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嬪妃中最後一人,始終不得寵,生下的兒子卻是真龍天子

嘉靖九年,首輔張璁在朝堂之上奏,內容有些敏感,那就是請求嘉靖擴充後宮,廣納女子。如果是在平常年代,這種事情是奸邪小人所作,是被士大夫所不齒的,所以也不會拿到朝議上說。但是,張璁此時這麼一說,卻無人反駁,因爲這關係到明王朝的未來命運。

原來,明武宗就是因爲沒有兒子,所以才讓堂弟朱厚熜繼位,是爲嘉靖帝。這是明朝又一次小宗繼大宗的事件,而朱厚熜卻強行推崇自己的父母,這引起了曠日持久的大禮議紛爭。此時,嘉靖已經25歲了,卻還沒有子嗣,如果再發生一次遠支皇族繼承大統的情況,豈不是會亂上加亂?所以,朝臣甚至比皇帝更期待皇子的誕生。

她是嬪妃中最後一人,始終不得寵,生下的兒子卻是真龍天子

嘉靖本來就是風流天子,張璁的建議正中下懷,他立即下令選秀。民間無數女子被送入宮中,最後選出了不少中意人選。按照張璁的建議,嘉靖後宮甚至仿造上古時代,設立了除皇后外的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制度。

這次選秀無疑是成功的,這九嬪之中就有多位女子生下皇子,徹底解決了嘉靖的繼承人危機。而且,九嬪之中還走出了嘉靖的第三位皇后方氏。但當時誰也沒有注意,最爲默默無聞的杜氏,將是後來最被推崇的女子。

她是嬪妃中最後一人,始終不得寵,生下的兒子卻是真龍天子

說她默默無聞,這並非虛言,她雖然是九嬪之一,卻是最後一名,看起來就是湊數的。在嘉靖十五年,因爲懷有身孕,杜氏被晉封爲康妃。而且在第二年,杜氏還爲嘉靖生下了皇子朱載坖。按理來說,這是嘉靖盼望已久的兒子,但很可惜,朱載坖出生之前四年和一年,已經分別有了兩個哥哥朱載基和朱載壡。因此,他似乎又沒有那麼重要了。

特別是朱載壡,雖然是皇次子,但朱載基兩歲就夭折了,所以他被封爲太子。也就是說,折騰半天,杜康妃和兒子朱載坖顯得非常多餘,嘉靖並不在意他們母子。

尤其是杜康妃,同爲九嬪的方氏,即便沒有兒子也被封爲皇后,王氏因爲朱載壡被封爲皇貴妃,而她卻頂着一個妃子的頭銜,很難見到嘉靖一面。在這種寂寞之中,她活到了嘉靖三十三年,並沒有看到後面眼花繚亂的變化。

她是嬪妃中最後一人,始終不得寵,生下的兒子卻是真龍天子

更可氣的是,嘉靖在對待她的喪禮,也是冷酷無情的。當時禮官奏請朱載坖爲母親服喪三年,以盡孝心。這本來就是無可厚非的,但深度迷信患者嘉靖,卻以“應避至尊,不宜重服”名義,拒絕了這個人之常情。可見,嘉靖對於杜康妃,有多麼的刻薄。

然而,後來的事情卻出人意料。其實,一早就有人預言,朱載坖纔是真命天子。嘉靖十八年,他和哥哥同日受封,他是裕王,哥哥朱載壡是太子,然而管事的太監卻將兩份禮冊送錯了。後來,他的弟弟景王朱載圳要和他競爭。本來景王很得寵,讓嘉靖舉棋不定,可景王卻在嘉靖駕崩的前一年去世,讓朱載坖的繼承權失去了懸念。

她是嬪妃中最後一人,始終不得寵,生下的兒子卻是真龍天子

作爲久不受寵的朱載坖,繼位後將嘉靖時期的很多政策進行了調整,並且做出了很大一番成就,史稱隆慶新政。可惜,杜康妃沒有看到這一天,沒有等到揚眉吐氣的時候。朱載坖按照慣例,尊自己的母親爲皇后,並將其遷往永陵與嘉靖合葬。也不知道,這位生前並不受丈夫寵愛的杜皇后,到底願不願意與嘉靖同穴而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