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64年7月,太平天國天京失陷,幼天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玕等突圍至廣德,經皖南入江西,席寶田即率軍截擊太平軍。從此後,席寶田更是遠離了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主要戰場。

席寶田(1829—1889) 清末湘軍將領。字研薌。湖南東安人。以諸生從軍,轉戰湖南,敗石達開,解寶慶圍,同治間擒洪仁玕、洪天貴福,六年入貴州鎮壓苗、教起義,用兵五年,克臺拱,擒張秀眉,累功官至布政使,贈太子少保。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席寶田

1864年6月(同治三年四月),洪秀全病逝於天京城中,其子洪天貴福繼承其位,是爲幼天王。此時的天京城被湘軍圍困半年之久,已經是破城在即。7月19日,湘軍曾國荃部轟塌天京城牆衝入城中,天京陷落。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李秀成等的護送下逃出天京,被幹王洪仁軒迎入廣德。隨後又匯合堵王黃文金等太平軍餘部,意圖往江西會合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部入湖北,再合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部據荊州、襄陽以圖中原。但正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江西石城,他們將遇到一支湘軍勁旅,並兵敗身死。這個被世人遺忘的湘軍勇將,正是太子少保、被清廷譽爲”中興功臣“的席寶田。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1859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由廣西攻永州,圍寶慶(邵陽),席寶田隨劉長佑從永州西面阻擊太平軍,後連戰於武岡、新寧、寶慶等地,敗之,並追趕太平軍直至廣西,攻佔柳州,獲勝後以功升知府。但與曾國荃、鮑超、李續賓等湘軍嫡系不同的是,席寶田雖然能打仗,卻在湘軍中並不怎麼受到重用。1860年,席寶田奉湖南巡撫駱秉章命募千人,號精毅營,不久赴郴州、桂陽等地,阻擊廣東天地會起義軍(立了戰功反而被打發到了邊緣戰場)。從此後,席寶田更是遠離了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主要戰場。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同治元年(1862年),石達開率太平軍復由廣西入湘,攻取會同及湖北來鳳,圍攻黔陽。席寶田率部抗擊,敗之,克來鳳,解黔陽之圍。之後的兩年中,席寶田率部與太平軍將領黃文金連戰湖口、洋塘、石門、青山橋等地,敗之。阻擊太平軍侍王李世賢部於白沙關,並奪取梘橋要隘,攻佔金溪。之後因救援不力由副將又降成了知府,正當席寶田以爲自己的前程已經無望時,機會來了。1864年7月,太平天國天京失陷,幼天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玕等突圍至廣德,經皖南入江西,席寶田即率軍截擊太平軍。此時的太平軍餘部雖然有衆數萬人,但之前一直被清軍追擊,堵王黃文金病死,軍備不整,士氣大泄,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1864年10月,以逸待勞的席寶田率部在石城一役大敗太平軍,這支太平軍餘部也全軍覆沒。席寶田俘獲太平天國幹王洪仁軒、恤王洪仁政、昭王黃文英及幼天王洪天貴福。十一月末,洪仁玕等與幼天王洪天貴福在南昌被清廷下令凌遲處死。席寶田因“軍功"官至布政使,賞穿黃馬褂,世襲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之後席寶田又率部赴貴州鎮壓當地農民起義,殺起義軍首領張秀眉。後稱病退職,於光緒十五年(1889年)病死,時年六十歲。清廷誥授光祿大夫、追贈太子少保,紫光閣繪像,譽之爲“中興功臣”。

席寶田在鎮壓太平軍和苗民起義中,很多搶掠金錢,很快成爲鉅富。民間還撒播着“席寶田銀子打匪徒”的故事。說席寶田打下貴州翁谷洞後得了許多金銀財寶,用船運回家園。船到冷水灘被一夥匪徒搶劫。

席寶田說:“你們爲什麼不必銀錠去打呀?”一錠錠的銀子打出去,匪徒只管搶銀子,警衛趁機把金銀財寶運走了。後告病回鄉,在家園廣置田產,修建莊園。塘田市對河的莊園便是在這時分締造的,它坐落原武崗州塘田市的福星村與竹源村交界處,其工程佈局和修建工藝堪稱其時一絕,規劃的龐大在縣內亦前所未有。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席寶田活了61歲,死於塘田市別墅,爺爺奶奶講過,傳說席寶田出葬時,席氏家族爲了不讓外人知道他的真身葬在何處,共組織了48套棺木往48處出葬,其間葬在家園黃亭市沙衝嶺的這處,其實是假墳——他的真墳,在塘田市芙蓉峯下夫夷河的一個深潭裏。80年代初期,墓邊還存有一塊約1人高的石碑,但後來也不見了,據說是盜墓的人砸爛了。

據悉,沙衝嶺席氏墳地地點,當地叫木魚山,而木魚山有一個比較奇特的地方——全山沒有什麼顯着可見的石頭,但在前方稍偏南的山腳,卻有一塊約5米長根本水平的頁岩巨石,而且巨石下剛好有一層高約1.5米、深約2米的頁岩凹槽,看起來就像一條巨獸的嘴巴。

大敗太平軍殘部的席寶田,死後留下鉅額寶藏,至今無人找到!

破四舊期間,席寶田幕被幾個石匠,把墳墓前石礦撬開,在堅硬的表層下現出黃土。他們掏開了黃土,放上幾十斤炸藥“轟”的一聲把墳蓋掀開了,顯露棺材的頂部和腳頭,棺蓋怎樣也啓不開。於是他們就用大鐵錘砸開棺材的腳圍,顯露屍身的雙腳,用繩子繫住雙腳,把屍身拖了出來。

屍身保存完好,呈黑黃色,肌肉還有彈性,內穿五層絹衣,外套官服和黃馬褂,頭戴大圓帽,帽上有頂子託一片羽翎,項上繫着赤色朝珠,腰上拴着紫色緞帶,手捧朝牌,腳穿牛皮大靴。棺材內有寶劍一把,水菸袋一個,眼鏡一副。

其時來看熱烈的摩肩接踵,都想一睹歷史人物的風貌。四五天,下了一場大雨,屍身被雨水滲透,很快就腐爛了。據說席寶田的衣冠和隨葬品都上交到縣裏有關部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個下午,四個青年(伍家橋人)當夜,席寶田的墳墓被他們搜索了一遍。第二天,沒有挖出來的楠木棺材被他們翻了個底朝天,墓穴底部還存留了四塊暗碑,刻着“席寶田之墓”。又過了幾年,大概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席寶田的墳墓又蒞臨一次盜墓賊。他們深夜而至,挖倒墳頭上的石碑,現出一個墓室,青磚砌成,五尺見方,其間可能放有若干金銀財寶,可是,當我們發現這個墓室時,已空空如也,徒有四壁。

六十年一甲子,風水輪流轉。當年那宏偉的墳墓、奢華的莊園盡毀,還有鉅額財富有幾人知道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