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曾在光大證券任職多年的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薛峯是央行和銀監會雙監管出身,在當初的烏龍指事件後臨危受命,把公司從低谷慢慢扭轉走向正軌,經營上一度趨向穩健保守,但可惜還是遇到這樣的事件。4月29日晚,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4月28日收到董事長薛峯的辭呈,薛峯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

4月29日晚,光大證券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4月28日收到董事長薛峯的辭呈,薛峯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根據相關規定,薛峯的辭任自辭呈送達董事會時生效。

同時,董事會還同意選舉閆峻爲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長任職尚需監管機構批覆。光大證券也剛剛收到上海證監局的批覆,閆峻作爲公司副董事長的任職自2019年4月28日起生效,在閆峻正式任職董事長之前,作爲副董事長履行董事長職務。

光大證券易帥 閆峻時代開啓

此前,光大證券發佈了淨利下降超9成的年報,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3億元。光大證券去年淨利潤大幅下滑,源於子公司境外投資鉅虧。對於此次高層變動,儘管光大證券方面對外迴避了兩件事之間的聯繫,但市場普遍認爲,境外投資踩雷是光大證券高層變動的直接原因。

一位曾在光大證券任職多年的業內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薛峯是央行和銀監會雙監管出身,在當初的烏龍指事件後臨危受命,把公司從低谷慢慢扭轉走向正軌,經營上一度趨向穩健保守,但可惜還是遇到這樣的事件。”根據時代週報此前的報道,2015年股災後的監管風暴中,多家頭部券商相繼被查,淨資產排名前十的券商幾乎“全軍覆沒”,光大證券是其中唯一未被調查的券商。

海外投資鉅虧終結薛峯時代

今年年初,光大證券在內部宣佈,經光大集團黨委會研究決定,閆峻任光大證券黨委委員、書記,免去薛峯光大證券黨委書記、委員職務。根據2018年年報顯示,薛峯董事長任期爲2017年10月17日至2020年10月16日。薛峯此次離職,屬於提前卸任。

1月26日,光大證券發佈了預計2018年淨利潤減少16.69億元的業績預告;2月2日,光大證券主動爆雷,公告表示其全資子公司光大資本的下屬子公司光大浸輝,聯合暴風集團設立的浸鑫基金,在收購海外公司中陷入鉅額虧損;3月20日,光大證券業績預告更正爲淨利潤將減少29.13億元,降幅96.6%。

根據光大證券公告,浸鑫基金收購MPS公司65%股權,光大資本作爲劣後級合夥人之一出資人民幣6000萬元。後因MPS公司經營陷入困境,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爲此,光大證券計提預計負債及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5.2億元,減少公司利潤總額15.2億元,減少合併淨利潤約11.4億元。

由於薛峯對上述事件負有領導責任和管理責任,根據相關規定,上海證監局決定對其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3月18日,上海證監局對光大證券分別出具《關於對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並提交合規檢查報告行政監管措施的事先告知書》、《關於對薛峯採取監管談話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等3份監管函件。

其中,薛峯被要求在3月25日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上海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監管部門在薛峯的監管談話中指出,對子公司管控機制不完善,對子公司管控不力,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出現風險事件時,未及時向證監會報告等。

公開資料顯示,薛峯出生於1967年,1989年7月取得山東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分別於2007年12月和2011年6月取得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在光大證券之前,薛峯曾先後在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大連銀監局、光大集團辦公廳工作。2011年11月,薛峯在光大證券擔任黨委副書記,2012年6月開始擔任副總裁,2014年1月升任總裁,2016年11月起任公司董事長。2017年10月,薛峯辭去總裁職務,由周健男擔任公司執行總裁,薛峯爲黨委書記、董事長。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應該就是海外投資鉅虧的問題,就像之前的‘816烏龍指’事件是徐浩明時代的終結,這次海外投資導致了薛峯時代的終結。”

“70後”閆峻

接替薛峯的是“70後”閆峻。公開資料顯示,閆峻出生於1970年,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去年8月履職光大證券,任董事職務。此前,閆峻曾任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營業部流通貿易信貸處副處長、工行總行營業部公司業務三處副處長、處長,工行總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工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工行總行專項融資部(營業部)副總經理、總經理,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深改專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從履歷中可以看出,擬任董事長閆峻在光大證券的任職時間並不長,自2018年8月起至今尚不足10個月。實際上,在今年年初內部宣告卸任黨委書記後,薛峯幾乎已經退出決策體系,由閆峻代管。而薛峯卸任書記後保留董事長的職務,主要是爲了處置海外子公司項目。

光大證券在2018年年報的“重要提示”中也披露,彼時還擔任董事長職務的薛峯並未出席年報審議相關董事會,而被委託人正是下一任董事長人選閆峻。

根據2018年年報,光大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7.12億元,同比下降21.61%;若剔除光大資本專項風險事件等影響,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3.47億元,同比下降55.34%。由於受累於子公司海外投資踩雷事件,同時全行業收入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光大證券2018年度各項財務指標較上年出現大幅下滑。

中原證券分析師張洋認爲,光大證券2018年經營業績下滑幅度大幅超出行業均值,主要受累於光大資本專項風險事件;若剔除該事件影響,公司當期經營業績下滑幅度尚處於正常範圍之內。本次風險事件將促使公司進一步加強內核風控,促進公司穩健經營。同時,公司背靠光大集團,受益於集團內的協同效應和品牌優勢,藉助於資本市場各項改革的機遇,公司今年業績反轉可期。

2013年的“烏龍指”事件,薛峯時代用了兩年時間來消除影響,2015年光大證券平均從C級升至A級。如今進入閆峻時代,海外投資踩雷的影響需多久恢復元氣?這仍待市場考驗。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今年市場轉暖,光大證券業績已開始有起色。最新公佈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光大證券營業收入34.2億元,同比增長46.4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3.17億元,同比增長80.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