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看完有着鋼鐵大王之稱的德龍鋼鐵董事長丁立國的這段發言,你應該會找到答案。

1991年春天,對於20歲出頭的丁立國來說,是一個美麗的春天。

在河北理工學院(現華北理工大學)機械系“混了三年大專”的丁立國,隻身闖蕩深圳,“1992年鄧公南巡,我印象特別深刻,南巡以後整個形勢就大爲改觀。1992年正好在我們家鄉有一個機會,我就承包了一家軋鋼廠,我通過租賃當時的一間工廠奠定了第一桶金。因爲那時候鋼材是短缺的,那一年鋼價從不到2000元漲到5000元,我二十幾歲第一桶金就是二三千萬,運氣比較好。”

就這樣,丁立國回家鄉河北唐山創業,抓住國內鋼材行業發展迅猛的機遇,創辦了唐山長城軋鋼有限公司。1998年,丁立國從鋼材貿易轉向鋼鐵實業,打造自己的鋼鐵王國。2000年4月,併購新牟鋼鐵公司,盤活這一鉅額不良資產,後更名爲德龍鋼鐵實業有限公司。

今年2月28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輪值主席、德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立國自述了自己的創業史。2000年丁立國出了一場車禍,頸椎嚴重受損,險些癱瘓。“那個時候我30歲,億萬身家,躺在病牀上思考,賺錢是不是你的唯一?事業是不是你的唯一?工作是不是你的唯一?大商留名,小商留利,我考慮做事業的同時應該給社會留下些財富以外的東西。”

以下是丁立國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八屆年會上的發言全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時間到底是長還是短,我有幸在40年改革開放當中參與了26年,我是22歲開始創業的,在座很多90後正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所以說時勢造英雄,你想走出自己的既有的人生軌跡,一定要跟上時代,或者是超越時代。

我出生於1970年,90年代初期就創業,就是東昇(泰康人壽董事長、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長陳東昇)所說的“92派”,東昇是50後、我是70後,我創業時間比他還早一點,但是不如今天互聯網公司,包括金融類公司一說都是千億、萬億,但是沒辦法,傳統行業現在還在路上。

我已經走過26年,我相信還有另外一個26年,再有26年我70歲還可以幹。

德龍的發展離不開外因,內因是我自己的理想、追求。我前段時間去日本的合作伙伴公司進行訪問,日本公司的二代經過二輪三輪以後,基本沒有家族的色彩了。因爲他有遺產稅,你不敢要,要資產交不起稅。日本的家族化,大股東很弱小,都是管理層來控制,社長是總裁、會長是董事長,會長往往是不管事,社長是管事,我們的合作伙伴從社長、會長一路拷問我,其中問德龍爲什麼堅持走26年,爲什麼在一個國有企業佔主導的行業能夠突破?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外因——有幸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個階段正好趕上中國改革開放。另外,因爲當時的結構是國有企業佔主導,我們這個行業20年前國有企業是佔90%以上,而今天已降到40%了。我相信再有10年、20年,這個比例還會更低。

我在講德龍之前,先分享一下鋼鐵是怎麼煉成的,包括整個中國近70年鋼鐵工業是怎麼演繹的歷程,尤其是近40年,大概分成幾個階段。

大概有這幾個部分:

第一講講整個新中國,鋼鐵工業崛起壯大的歷程。

第二部分講講德龍發展的歷程。

第三是拿公司當道場,我出過三次車禍,26年裏還有過差點破產的經歷。

現在是環保的標杆,正好跟今天的新發展理念——綠色經濟完全契合。

第四是所謂的價值,也包括最近東昇講的,好公司要“建模式、塑文化”,我們也有德龍的模式。

【一】

70年,中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新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

上海寶鋼的鋼鐵工人下班。視覺中國 圖

整個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到今天是5個歷程,從1949-1978年是改革開放前的這三十年,鋼鐵工業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但是這個行業在整個經濟領域當中很少也像鋼鐵受到中央政府、各級政府,包括民衆高度關注的。

大家有印象的,就是以“鋼爲綱”,大概在五六十年代,是備戰備荒,毛主席提出趕英超美,把家裏的鍋、門閂都鍊鋼,也煉不出來二千萬噸。

“大躍進年代”,我們很多錢幣上都有鋼鐵元素,那時候的表現是鋼花飛濺,今天再鋼花飛濺就是污染型企業了。

第二個階段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轉軌的時候,推動了寶鋼發展。寶鋼是全國人民建寶鋼,那時候也就一千萬噸,把所有的外匯全部放給寶鋼用,現在寶鋼是全國第一大、全球第二大鋼鐵集團。鋼鐵元素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郵票、鋼鐵英雄宣傳畫、小人書,我小時候看小人書,你們可能都沒看過《鋼花怒放》。

第三個階段是1992年黨的十四大召開,是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全面轉軌了,這裏面也有一些發債的,包括有一些郵票。中國到1997年達到1億噸鋼。從1949年到1997年,將近50年。但是後續就發展得很快。

第四個階段是深化改革,中國入世,從2000年以後,大概中國從2002年是2億噸鋼,後來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在2014年以後發展迅猛,也給今天去產能埋下了伏筆。到今天看,大概產量已經到了8億噸。

第五個階段,現在說的非常清楚,整個就是國家調控的階段,具體表現:從2016年、2017年去產能去了1.4億噸,各省市去粗鋼將近1.5億噸。去年北京藍天白雲的天數大大增加,是不是跟鋼鐵有着密切關係,我們也不太清楚。但我們確實做了貢獻,去年四季度整個河北的工廠保留50%產能生產,保定工廠是9月30日徹底關停,首鋼是搬出去,搬到河北。

【二】

1992年鄧公南巡,我怎麼賺到“第一桶金”兩三千萬?

歷程——德龍鋼鐵發展關鍵詞

我趕上第三個階段,從1992年,十四大、十五大到今天的十九大,這26年整個我都是經歷過。

我是1991年畢業,學習不太好,混了三年大專就按耐不住跑到深圳去。那時候深圳沒有火車、飛機,還是需要倒車。是我上學不安分,賣彩票,確實適合當業務員。1992年鄧公南巡,我印象特別深刻,深圳前沿都已經換上中山裝,南巡以後整個形勢就大爲改觀。1992年正好在我們家鄉有一個機會,我就承包了一家軋鋼廠。我通過租賃當時的一間工廠奠定了第一桶金。因爲那時候鋼材是短缺的,那一年鋼價從不到2000元漲到5000元,在座的有些人可能像50後、60後、70後會瞭解多一些,全中國都在倒鋼材。當時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的時候,當時買鋼材要靠批指標,拿到指標就等同於賺錢,道理與交易產能是一樣的。我二十幾歲第一桶金就是二三千萬,運氣比較好。

在1992年到2000年之間,從十四大到十五大,每個人的發展一定跟當期的外部環境要融合,十五大的時候,那時候講叫國退民進、抓大放小,很多地方的國有企業就開始放出來,現在到縣、市幾乎沒有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還是在中央企業。1992年鋼鐵形勢非常好,很多縣、鄉都建了很多小型的軋鋼廠,到1994年形勢就一下下來了,1994年到2000年就是去三角債,脫困,一塌糊塗。我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抓住租賃承包,其實跟今天的資本運營還差不多,只不過那時候沒這個詞。多的時候我管到十幾家軋鋼廠,是終端產品,沒有鍊鋼,更沒有高爐,我得去國有企業買原料。

入世以後,大概2000年一個標誌就是我們加入世貿,我當時在唐山有十幾家軋鋼廠,買了一個當地的國有企業,當然還是租賃,承包的概念,就是資產的所有權不歸我,歸我經營使用,你可以花很小的成本可以使用幾個億的資產,那時候幾個億已經不得了的數字。

在2000年的時候銀行跟我推薦,邢臺有一家很大的,當時是山東新牟,當時號稱山東第一村,現在不行了。新牟在邢臺堅持了八年後,堅持不下來了,其實有時候就看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一口氣。我當時準備要去,當時的新牟資不抵債,負債接近5個億。我公司內部人,包括家裏人,所有人都反對我接手這個項目,沒有一個人同意,就我一個人做了決定。

我算了三筆賬,我們國企都是租賃,沒有長期、穩定的事業平臺。第二要算發展賬,我感覺冥冥之中未來可能會好,但是沒想到好到今天這種程度。第三是財務賬,財務賬是一個變量,當時好像要承擔將近5個億的有息負債,如果工廠規模擴大,產能就從十幾萬噸提高到幾百萬噸,負債比例是可以降下來的。我就說大舍才能大得,所以傾其所有進駐新牟鋼廠。

山西的李兆會(山西海鑫集團董事長),當年去看他爸爸,因爲工廠早上高爐要點火,我連夜開車十幾個小時往回趕,遇到山西下大雨,本來可以直接過來,後來繞路,在經過一個地道橋時發生了車禍,被送到邢臺礦務局骨科治療,幸虧被送到骨科醫院,骨科的技術很好,如果不是骨科就嚴重了。我就說佛祖這是不要我,是讓我繼續鍊鋼。

我們藉助這個平臺大概三年,就抓住了機遇,做到一百多萬噸,這是什麼概念呢?那時候全國1億噸鋼,沒有幾個民營企業,當年全國學習邯鋼,邯鋼也就200多萬噸產量,不像現在。那時候一年就有三、四億的利潤。當時瞭解到家電行業比鋼鐵行業競爭還嚴重,2000年初期就剩幾家,而且都是上市公司。所以我決定要發展就要對接資本, 2003年德龍啓動了與資本的對接工作,同時往下游延伸,當時上了國內第一條中寬帶的生產線,在當時同樣的生產線的裝備都是國外引進的,但德龍引進的是消化國外技術、由國內自主設計、自主配套的第一條AGC控制的全液壓軋鋼生產線,投資上節省巨大。該項目投產一年即達產、超產。

上市2003年啓動,但是過程當中也出現一個事件,2004年因“鐵本”事件(民營企業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2003年6月開建800萬噸鋼鐵項目,在常州市新北區春江鎮違法佔地近6000畝,4000多農民被迫搬遷)的出現,國家對鋼鐵嚴格調控。當時中國的鋼鐵產能還不到2億噸鋼就抑制住了。當時主要借鑑國外的鋼鐵發展經驗,美國、日本、歐洲在工業化最高峯的時候,鋼鐵沒超過1億噸,現在美國8000噸,整個歐洲沒有超過1億噸的國家,包括德國。中國2002年的2億噸鋼產能其實並沒有過剩,實際上現在看從2億噸到8億噸還是有市場需求的,目前的8億噸也沒有太大庫存,鋼鐵行業一直都是預收款,先付款才交貨的行業慣例。我們這十幾年沒有別人欠過我們錢,是我們欠別人的錢。

鐵本事件之後在香港上市不成功,由於當時年輕氣盛,就等不急跑到新加坡成功上市。但是現在反思來看,如果當時再等一等,市場很快就變化了,也是可以在香港上市的。但上市的前提,是一定要做一家規範的企業。

2008年,當時到了鋼鐵行業的高峯,2008年的事件在座的年輕人可能都知道,奧運會、汶川地震、經濟危機。國家開始調控,這是鋼鐵已經5億噸,鋼鐵這個行業始終被高度關注,從1億噸到2億噸被調控,從2億噸到了5億還是被調控,目前到了8億噸依然被調控,但市場的力量會大於一切,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三】

150億把鋼廠賣給切爾西老闆被告吹,這麼度過這個劫?

2008年,鋼價到6000塊錢,俄羅斯最大的鋼鐵公司,切爾西足球隊的老闆阿布(俄羅斯石油大亨、鋁業和鋼鐵巨頭羅曼·阿布拉莫維奇)要買我們的鋼廠。當時他們一年賺40億美金,比寶鋼還厲害,跟我見面1個月零1天,就18億美金拍板了,也不去我們工廠看看,也沒有盡職調查。我跟他談判,我也研究他,他是全球怎麼買鋼廠的,做事情是要知己知彼的,要判斷形勢。我自己的判斷是,認爲這個鋼鐵瘋狂的時候應該出手了,18億美金的現金,當時美元還是1:8,摺合成人民幣那可是150億人民幣。

我賣鋼廠,當時的發改委領導還約談我,其中的兩個領導後來被抓了。當時問我,你才30多歲,弄100多億怎麼花。我說未來我可能買回來呢,這可能是瞎說,現在想這是有可能的。我還回答說,是我幹累了,陪陪我媽媽、我太太和孩子,我已經幹了十幾年,孩子、老婆都不高興,天天跑東跑西的,對面坐的一個女處長說這算是一個合理理由。

對耶夫拉茲(俄羅斯鋼鐵企業耶夫拉茲集團),我也不告訴他要賣給誰,當時我的決定是誰快、誰出價高就賣給他。耶夫拉茲很重視,除了老闆阿布沒來談判,其他高管全來了。當時的米塔爾(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荷蘭米塔爾鋼鐵公司),是兒子在現場,爸爸在倫敦指揮。當時研究了耶夫拉茲在全球的併購是幾個模式,第一個是按照噸鋼價值,比如現在的曹妃甸,首鋼建的,一噸鋼大概投8000塊錢,大概建一千萬噸將近是800億的投資。他當時在全球買可能在4000、5000都有。還有按股票的市值,當時是25億美金,也是在最高峯。根據你的盈利、PE成績。我最後按照噸鋼價格覈算爲18億美元,2億的負債,最後16億成交。在中國大概三四天就結束了,我們在談判,外面的投行,律師事務所、評估所等一大堆做資料準備工作。但是運氣不好,奧運會還沒開完,我們的項目擱淺了,發改委、商務部沒有審批通過。

後來做了很多工作,我們捐了幾千萬,地震當中請很多汶川小孩到俄羅斯,就是我們德龍和耶夫拉茲一起運作。最後我們交割要延期,到時間延了半年,到2008年金融危機出現了,對方就擱在那兒,他們也不退就轉股吧,現在大概退到20%。但是在這個過程我發了CB、EB,可換股債,金融危機對我的壓力很大,當時在香港買房要做投資的,也沒想到金融危機,如果拿到100億投到騰訊、阿里、東昇(泰康人壽董事長、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長陳東昇)的公司,我估計現在也身價千億了。但是運氣不好,有時候還需要相信運氣。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4萬億就拉動了。但是我比較冷靜,沒有盲動,也沒有跟着投,一方面要想着要把企業的負債降下來,所以從2008年到2012年這幾年我們基本上還是內部完善、內部挖潛。

但是從2012年,這個行業就發生變化了,4萬億投完以後,因爲需求沒有了,鋼價馬上下來,很多企業就很困難,2012、2013、2014、2015年一虧就幾百億。

【四】

市委書記抓環保,工廠要拆,怎麼辦?

2014年,當時邢臺市委書記抓環保,包乾德龍,雖然我們各項環保指標都達標,但還是面臨着拆。記得那時候我說,你給我一個機會,我知道尊嚴是爭取來的,真掉淚了。

我就全球跑,因爲很多環保的技術到今天也不是很成熟,脫硫、脫銷,不成熟。比如我去了美國等很多地方,看到蒂森克虜伯煙囪這麼高,他們排放到三四百米那個層面,不像我們三十米,在雲層上面排,他有他的做法兒。

環保考察回來,從2014年就開始投入環保改善,每天100萬往裏面投,鋼鐵形勢那麼困難我們堅持做環保,邢臺這一個企業大概投了十多個億。從2012年、2014年到2017年,現在已經是AAA級的景區,但按照AAAA級的標準去建造,去年接待了1萬人,包括很多北京的中小學、大學的去我們工廠,大年初二還有很多人到我們那兒。有很多北京四中的小孩寫了觀後感讓我很感動。全國南到廣西,北到黑龍江,包括被環保部約談的河北、河南也去了很多領導,市委書記、市長帶隊去,市委書記到我們那兒當場就用我們的環保指標質問所在地區的鋼鐵企業負責人,說“你們不是說不能搞到這麼高的環保標準嘛,怎麼人家德龍做到了”。

我好像是2011年加入亞布力大家庭的,在亞布力提升了我的境界和格局,立刻人生的定位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現在不只是在完善我們的環保項目,而是在踐行着一種環保理念。“一帶一路”走出去,我們在印尼有工廠,今年亞布力理事的國外考察就可以安排去我們工廠看一看。

德龍的競爭力就是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去年整個鋼鐵行業裏面我們的噸鋼盈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另外是我們的科學治理結構,我們是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個傳統行業每年申請很多專利,我有2家高新技術企業。另外也在和智能化、數字化生產進行對接。

【五】

經歷過三次車禍,讓我明白了什麼?

修行——三次車禍的思考

德龍,容易被認爲新疆德隆,那個隆和這個龍不一樣。1997年前,公司叫立國集團,我自己的名字命名,後來出了車禍,第一次車禍在牀上躺了110天,全國工商聯的黃主席當時在河北省工商聯任職去也去看望了我。因爲需要長期在在牀上躺着,我就思考了很多問題。讓我清楚理解到發大願必有魔考,經歷過三次車禍,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慈善,2010年做務實、理性、持續的慈善,我們慈善的規模不是很大,但卻是中國5A級基金會,是北京非公黨建的黨支部,去年剛批的。我們資助了120萬人,惠及1700多所學校。比如偏遠地區的圖書角項目,是我們開創的新項目。我們在城市裏,針對打工子弟開創了陽光之家。我太太是慈弘基金會的理事長,我每年的七八月份,陪着太太和孩子,一家人去偏遠地區做慈善。

這是我們資助的小孩,畢節的納雍,就在我去驗收圖書角項目快要離開的時候,4個女孩跑過來,他們什麼時候也沒提,給我鞠了一躬,就是感謝叔叔爲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課外讀物。有時候做公益對我來講,讓我獲得的遠遠比付出的更多。公益的價值在於彼此的溫暖和照亮、愛的激活。

我們的公益也帶動公司員工共同參與,中高管跟着去做志願者,每個人會寫心得,我都要看,表現好的員工派去做慈善是作爲獎勵,表現不好的員工派去做慈善是作爲懲罰。我們一萬多員工,每年都要輪崗去參與公益活動。另外,我們基金會有專職的8個人,1.7萬個志願者在西部,也有自願者在黑龍江泰來。這怎麼回事呢?因爲在黑龍江我們還沒有好的項目投資機會,我就說做不不了商業項目可以先做公益項目,去年在泰來把我們的圖書角做下來,今年我要找一個時間去泰來看看,那裏是丹頂鶴的故鄉,農業發達,但非常窮,很多少數民族,有蒙古族、鄂倫春族等。

德龍鋼鐵廠區

【六】

環保局長直接喝處理過的污水,說明了什麼?

環保,現在已經變成德龍的名片,環保大概是這樣幾個理念:第一不只是完善環保項目,更是踐行環保理念。第二是用環保踐行理念,用行動來贏得尊重。我們環保有五化——生產潔淨化、製造綠色化、廠區園林化、建築藝術化、標準四A化。堅守自然和諧共生,與城市和諧相處。

有時間歡迎大家去我們工廠看看,大概在過去幾年,我們拆了100多萬噸產能,都是相應國際號召拆除落後產能。當時拆高爐的時候,胡春華在河北省任省長,也去現場考察,簡單說我們做環保也是在履行社會責任。

環保投入沒上限,環保的噸鋼運營費用大概是180元/噸,而鋼鐵行業的平均運營費用是100元/噸以下。

這個是劉明康(中國銀監會前主席、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名譽主席)一行人去德龍考察的照片。我看亞布力俱樂部這次考察很重要,沒有這次考察認可,我怕是沒機會當這次的輪值主席,這是組織在考察我做人做事的態度,組織考察完了之後還要上閉門會,還要競選,我看這個是體力活兒,非常高興。很多人給我贊,讓我有了莫大的鼓舞。

2017年3月19日,亞布力論壇CEO研討會走訪河北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

“五化”生產潔淨化,改造前和改造後,剛纔講鋼鐵成長的時候,錢幣、郵票上鋼花飛濺。現在連味兒都沒有。沈躍躍副委員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沈躍躍)曾經去現場考察,她曾多次考察過鋼鐵行業,但到了我們的高爐現場發現沒有味道,她就說你們是不是沒有生產,我讓人把蓋子一打開,鐵水正向外流着呢,下面有鐵水溝。沈躍躍副委員長給了我們很高的評價,我們是踏踏實實把環保做到最好。

轉爐平臺的三次除塵,所謂三次什麼概念呢?簡單那抽菸舉例子,我們給菸頭的地方放了抽油煙機算一次除塵;如果還不夠,我們給抽菸的人罩上一個罩子算是二次除塵;如果還覺得不徹底,我們在把抽菸人的房間罩上。寶鋼的高管帶隊去德龍,一開始以爲個體戶都是瞎吹牛,沒想到是真的幹。他當時就講,我當年在轉爐車間工作的時候就想把轉爐平臺搞成這麼幹淨,沒能搞成,你卻搞成了。國企能選擇民企,是要看民企的社會責任,最近我們和寶鋼計劃在巴基斯坦合作項目,也是得到國企老大哥的充分認可。

料倉,以往原料露天存放的,風一吹、雨一下、地下全都紅了,烏煙瘴氣全都是黑的,現在都是全封閉料倉。每個工廠幾十輛灑水車,周邊十幾公里都灑了。因爲我要運輸嘛,周圍都要灑,避免揚塵,很多車輛都是環保局獎勵的。

這個標準是國家標準,河北標準,改造前的標準、改造後的標準。顆粒物標準國家標準是50、河北標準是40,德龍可以做到12-15,大大低於國家和河北省特別限定排放標準。做環保,不產生效益,還增加了一大塊成本。我們已經把做環保上升到生存的高度,不做早晚是死,早做晚做都得做,早做爭取了民心,這是原話,我開會就這麼講。爲了做好環保這件事,我先後換了三任總經理,越換水平越高。

氣,我們的蒸汽、煤氣全部回收發電,我們工廠的用電量70%是我們的自發電。

2017年1月22日,數十位參加“治霾·京津冀在行動”的記者來到了河北省邢臺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參觀淨化污染的過程。 邢臺市環保局局長接過水杯,將處理過後的污水一飲而盡。視覺中國 圖

邢臺的環保局長,2016年的網紅,當時幾十個記者到工廠去,很多人說都外行話,環保局長說帶你去污水處理廠看看,到那兒拿起杯子接了處理過的污水就喝了,記者們當時就信服了。我們家不開採使用地下水,都是使用從山區引進地表水。我們工廠的水是不外排的,全部循環再利用。

我的工業固廢,就是水渣,磨細了可以添加到水泥裏面去,變廢爲寶,這樣可以減少石灰石礦的開採。廠裏的衝渣水,溫度很高,直接供城市270萬平方米的取暖。這些也是逼出來的辦法,技術不成熟,都需要自己去嘗試去做。

清潔能源車輛。,廠區內使用的剷車、貨車大概有1000多輛,全部爲LNG天然氣車,現在我們投資的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正在研發49噸的電動汽車和25噸的自卸卡車,也是純電動的。我搞的時候華北地區交通部還沒推,現在冬天柴油車不讓上路,所以說有些事情你一定是走到前面。

【七】

讓員工在3A景區上班,我是怎麼做到的?

園林綠化,工廠佔地1800畝,我把所有拆的地方都綠化,做足球場。又在廠區四周租了2000畝地,專門從美國引進樹,吸收重金屬,重金屬越多長的越快,瘋長。我在北京密雲旅遊,看到這個樹很漂亮,遠看是竹林,近看是柳樹,就是放到重金屬污染的地方,先買40萬棵,在總書記提出美麗中國之前,我們就先種上了。

樹很漂亮,建築更有藝術感。我們鋼鐵博物館門前的蒙古人雕像,就是著名雕塑家申紅飆老師的作品,和王中軍捐給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門口捐的一樣,最後一件作品在我這兒。這頭大象也是我們工人用廢舊鋼板自己做的,可以叫的大象,小朋友們去了特別高興。藝術家到工廠發現廢鋼原料覺得是寶貝,平時到那兒找這個材料製作藝術品。結果把我們的工人的智慧也挖掘出來,工人中有很多能工巧匠,自己琢磨製作了兩百多個變形金剛作品,這裏的變形金剛比798裏面的大很多。

藝術化,在廠區的牆體上我們的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畫了很多邢臺當地的旅遊景點、歷史文物。這個地方是我們了污水處理,像海洋館一樣。

目前我們是AAA級景區,今年我們往AAAA級努力。

我們做環保最早的想法是爲了生產,做到一定程度是爲了尊嚴,現在是輸出模式。好多地市下紅頭文件,向德龍學習。

河北省邢臺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 金魚在經過處理的污水中歡快地遊着。視覺中國 圖

【八】

爲什麼年輕人穿德龍工作服容易找女朋友?

價值——德龍模式、德龍文化

這個符合東昇理事長(泰康人壽董事長、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長陳東昇)的要求,講新時代的企業家要建模式、塑文化。我們形成了鋼鐵與生態城市共生共榮的發展模式。光講概念不行,廢水處理後全部循環利用、廢渣用水泥的原料,水泥就不用開新的礦山了,生態就得到了保護。廢水、廢氣通到小區取暖,也不用燒鍋爐了。這些不起眼的能源原來都放散了,根本沒有上升到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可以產生社會效益,可以變廢爲寶,讓環境也整潔了。這是一個模式。

建立了以德爲核心的特色文化,德龍文化,德龍是這樣一家企業,經營規範有責任、有擔當,立德立業,創造價值,建設信心,承擔情感、制度,四位一體的精神家園。

我們的員工流失率很低,整個宿舍是中央空調。最多是二人一個屋,過去八個人一屋太擠了。

遠者來、近者悅。穿上德龍的工作服年輕人都不愛脫,因爲走到大街上容易找女朋友。

德龍是這樣一家企業,德龍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崇高理想,楊振海創新工作室,《以安全的名義》,昨天的紀錄片是以《企業家的名義》,前段時間熱播的名義是《以人民的名義》,今年要播放的《安全的名義》是安監總局在德龍拍的。

我主張中高層幹部做工作怎麼做,會操心、敢着急、能解決,敢於突破、敢於挑戰、敢於創新,富有激情,知恩感恩,全員參與公益。知行合一,按照說的做、按照做的說。

德龍在二十六七年的成長做了很多、探索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在環保行業走到鋼鐵的前面,成爲大家學習的標杆。我們願意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讓更多的企業推廣、複製。我們要帶動鋼鐵行業乃至高污染行業的節能減排,打贏藍天保衛戰,同時帶動工業企業,乃至其他行業對於環保重視,對於自然重視,做到真正的敬天愛人。

這是我們廠區大門口,員工每天進來工作的環境是AAA級景區,每天看到這句話“用行動見證理念,用生命體驗經典”。這句話始終激勵我自己,要不然我自己也有很多坎兒過不去。

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