或鑷子取出;若看不見或當事人已不能說話,應及時就醫。

誤區四:老人摔倒急忙扶

看到老人摔倒,好心人都會下意識地把老人扶起來。然而,好多老年人患有骨質疏鬆,跌倒後易出現骨折,匆忙將其扶起可能加重損傷。

正確做法:懷疑有骨折時,可就地保暖、止痛,防止休克;如出血應馬上止血、固定;若懷疑脊柱骨折或情況較嚴重時,應保持老人身體不動,就地等待120急救。

誤區五:止血時 用力捆紮

做飯時,一不小心切到手,鮮血直流。一般人都會用紗布或創可貼緊緊勒住傷口,有時把手指都勒紫了。其實,這樣會阻礙血液循環,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肢體腫脹、青紫,嚴重的還會造成肢體末端壞死。

掌握6個家庭急救小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建議收藏)

正確做法:讓傷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用消毒紗布或乾淨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鐘。

誤區六:溺水後倒過來控水

曾有新聞報道,家長提着溺水的孩子雙腳作倒立狀控水,救活了孩子。其實,這樣做不僅作用甚微,還會延誤搶救時間。

正確做法:將溺水者平放,迅速撬開其口腔;清除口、鼻內異物;要抬高其下巴,因爲溺水後舌頭會後墜,堵住氣道;如溺水者停止呼吸,應儘快施行人工呼吸;一旦溺水者心跳停止,應立刻進行心肺復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