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長智慧。

親近自然,迴歸傳統。

以德潤身,以文化人。

對於這本《曾國藩家書》,我這是第二遍讀,只不過,讀第一遍時,讀的是精華版,而這次則是全本。

讀書之後,總要寫點什麼,否則只有輸入,沒有輸出,似乎就沒有“溫故”的感覺。

與其說是隨筆,倒不如說是讀書筆記,或是讀後感。只不過,我寫東西,總喜歡隨意寫,不喜歡費盡腦汁寫,爲了不讓讀到的朋友太認真,就標上個“隨筆”的標題。

我隨便寫寫,大家隨便看看。一個輕鬆寫,一個輕鬆看。有用就用,無用就不用,甚至可以提出批評,好讓我昇華、進步。

曾國藩作爲晚清名臣,被後世評價爲天地間一完人,如同明朝的王陽明先生,二人常被並列提起,被稱爲聖人也不爲過。

王陽明先生開創心學,他的弟子根據往日與其對話編成《傳習錄》流傳後世,而曾國藩所流傳後世的則是其寫給家人的家書。

《傳習錄》和《曾國藩家書》都是吾輩應讀之書。

只是,按照我個人的經驗來講,《傳習錄》相對高深一些,需要認真思索,需要一定的智慧,且需要加以實踐,事上練後致良知,才能逐漸了悟。而《曾國藩家書》則較爲接地氣,就如同一位長輩,一位智者,在向我們言傳身教爲人處世之道。

簡而言之,《曾國藩家書》是一本更容易從中汲取營養的書籍。

先易後難,吾輩應努力向先賢學習靠攏,爭取成爲天地間一完人。

先說“勤”、“儉”二字。

曾國藩在寫家書給兄弟子侄時,這二字被提及的頻率極高。

諸如他曾寫家書給四弟曾國潢,告知他在家中時,應當教育子侄“勤儉自勉以長保盛美”。

當時,曾國藩的次子曾紀鴻在官署一年。他擔憂兒子會沾染貴公子習氣。所以,當曾紀鴻歸家之後,他便向曾國潢問起此事,並令他擔負起叔父的職責,監督子侄們的勤儉狀況,戒除驕奢之氣。

再有,他還曾寫家書給二子曾紀澤與曾紀鴻,令其兄弟二人以“勤儉自惕”。

不僅如此,他還明確提出,不僅家中男兒當以勤儉自惕,家中婦女內眷也應該戒除奢逸。正所謂“凡世家之不勤不儉者,驗之於內眷而畢露”。

如果只是家中男子在外有勤儉之象,而家中婦女在內卻奢侈無度,那便是一種勤儉假象。

這也是當初他的女兒出嫁時,他向長子曾紀澤所寫家書“女兒出嫁不可奢侈”的緣故。

在晚清時代,天下紛亂,曾國藩雖然位高權重,家中斷然不會窮困,但即便如此,他依舊認爲只有勤儉二字才能靠得住,才能使家族常保榮盛。如此爲人持家之道,我們不得不爲之深思。

什麼是勤?

與懶、惰相對。

不是不動,而是盡力多做,不斷地做。

《易經》象辭傳說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中,那個“健”字大抵可以與“勤”字相當。

“天”是那麼勤,那麼健,無論颳風下雨,無論春夏秋冬,它都會按照規律來工作。應該天亮它便亮,應該天黑它就黑,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我們應該向“天”學習,按照乾卦的象辭來生活,按照曾國藩的勤字決來工作和學習。

生活勤一些,早起而不睡懶覺;學習勤一些,多讀書,勤思考;工作勤一些,努力向上,但要以中爲度,不使自己的身心太過勞累。

只需要注意的是,勤絕非忙忙碌碌而無目標,絕非無頭蒼蠅那般狀態,而是要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對的事情上,時刻調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不偏離志向的軌道。

如此,我們才能走得遠。

什麼是儉?

節省,不浪費。

世家子弟,多驕奢淫逸,穿衣飲食多浪費無度,此之爲貴公子習氣。

這是曾國藩最擔憂本家子侄的一點,他認爲驕奢之氣乃是敗家之道,這也是他爲何常常告誡兄弟子侄勤儉的原因。

只需要注意的是:儉,並不等於吝嗇。

正如曾仕強教授講解《易經》時所講,當省則省,當用則用。不該花錢的地方絕對不花,但應該花錢的地方絕對不省。

如果任何時候都扣扣索索,那絕對不是爲人處世之道。

再有,儉除了指節約有形物質,還指節約無形之物,諸如與他人交往時的情分,諸如愛惜己身的精氣神,諸如惜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