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去咖啡廳,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

  最近,影視劇侵權事件頻發,讓人對編劇這個職業產生了好奇。這麼多年,抄襲風波一直沒有斷過,有的人說編劇在炒作,也有人爲原創發聲。

  其實,大家對編劇質疑的聲音一直存在,脫離原著、套路化、抄襲、原創能力差等等。但是很多編劇也是有苦說不出,缺少話語權、行業發展不成熟、前期薪資偏低等等。那麼,真實的編劇圈究竟是什麼樣呢?這個行業有哪些不爲人知的祕密呢?爲什麼編劇總說自己是“背鍋俠”?本期《財經朋友圈》跟大家聊聊真實的編劇圈。

  本期對話嘉賓:影視責編 王碩

  剛入行的編劇會遇到的“奇葩”經歷?

  同學說:“有一投資人想找編劇做個影視劇,你來嗎?”我們那個時候沒有選擇權,都是被選擇的,有機會就上。

  我們大多數情況會去咖啡廳,對方就說:“你寫的東西沒問題,我覺得非常好。”然後打開一個PPT給我們看,PPT做的很炫。對方說:“我們想做一個宇宙的故事,演員都請好了,梁朝偉、金城武。”這就是爲了騙我們的故事。

  有的甲方公司也會這麼做,比如先成立一個小公司,每天就是做PPT,老闆就拿着PPT到處說。比如,會去跟導演聊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演員、編劇。其實,他們並不是做劇的,他們的目的就是靠掙中間商的差價。現在市場上,十家有八家都是這種公司,最終是爲了讓人投資。

  成熟的編劇產業鏈是什麼?

  比如,一家影視公司想做一部抗戰劇,就會先從編劇圈裏劃分,考慮哪些人做過這種類型的劇,再考慮性價比。比如有二十萬、十萬、五萬、一萬等等這些等級,甲方影視公司會先發一個大紅包,比如發五萬的紅包,然後找到一個比較有名的老師,掛名總編劇。

  這個老師也許過來開一次會,跟甲方碰一下編劇的方向,應該沒有籤合同,只拿一個大紅包。然後這個老師就找一些小編劇或者槍手,就類似於工作室那種,他們大概會先出一個萬字大綱給甲方看,如果通過的話再往下談。

  在題材上,寫哪種會比較火?

  仙俠、玄幻、IP改編比較火,因爲這個沒有任何隱喻,而且廣電業很願意讓你做這個題材,因爲這個內容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更不需要看完之後有什麼反省,就是純娛樂。我覺得這種內容屬於無端的幻想。

  編劇遇到不願意寫的題材怎麼辦?

  這種過程及其痛苦,比如看完這個IP原作之後,你想用編劇手法和編劇技術改編,但是IP公司、版權公司或者原小說作者是不允許改的。

  現在的IP改編不僅要買版權,還要給這個作者署名權、編劇費,現在一部大IP的價格也上千萬了,再加上他們的編劇費,收入很可觀。

  編劇也可以去寫IP原作嗎?

  傳統的、純粹的編劇不會寫,這是一個挺矛盾的事兒,你看現在IP文學沒有幾個是編劇寫的,但凡有點想法的寫手,都會覺得IP這個東西就不是文學,就拿我來說,我認爲是IP文字,只能叫文字。因爲,我們把IP這個東西理解的太過於簡單了,最早說IP是哈利波特,這個作品無論是遊戲、周邊、電影都做得很好,是一個泛娛樂的東西,再反觀現在的一些IP,就沒辦法衍生別的東西。

  對於投資方,喜歡投什麼題材?

  IP啊,他們認爲IP火就投IP,覺得IP有流量,但是很多流量是做出來的,我們也不懂爲什麼,寧肯相信中間商推過來的IP,也不相信手下的人勤勤懇懇給的建議。

  從一個寫手到一個知名編劇要經歷哪些?

  有可能一步登天,比如有人潛心寫小說,發在各種文學網站上,這樣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大編劇,除此之外,如果沒有一個投資人認定你,給你機會和時間的話,這是一個極其渺茫的事情。有的人可能第一次做編劇,他的老師帶着寫,這部劇一炮而紅之後,老師給你在後面掛名,你就很快成一個成熟編劇了,這個和年齡無關,和成長遞進無關,純靠機遇。

  後來有的人只關注,要麼給我名,要麼給我利,幾年之後你會發現,編劇都會心知肚明,給利就行,名可以不要。

  整個編劇圈的工作狀態是怎麼樣的?

  很零散,大家都是去碰機會,有機會就上,沒機會製造機會也得去找作品、去創作,資源還是掌握在資本的手裏,因爲沒有團隊和所謂的組織,所以大家分佈在全國各地,很零散。

  本內容系經濟觀察網獨家原創,經濟觀察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期互動話題

  當你看影視劇時,會因爲什麼原因吐槽編劇?

  一部劇中,你最看重的是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