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蘇聯在付出巨大犧牲後,成功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戰後的蘇聯,一躍成爲超級大國,領土面積達到歷史最高峯。作爲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被迫割地求和。蘇聯分別從德國和日本的版圖中獲得約7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加里寧格勒和南千島羣島。雖然後來蘇聯解體,但獨立出去的都是加盟共和國,而德日兩國所割領土,被俄羅斯繼承至今。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加里林格勒實際上,是現代德國的核心區域。它原來名叫柯尼斯堡,著名的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都曾將柯尼斯堡設爲首府。衆所周知,德國的統一進程是由普魯士王國以武力完成。普魯士的尚武精神,影響德國數百年。當然,也是德國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因素。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從這就可看出,柯尼斯堡對德國的意義非常重大。這就好比,秦國政權在秦獻公時期,設都於櫟陽,後遷都於咸陽。試想,秦國能忍受櫟陽被外族所奪走嗎?可一向驕傲的德國,卻在失去柯尼斯堡後,忍受了永成失地的結局。從二戰結束至今,從未向蘇聯或者俄羅斯提起過,歸還柯尼斯堡的要求。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那麼,德國爲何選擇放棄柯尼斯堡這塊祖宗之地呢?或者說,蘇俄是如何將柯尼斯堡徹底併入俄國版圖的呢?1945年,德國戰敗。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割讓柯尼斯堡及周邊地區給蘇聯。蘇聯在接手柯尼斯堡後,改名爲加里寧格勒。按照毛熊的一貫手法,蘇聯首先遣返了加里寧格勒的部分德國原住民,剩餘的則全部發配至西伯利亞。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將原有德國人遷出後,蘇聯再把俄羅斯人遷入。經過蘇俄幾十年的統治後,如今的加里寧格勒已經幾乎沒有德國人了,絕大部分都是純種的俄羅斯人。在東德西德統一後,宣佈,在已統一的領土以外,沒有任何德國領土尚未加入德國。這意味着,德國放棄了對其他領土的索要。至此,柯尼斯堡徹底以加里寧格勒的名義,劃入俄羅斯。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同樣作爲戰敗國,日本卻從未放棄過對北方四島的主權要求,甚至尋求武裝奪回。對於千島羣島的爭奪,日俄兩國由來已久。在1855年,日俄簽署《日俄和親通好條約》,瓜分千島羣島。兩國同意,以伊圖魯普島與烏魯普島之間的海峽爲界,海峽以南稱爲南千島羣島,歸日本所有,海峽以北歸俄國所有。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但是,在1875年,日俄兩國又爲了爭奪庫頁島,大打出手。最終,兩國簽署《庫頁島千島羣島交換條約》。日本用庫頁島南部,換取了千島羣島的全部主權。可二戰的失敗,讓日本再次失去了對千島羣島的控制權,就連南千島羣島也被蘇聯接管。可到1956年,蘇日又發表《共同宣言》,蘇聯承諾,若日本同蘇聯簽訂和平條約,蘇聯則願意將色丹島和齒舞島還給日本。可直到今天,日俄也沒簽署和平條約。

蘇聯如何將東普魯士化爲俄土?北方四島又爲何爭議至今?

日本渴望拿回全部的北方四島,可俄羅斯又豈能輕易吐出來呢?從古至今,王朝更迭,從來沒有永恆的國土,只有永恆的力量。強者,開疆拓土;弱者,喪城失地。要想不被侵略,不被掠奪,就必須永遠保持強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