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国远古的古人已经学会了耕种,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但从传说来推算,也就是神农氏时代。七千年前神农母系氏族的人们,脱离了原始的狩猎打鱼,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焦虑,其乐溶溶,难怪被后来的庄子、孔子无限向往呢。这个小国寡民的美好时代又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五千年前,一个游牧部落名叫黄帝的人,打破了它的安宁。我们的历史就从黄帝说起。

白话史记 三皇五帝

正文:

黄帝这个人,是少典氏的子弟,姓公孙,名叫轩辕。黄帝是他的称号。他刚生下来,就很有神灵,岁数很小就会说话,长大了又特别聪明。在他那个时候,神农氏的后代继任者已经衰落了,“诸侯”(最多也就是部族)没了老大管,就互相打架,导致老百姓也跟着受罪。但是神农氏的继任者,也管不了这个局面。于是,轩辕先生就开始组织军队,准备打那些不乖的部族。许多部族于是都跑来表示服从轩辕。但是蚩尤领导的东夷部族(在山东及中原东部)却不服气,谁也不敢跟蚩尤叫板。还有一个炎帝也打算欺负其他部族。于是,轩辕就开始修文德,加上治武备,还组织了野兽敢死队——教熊罴貔貅䝙虎这些远古生猛动物给自己当先锋队,跟炎帝打了一仗,位置在阪泉城的野外,前两战打得不太理想,老虎似乎也没发挥多大作用,第三战终于把炎帝打败了。

这时候,蚩尤兔死狐悲,干脆主动作乱了,宣布不听黄帝的号命。于是黄帝又带着各部族的联合军队,跟蚩尤在涿鹿的野外(都是在河北北部)大战一翻,擒杀了蚩尤。于是诸侯(其实是各部族)都尊黄帝为天子,取代神农氏,这时候他就被称之为黄帝了。此后,天下诸侯再有不听话的,黄帝就兴兵去征他们,自己一辈子似乎都没少跑路。

白话史记 三皇五帝

为了扩大自己控制的地盘,黄帝带着军队向东征讨到了大海,向西到了崆峒山(甘肃),向南到了长江,向北到了涿鹿。来往不定,总是以军队保卫着自己。

黄帝有儿子二十五个,其中得到封号(姓)的有十四个。黄帝的正媳妇叫嫘祖(据说她发明了养蚕),给黄帝生了俩儿子,大的叫青阳,小的叫昌意。昌意生下了高阳。高阳这人满有圣德的。黄帝死的时候,葬在桥山(大约在陕西)。可能因为黄帝很能活,儿子都死了,于是高阳继承了黄帝的位子,被称为颛顼帝。

白话史记 三皇五帝

颛顼这人好静,很有智谋,他似乎不善于打仗,而喜欢搞宗教建设,依据鬼神来制定教化,整天忙于虔诚地祭祀。这样似乎也能够提高他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于是据说天下日月所照到的地方,没有不服从于他的。

颛顼死后(据说颛顼的“都城”就在河南濮阳),黄帝的大儿子青阳的孙子高辛,作为颛顼的侄子,继位了,这个被称作帝喾。

帝喾这人也很聪明,生下来就也神灵,能自己报出自己叫啥。他既仁又有威严,修养自己于是天下都服他,又善于开发大地并节俭地使用财物,教化民众用利益来引导民众,于是,日月所照的地方,又都服气他了。

帝喾有俩正式的老婆,一个生下了挚,一个生下了放勋。挚先接班,但是为人不良善,于是他弟弟放勋就取代他上去了,被称为尧帝。

尧帝这人很良善,他的仁义大得如天,虽然富但是不骄,虽然贵但是不放肆。他戴着黄帽子穿着黑衣服,驾着红车子和白色的大马,特别能和顺自己的亲族。亲族都和顺了,百姓也跟着学着和谐了。

于是他命羲、和这两个家族的人研究日历,两族人往东西南北四面跑,观察太阳,立着竿子,把影子相互比较,定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最中间的那一天,制定出日历,一年三百六十六天,不是很准,于是每几年就搞个闰月,来较正,这东西对农业有好处。同时尧帝整顿百官,做了好些大项目。

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治理洪水。尧帝说:“现在天下洪水浩浩滔天,老百姓很忧愁啊,谁能做这个项目啊?”

朝廷四岳都说:“鲧可以。”

尧说:“鲧这人很执拗,老违抗命令,给族人惹祸。不可用他。”

四岳说:“没办法啦,别的人都更不行,让他试试吧,试试不行再换下来。”

于是,一试就试了九年,还是没治好水。也没说换下来。

这一天,尧说了:“我已经在位七十年啦,谁接我的班好啊?”众官员都说:“有这么一个民间百姓,叫舜的,他爸爸是个瞎子,特顽固,他妈妈嗓门特大,特嚣张,他弟弟傲气的很,根本不服人,但是舜靠着孝道,把这一家都和顺了。”尧说:“那我试试他。”

于是,尧把自己的俩女儿嫁给了舜,结果三个人一块过日子,过得有礼有节,舜把这两个任性的富家女调教得特有妇德,具体表现为不敢因为出身显贵就对舜的家族的人摆架子。尧很高兴,认为舜善于管理妇女,又让舜到传达室去试用,结果舜接待宾客宾客都对这个外交官很是敬重。最后,尧准备让上帝检验一下舜。尧让舜到森林里边走,看有没有老虎吃他——当时的人迷信,认为上帝会派老虎吃掉品行不端的人,所以你当时千万别被老虎咬了,否则精神和肉体上都痛苦。但是舜在森林里走了一圈,没有一个老虎咬他,这证明了舜为人正直无瑕,连上帝都赞成这一点儿,而且当是正在刮风下雨,上帝也没用雷劈死他,证明他没有罪孽。

舜的父亲叫瞽叟,妈妈死的早,后妈生下了象。瞽叟为了讨好自己的续弦媳妇和二儿子,就总想杀了舜。舜就从家逃跑。不过呢,如果遇上不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比如老爸只是要打他或者罚他干活,他就受着(不跑了)。总之,舜是很孝道的。老爸想杀他,杀不了,但是有事找他干,他就立刻在身边。

舜后来去历山(山东济南外)种地,当地人都受了他影响,知道主动把天垄让出一块,不侵犯别人,后来舜去雷泽打渔,雷泽的人学的都跟他一样谦让,都把好打渔的水位让给别人。据说,舜呆的地方,人们慕名而来,一年就变成村子,两年变成邑,三年变成“北京”。舜娶了尧帝的俩女儿做媳妇以后,瞽叟还想杀自己这个儿子呢,就派舜到仓屯顶上去涂泥巴去,然后他在下面纵火,要把舜烧死。舜拿着两个斗笠,从上面采用了滑翔的技术,滑到了地面上,跑掉人,人竟这样逃了死。后来,瞽叟又让舜去凿井,舜就在半道横着凿起来,一直开口到远处。随后,井差不多够深的时候,瞽叟就和舜的象弟弟,从上面扔石头,把井死死地堵住了,舜却从旁边横着的通道跑了。

瞽叟和象赶紧就分了舜的财产——以为舜死了嘛,结果舜又跑回来见象,象被吓得一跳,愣得要命。于是装出忧伤的样子,说:“大哥,我正想你呢。”舜说:“是啊,你是个多好的懂事弟弟啊。”此后,舜照旧事奉瞽叟和爱护弟弟,尧帝听说了舜的这些故事,觉得舜很不错。

最后,又经过传达室工作等多种工作的考验,以及上帝的老虎和森林的考验,尧帝终于把天子的位子传给了舜,自己退休在家呆着去了。

这时候,鲧还在治水呢,把水治得越来越旺盛,此外,尧从前任命的共工担任国家制造业总负责人,但是这共工很不正经,不走正道,而共工又是讙兜推荐的,此外,南方的三苗也喜欢作乱。于是,舜禀明了退休后的尧,把这四个人都给放逐了,其中鲧最倒霉,被处以极刑,砍死并肢解在羽山之下。

这四个人被称作了“四罪”,也叫“四凶”,总之,就是类似当时的四人帮啊。于时老百姓都很高兴。(这也说明了尧的政治还确有问题。)舜随后又任用了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一干人才,这些据说在尧的时候就已经是官员了,但是没有明确的职责,舜都给他们分了工。其中大禹是鲧的儿子,去接替老爸的班,继续去治水,而皋陶则分管刑罚,其他人也各有职事,都据说很有成绩。

舜当天子到了第二十八年的时候,尧已经很老了,终于在退休后死掉了。尧没有把天子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是因为知道丹朱胜任不了(据说丹朱是个智障少年)。尧死掉以后,舜给他举行了三年守丧活动,老百姓都三年没有唱歌和听音乐。又过了十一年,舜到南方去南巡,最后驾崩在苍梧的野外了,就葬在了湖南的九疑。

据说舜当了天子以后,载着天子的旌旗,去朝见自己的瞎老爸瞽叟,对瞽叟非常恭敬,如同儿子之道。同时又把弟弟象封为了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是个正当青年(据说也是智障),于是舜临死前把帝位让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继位以后,尧的儿子丹朱还有舜的儿子商均,这两个智障青年,都获得了封地,做一家诸侯,以祭奉老爹的英灵。他们去朝见天子的时候,都以客人的身份,天下不敢把他们当臣子对待。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就是我们的五帝(所谓三皇五帝,三皇则众说不一,但一般包括神农氏。)

我太史公司马迁曰:学者多称赞五帝,那是很伟大了。我也就把他们这么记下来了,虽然古书上对他们的事说的互相不一致,不是好学深思,领会其意的人,很难给它区别好,但我还是总结摘择下来,成为这样了,作为本纪的第一篇。

潇水曰:古代学者常有为了说理而扭曲古史的作法,比如墨子为了说明出身低的贤者应该向上参与和分享政治权力,于是就说尧把天下禅让给了舜这个匹夫。而法家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善于对臣下实行专制,所以他说“舜囚尧”(舜囚禁了尧)、“舜逼尧”,以说明君主不能明察和驾御臣子的后果。这也就是司马迁说的书上说的都不一致了吧。司马迁精心领会,最后说:“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肖,尧说:‘终不能以天下受害而利我儿子一人。’于是把天下授给了舜。”大约司马迁所强调的都与两者不同吧。

司马迁大约也是对当时的皇帝汉武帝为了逞一个人之欲而摇动消耗天下素来不满吧,故有此说。

白话《史记》 第一 五帝本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