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陝甘總督沈兆霖,在歷史上之所以不怎麼出名,那是因爲他英年早逝。而且他死的太無奈了,居然是被洪水給淹死的。
其實沈兆霖這個人在清朝歷史上,地位非常重要。1851年太平軍起義的時候,清廷壓根就不知道怎麼應對,甚至將他們看成過去的白蓮教、天理教這種級別的起義。
是沈兆霖第一個發現太平軍的戰鬥力和其他起義不一樣,所以也是他第一個提出訓練鄉勇,對抗太平軍。也就是說後來曾國藩在湖南訓練湘軍,是受到了沈兆霖的啓發。
沈兆霖是道光16年的進士,在咸豐時期,擔任兵部尚書、軍機大臣,不過沈兆霖畢竟是一名書生,他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
很多人認爲,即使他做了兵部尚書,更多情況也只是在紙上談兵。其實沈兆霖在軍事上,是有自己獨到的眼光的。
比如說英法聯軍與清朝簽訂《天津條約》的時候,沈兆霖挑出了“領事駐京”和“內江通商”這兩條,表示堅決反對。
沈兆霖前往甘肅平定回亂的速度還是非常驚人的,他當年的11月份出發,第二年的7月份,回亂基本就被平息了。
到了8月份,沈兆霖一身輕鬆地從甘肅碾伯縣,前往西安。在路過永登縣城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
雨量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了山洪。沈兆霖是南方人,從來沒有經歷過北方如此強大的洪水。他認爲縣城近在眼前,只要加緊時間趕路,就能躲過這場洪水。所以沒有選擇高地作爲避險的地方。
其實他不明白,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他們趕路的速度怎麼可能比得上山洪爆發的速度呢?所以沈兆霖的人馬壓根就沒辦法躲避山洪。
據說當時沈兆霖把自己的管靴管帽都脫了扔進洪水裏,希望靠官威鎮住洪水,結果不管用。所以他又把自己的陝甘總督大印也扔進了水裏,可惜還是沒效果。
在這種情況下,陪同沈兆霖的三十多號人全都四散逃走了,可沈兆霖卻偏偏沒能逃脫。洪水一來,管你是陝甘總督,還是平民百姓,一視同仁地給沖走了。
很顯然,一名封疆大吏,在洪水中被淹死,這是千古奇聞。當時相關人等肯定都沒辦法脫離干係。
其實我們想想都知道,正常死亡的人,存放5天都不可能保持原樣。更別說在大水中被沖刷了5天的人了,所以說這也是爲了保全沈兆霖美名的一種說法罷了。
堂堂陝甘總督,又是朝廷的心腹重臣,怎麼能夠這麼窩囊地死掉呢?沈兆霖是皇帝在地方上的代表,所以他應該有一些異於常人的地方,這就是封建統治者們常有的思維。
對於沈兆霖的死,其實我並不很關注。因爲這世上突發事件太多,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不過對於沈兆霖生前提出的方略,我認爲還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太平軍在南方起義的時候,沈兆霖的提議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他看出太平軍專門喜歡攻打省會、郡縣的城池,這很要命,一旦打下來,大部分鄉勇可就都落入了太平軍手裏。他認爲訓練鄉勇應該讓朝廷統一來搞,這樣方便調度,也不容易成爲太平軍的口中之食。
曾國藩能夠南下訓練湘軍,多虧了沈兆霖的這個思路。此外,因爲安徽、江西等地大部分都被太平軍給佔領了,爲數不多的地盤散亂不堪。所以沈兆霖認爲應該在皖南地區設立一位封疆大吏,專門管轄這些地區,以便於光復丟失的土地。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