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國際生物醫藥諾創研究院”揭牌 面向全球引才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王玥)22日,成都菁蓉國際廣場羣賢畢至,“生物醫藥國千專家成都行—2017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年會”在此舉行,此次年會以“新藥研究的創新、投資和國際化”爲主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化學家羅伯特•胡貝爾教授,美國著名藥物化學家納加,十餘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投資界精英,大型企業高管以及知名學者齊聚成都,共議“新藥研究的創新、投資和國際化”,助力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會議期間,“天府國際生物醫藥諾創研究院”揭牌落戶成都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範毅、管委會主任蘇鵬,雙流區副書記、區長徐剛參加了揭牌儀式。

成立諾創研究院 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生物醫藥是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中創新創業最爲密集、投資最爲活躍的領域,被稱爲21世紀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鑽石產業”。成都市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目前正大力支持成都高新區與雙流區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作爲正在崛起的產業高地、人才高地,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引起了國內外頂尖生物醫藥專家的關注。

從夏普萊斯到畢曉普再到現在的羅伯特·胡貝爾,成立剛一年的天府國際生物城已贏得諸多諾獎得主的青睞。此次“天府國際生物醫藥諾創研究院”的成立,將致力於引進更多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內外知名院士,整體提升成都市本土新藥創制能力。

據瞭解,諾創研究院下設免疫治療藥物、高端製劑研究、藥物優化技術、藥物質量研究、氘代藥物開發、藥物綠色化學六大平臺。成立後,將進一步整合海創藥業等成都優質企業現有科研基礎和產業化能力,引領生物醫藥創新創業,推動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招商引資、成果轉化和國際競爭。此舉不僅能夠加深國際生物城、成都高新區同諾獎得主的合作,還能整體提升四川省本土新藥創制能力,引領行業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很高興能夠受到主辦方的邀請。我對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早有耳聞,知道這裏有一批優秀的研發團隊和企業。希望能通過這次成都之行與他們面對面交流。”羅伯特·胡貝爾收到天府國際生物城邀請後,欣然前來並期待進行深入瞭解。作爲國際知名的化學家、生物學家、結構生物學家,羅伯特·胡貝爾長期活躍在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國際科學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祕書長丁洪先生來到大會並致辭。他表示,此行進一步體會到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活力,表示未來將積極幫助“國千專家”瞭解成都、瞭解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與會的其他專家和企業家也通過此次大會感受到了成都高新區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支持、對招才引智工作的重視,不少人表達了來蓉創業的意向。

以人爲本 打造天府國際生物城靚麗名片

“我們的目標是創新創業20年,人才超過20萬,企業超過3萬家,全口徑產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爲“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在“健康中國”上升爲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在多方利好環境下迎來快速發展期。作爲成都高新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新千億集羣的重要載體,天府國際生物城蓄勢待發,向全球頂尖生物醫藥企業和人才發出熱情邀請。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非常適合創新創業的好地方,已經吸引了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入駐。”丁洪表示,成都已種好了梧桐樹,只待鳳凰西南飛。

“我們將堅持踐行‘以人爲本’規劃理念,把城市建在森林當中、把研究院和工廠建在花園裏。”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在大會上向諾獎得主、專家和企業來賓介紹。

“以人爲本”作爲國際生物城的核心理念和特色理念,是天府國際生物城與傳統園區的不同之處,也是諸多諾獎得主和企業家們選擇國際生物城的重要原因。“此次邀請衆多業內大咖參加此次盛會,就是在向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產業人才發出邀請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瞭解,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先後出臺《成都天府國際生物生物城支持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試行)》《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支持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的政策》,未來將通過與古巴、歐美生物產業的“國際合作”,面向全球範圍配置資源,不斷聚集產業高端要素,創新園區發展模式。

“天府國際生物城將着力打造成爲全球知名的生物產業創新創業人才棲息地、世界級生物產業創新與智造之都、國際化的生命健康小鎮。”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說,將優先考慮適合居住生活、配套設施齊全的舒適環境,努力營造便捷、精緻的7×24小時健康生活方式,秉持“以人爲本、先人後產、以產帶城、以城促產”。

“以人爲本”的理念在招商工作中也取得了實際效果,截至目前,天府國際生物城完成入庫項目共226個,其中已簽約成都生物醫學材料產業示範園、默沙東-普萊美創新藥國際研究中心及轉化醫學中心、加拿大全球藥物商業化中心(GDCC)中國中心、中美前沿生物醫藥夏普萊斯創新研究院、畢曉普癌症研究所暨新型抗癌藥物研發中心、國藥中生血液製品總部及產業基地、華西—高新生物醫藥谷、銀河集團生物醫藥創新基地等項目51個,協議總投資約619億元人民幣,含諾獎團隊2個,兩院院士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劃團隊7個,海外歸國高層次人才團隊14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