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长智慧。

亲近自然,回归传统。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对于这本《曾国藩家书》,我这是第二遍读,只不过,读第一遍时,读的是精华版,而这次则是全本。

读书之后,总要写点什么,否则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似乎就没有“温故”的感觉。

与其说是随笔,倒不如说是读书笔记,或是读后感。只不过,我写东西,总喜欢随意写,不喜欢费尽脑汁写,为了不让读到的朋友太认真,就标上个“随笔”的标题。

我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一个轻松写,一个轻松看。有用就用,无用就不用,甚至可以提出批评,好让我升华、进步。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被后世评价为天地间一完人,如同明朝的王阳明先生,二人常被并列提起,被称为圣人也不为过。

王阳明先生开创心学,他的弟子根据往日与其对话编成《传习录》流传后世,而曾国藩所流传后世的则是其写给家人的家书。

《传习录》和《曾国藩家书》都是吾辈应读之书。

只是,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来讲,《传习录》相对高深一些,需要认真思索,需要一定的智慧,且需要加以实践,事上练后致良知,才能逐渐了悟。而《曾国藩家书》则较为接地气,就如同一位长辈,一位智者,在向我们言传身教为人处世之道。

简而言之,《曾国藩家书》是一本更容易从中汲取营养的书籍。

先易后难,吾辈应努力向先贤学习靠拢,争取成为天地间一完人。

先说“勤”、“俭”二字。

曾国藩在写家书给兄弟子侄时,这二字被提及的频率极高。

诸如他曾写家书给四弟曾国潢,告知他在家中时,应当教育子侄“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

当时,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在官署一年。他担忧儿子会沾染贵公子习气。所以,当曾纪鸿归家之后,他便向曾国潢问起此事,并令他担负起叔父的职责,监督子侄们的勤俭状况,戒除骄奢之气。

再有,他还曾写家书给二子曾纪泽与曾纪鸿,令其兄弟二人以“勤俭自惕”。

不仅如此,他还明确提出,不仅家中男儿当以勤俭自惕,家中妇女内眷也应该戒除奢逸。正所谓“凡世家之不勤不俭者,验之于内眷而毕露”。

如果只是家中男子在外有勤俭之象,而家中妇女在内却奢侈无度,那便是一种勤俭假象。

这也是当初他的女儿出嫁时,他向长子曾纪泽所写家书“女儿出嫁不可奢侈”的缘故。

在晚清时代,天下纷乱,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家中断然不会穷困,但即便如此,他依旧认为只有勤俭二字才能靠得住,才能使家族常保荣盛。如此为人持家之道,我们不得不为之深思。

什么是勤?

与懒、惰相对。

不是不动,而是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易经》象辞传说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那个“健”字大抵可以与“勤”字相当。

“天”是那么勤,那么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它都会按照规律来工作。应该天亮它便亮,应该天黑它就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应该向“天”学习,按照乾卦的象辞来生活,按照曾国藩的勤字决来工作和学习。

生活勤一些,早起而不睡懒觉;学习勤一些,多读书,勤思考;工作勤一些,努力向上,但要以中为度,不使自己的身心太过劳累。

只需要注意的是,勤绝非忙忙碌碌而无目标,绝非无头苍蝇那般状态,而是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对的事情上,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不偏离志向的轨道。

如此,我们才能走得远。

什么是俭?

节省,不浪费。

世家子弟,多骄奢淫逸,穿衣饮食多浪费无度,此之为贵公子习气。

这是曾国藩最担忧本家子侄的一点,他认为骄奢之气乃是败家之道,这也是他为何常常告诫兄弟子侄勤俭的原因。

只需要注意的是:俭,并不等于吝啬。

正如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时所讲,当省则省,当用则用。不该花钱的地方绝对不花,但应该花钱的地方绝对不省。

如果任何时候都扣扣索索,那绝对不是为人处世之道。

再有,俭除了指节约有形物质,还指节约无形之物,诸如与他人交往时的情分,诸如爱惜己身的精气神,诸如惜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