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的用瓷需要,先后在杭州建立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据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中兴渡 江……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名官窑。”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 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

宋代瓷器的质地、釉色、式样、产量都远远超过前代,钧窑、汝窑、哥窑、官窑、定窑被誉为当时的五大名窑。

顾名思义,官窑就是朝廷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窑。所制产品特供皇室,专烧专用。真正意义上的官窑自北宋始现。在此之前皇家使用各地进贡的名窑之精品,即使用贡瓷。贡瓷,因此也被视为官窑的萌芽。从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官窑瓷器的窑口,整个宋朝计有北宋的汝窑、钧窑,南宋的修内司窑和郊坛窑四种官窑。

随着南宋王朝的建立,宫廷用瓷以及郊坛祭祀用瓷大量增加,南宋遂在修内司建立第一座官窑。不久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但修内司官窑窑址至今未被发现,修内司官窑是南宋初期为皇室特殊需要而烧建的,时间不长,但产品却极其精致,倍受世人珍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藏家开始将目光对准高古瓷器,并跃跃欲试的进场搜罗一番。除却巨大的升值空间,收藏的审美趋向也是高古瓷日益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巅峰时期,宋瓷极具人文气息,质朴简约,随着藏家文化的积淀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更具文化和古典内涵的高古瓷收到青睐是必然的结果。

官窑长颈贯耳瓶

高:28.5cm 底足:8cm

此贯耳瓶造型源于汉代贵族燕乐所用的青铜投壶造型,常作为陈设用器,也可做花瓶插花观赏使用。器形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端庄典雅,器身胎薄体轻,呈乳白色,釉层均匀,光润如玉,腹部矮短,圆如苹果形,正中向上伸出颈,颈顶端有对称的管状双耳,直口阔腹,而且瓷瓶的周身布满美丽的“蟹爪纹”开片,开片与瓷釉完美结合,精美异常。口缘及棱角处因施釉较薄而露出胎色呈现紫色,底足露胎处呈色褐红如铁,具有“紫口铁足”特征,刀修圈足不规整,呈现不规则的泥鳅背,五个支钉支烧,愈显古朴庄重,符合北宋官窑器的特点。用放大镜观察釉中的气泡,呈现的气泡小而密度大的“聚沫攒珠”,开片缝隙处有自然老化痕迹特征。整器品相完整,神韵内蕴,质朴无华,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尤其是莹润似碧的官窑青瓷,将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装点得绚丽多彩。但在历史湍流的冲击下,不仅其传世精品十分稀少,而且使当时的文献记载残缺不全,从而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