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次是長在特殊部位的痣,位於鼻腔、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腳跟、肛門、生殖器等部位的色素痣,由於經常摩擦,容易發生惡變,生長在頭部、頸部的,因長期陽光暴曬,病變風險也會增大。可以從痣的部位、形狀、大小、顏色等5方面,辨別色素痣與黑色素瘤。

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痣。絕大多數的痣能與人和平相處,長年相安無事,但也有一些痣,可能會突然惡變。

色素痣在醫學上稱作痣細胞或黑素細胞痣,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的表現。人們平時常見的黑痣、褐痣、黃痣等,都是色素痣。色素痣經過外傷、反覆摩擦,或者長時間暴曬等因素,存在癌變的可能。

與其他的皮膚癌相比,黑色素瘤是比較“惡”的一種,病情發展快、容易轉移,死亡率較高。如果能在早期發現,通過正規治療,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如若是晚期,預後就非常差,不到10%。

大多數色素痣增生緩慢,或持續多年無變化。除影響外觀外,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但有些色素痣則要特別重視。首先是直徑4毫米或6毫米以上的痣,如果被隨意抓挖,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幾率就會升高;其次是長在特殊部位的痣,位於鼻腔、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腳跟、肛門、生殖器等部位的色素痣,由於經常摩擦,容易發生惡變,生長在頭部、頸部的,因長期陽光暴曬,病變風險也會增大。

如果這些部位的痣面積或體積突然增大,或近期突然顏色變深、變黑,比如褐色突然變黑或變藍;痣突然出血破潰;黑痣四周出現新的小黑點,就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痣與瘤五大區別

可以從痣的部位、形狀、大小、顏色等5方面,辨別色素痣與黑色素瘤。1.看對稱性。普通痣兩邊對稱,惡性黑色素瘤多爲不規則形,一分爲二,兩半不對稱。2.看邊緣。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3.看顏色。普通痣的顏色多爲黑色、褐色、棕褐色,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或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開始褪色。4.看痣的直徑。普通痣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多超過5~6毫米。5.看痣的特徵。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沒有不適感覺。而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出血、潰瘍、瘙癢、難癒合、疼痛或結痂等。

痣上長毛是正常現象

好多人認爲,痣上長毛肯定不好,這是一種錯誤觀念。皮膚上本來就有毛囊,痣細胞下面的毛囊往往相對較大,長出來的毛也會長一點、硬一點,這是正常現象。不過,先天性色素痣面積較大時,其上面常有毛髮生長,嚴重的叫毛表皮痣,這種有惡變可能,建議切除。另外,若痣周圍頻繁長痣,這個痣就是“母痣”,有新色素痣發生是正常現象,除特殊部位的色素痣外,多數是安全的。當週圍幾毫米內密集地出現新發的小痣或小黑點(專業術語稱爲“衛星竈”),並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甚至潰瘍出血時,應及時切除並做病理檢查,排除惡變。

這些部位的痣要注意

有些部位的色素痣惡變的概率較大,要特別重視。1.位於鼻腔、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外陰、肛門、生殖器等特殊部位的色素痣,由於經常摩擦易發生惡變。2.長在頭、頸部的痣,因長期遭受陽光暴曬,也可能發生病變。如果這些部位的黑痣發生突變,比如面積或體積突然增大,或近期顏色突然變深、變黑;突然出血破潰或黑痣四周出現新的小黑點,應及時就診。

另外,出生時就有的先天性巨大痣,其直徑在6毫米以上者,發生惡變的危險性高於正常人。

痣長在這個部位最易癌變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美容整形科主治醫師高豔麗說,痣一般屬於真皮內色素沉積,有先天的,也有後天長出的。痣大多不影響健康,但如果平時好好的痣突然長大了、變癢了或者出現潰瘍,就要及早就醫。

相學上把長在手心、腳心、下巴、陰部等部位的痣歸爲“開運吉祥痣”。但專家表示,這些部位的色素痣, 由於生長位置特殊,平時容易受到摩擦、擠壓,很多良性痣在受到反覆刺激後是有可能引起惡變的。因此,越是所謂的“吉祥痣”,越要及早切除,以免留下後患。 不過,對於長在面部或其他非摩擦部位的痣,除非影響面容,一般不必採取過激的方法去“騷擾”它,如激光、冷凍、藥物腐蝕等,因爲反覆、不當的刺激,反而有誘發癌變的可能。

手臂痣多,糖尿病風險大

中國天津醫科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發現,良性皮膚痣與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着相關性。

研究人員從“美國衛生專業人員跟蹤研究”中選取了2.6萬名男性,從“美國護士健康研究項目”中選取了6.7萬名女性,通過問卷調查收集了關於他們手臂部位痣的數量和血糖方面的信息。在隨訪期內,總共有9040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研究者發現,痣的數量越多,參與者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越高。排除了年齡、身高體重指數、服用維生素、吸菸飲酒狀況、體育活動、高膽固醇血癥病史、糖尿病家族病史及高血壓病史等多種干擾因素的影響後,這種相關性依然存在。

這項發表在英國《糖尿病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成果表明,良性皮膚痣的數量可能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一個新的生物標誌物。因此,皮膚多痣(尤其是手臂多痣)的人羣需要更加密切地關注自己的血糖。

來源:人民健康網綜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