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業往往擁有幾十到幾百個不等的法人實體,個稅改革後,其中有些企業與HR着實對個稅申報、薪稅覈算相當傷腦筋,也有的不以爲然。看似風平浪靜的管理運營下隱藏着不小的風險,下面的案例揭示了目前典型的3種企業管理情況與問題。

0 1

A房地產集團有2萬多員工,已使用人事管理系統。稅改後,A集團對該系統進行改造,專門在其中增加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填報模塊,以確保員工算薪算稅工作的順利開展。但在個稅申報時,A集團僅將員工算稅信息(包括專項附加扣除額度)進行了個稅申報,而未將員工填報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報送稅務系統。

核心問題

員工填報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僅留存於企業內設的人事管理系統中,稅務系統中企業填報的專項附加除額度與專項附加扣除信息不匹配。

潛在風險

1. 在稅務機關隨後的信息管理風控複覈工作上述信息不匹配的問題極有可能被稅務機關發現,存在被認定爲扣繳違規、申報違規的風險。

2.相關稅收政策口徑與填報要求仍在不斷調整。上述做法中,企業完全依賴內設系統判定存在政策適誤的風險。若發生政策適用錯誤的情況,可能因企業扣繳錯誤引發稅務機關進一步的檢查及處理。

3.員工從相關APP上查詢不到相關專項附加申報信息,會引起員工的質疑,進而帶來大量的員工解釋工作及管理風險。

0 2

B物流集團有近3萬員工,薪酬覈算一直通過外包完成,而該外包供應商系統無法支持稅改後累計預扣法的計算,依舊使用稅改之前的算法錯誤覈算個稅和工資,並在次月申報個稅的時候,使用稅局當時的員工專項附加減除費用進行個稅預覈算,以此得到的結果進行個稅申報,最後把導出的申報結果與該月薪資計算結果進行比對,把差異繼續調整到下個月,循環往復。

核心問題

B企業員工每月實際到手金額與理論應發工資金額不一致,工資單上稅額與實際繳納稅額不一致。

潛在風險

1. 當出現員工當月離職的情況,本月的稅金調整金額難以補回。

2. 算薪HR和財務對賬困難,月度工資款無法對平。

3. 工資發放金額與計算金額不匹配,易引起員工質疑。

4. 此舉大幅增加了HR對調整數據的計量。

0 3

C集團有近4萬多員工,幾百個法人實體,稅改後對內部研發的人事系統進行了改造,然而因入職起始日期計量差異的問題造成內設系統稅款計算結果與稅局系統的不一致,無法申報。無奈之下,C集團HR把本年度新入職的員工入職日期往後延遲了一個月,終於申報成功,後續C集團HR一直沿用此方法。

核心問題

員工實際入職日期與HR填報日期不一致,存在未按實際狀況申報相關信息的情況。

潛在風險

1. C集團HR擅自改變員工的入職日期,有勞動糾紛風險。

2. 未按客觀情況申報數據不符合申報合規的要求,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及違法違規。

稅收徵管法

第六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

第十四條 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納稅人提供的信息計算稅款、辦理扣繳申報,不得擅自更改納稅人提供的信息。

第十九條 扣繳義務人有未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報送資料和信息、未按照納稅人提供信息虛報虛扣專項附加扣除、應扣未扣稅款、不繳或少繳已扣稅款、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等行爲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處理。

Commercial Break

易個稅,專爲稅改後個稅申報、薪稅覈算研發

無縫對接國稅扣繳APP

關於易路

易路軟件成立於2004年,擁有十多年企業信息化服務經驗積累,專注爲中大型企業提供以薪酬爲核心的一站式人力資源管理雲平臺,覆蓋員工「選用育留」全生命週期。系統已通過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制定的SOC1系統流程合規審計,以及ISO27001數據安全認證。

HRSaaS is eRoad

“在看”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