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井殉大清的悲剧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老大娘比秦始皇还霸气,一口气发出了十二道「绝交书」——

大清国正式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匈」等十一国同时宣战。

政治手腕极其高超的老佛爷,将满汉文武大臣驾驭得服服帖帖,究竟是那一根「脑回路」出了问题,干出这等愚不可及,人类战争史上亘古未有的蠢事?

义和团的蛊惑?与光绪反目受到刺激?。。。。不得而知。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但结果我们知道,大清国为这等疯狂的决策,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庚子国难」。

当京城被洋人轻易的攻破的时候,当时的朝廷命官: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身处倾巢之下,家破人亡。

王懿荣先吞金、服鸦片自杀未果,又跳井才自杀成功。他以身殉清不说,当时王懿荣的儿女都不在京城,他就让自己的43岁的老婆和32岁的大儿媳投井而亡【注1】。

王懿荣( 1845—1900) ,字正孺,登州府福山县( 今山东烟台市福山区) 人。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读。自幼酷嗜金石文字,收藏金石碑刻,精于铭文考订。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王懿荣朝服像

最具讽刺的是,洋人兵临城下,破城在即,王懿荣忧心如焚,深感自己无力护卫太后而惭愧,殊不知慈禧早就化妆成平民,以「巡幸山西 」的名义逃出京城。【注2】

我并不是想说王懿荣迂腐,带着「理解之同情」的心态,我能理解儒家知识分子那种「玉碎成仁」的价值观,而是想不通他为什么轻易让自己可怜的老婆和儿媳也自杀?

即便王懿荣一家「满门忠烈」,但我们知道:让王懿荣名垂青史的并不是「悲壮殉清 」,而是他的学者身份和学术贡献——

他是晚清时代,与孙诒让、罗振玉、吴大澄齐名的金石文字之学的学术大咖,他以极高的学术敏感性,发现了殷商时代的刀笔文字:甲骨文。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由此发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安阳殷墟,才得以重见天日,只存在古老传世文献中,没有纪年信息的失落王朝:商朝,成为毫无辩驳的信史。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安阳殷墟博物馆

殷墟甲骨文这种出土文献,是连孔子、司马迁都没有见到的新材料,并改写三千年来的中国学术史,促成一个新热门学科的诞生:甲骨学。

在王懿荣,殷墟甲骨肯定有很多人见到,但只有他发现了其中隐藏的惊人秘密。所以,从学术角度来说,王懿荣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

他做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继续做一个金石学者,比做一个糊里糊涂的殉清官员有价值。他活着的话,就是超越「甲骨四堂」的人物,相当于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

----------------------------------------------------

二、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说起发现甲骨文,我们耳熟能详的经过是:

王懿荣偶感疟疾,他抓了一副药,其中有一副叫做龙骨的中药,他突然发现龙骨上有文字,经过研究之后断定是殷商的刀笔文字。于是将药店中的龙骨全部买回来,同时在广泛收购。

这种说法流传极广,央视的《中国通史》采用了这种说法: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但这种说法可靠吗?

如果追踪信息源的话,可以发现,这种说法始见于1931年7月5日的北京的《华北日报》上,有个叫「汐翁」作者发表了一篇《龟甲文》的文章。

这是差不多九十年前的报纸,我当然找不到原始文献,但是李学勤先生找到了复印件 ,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并在2007年以此写了一篇论文《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注3】,引述了全文: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李先生经过考证发现,这篇文章错误百出,年份、住址等很多信息都搞错了,我只引用部分: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我在补充两点:

这篇文章并没有说王懿荣是从「龙骨」这味中药发现的甲骨文,而是「龟板」,龟板也是一味中药,但不是「龙骨」: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龟板,也叫龟板胶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龙骨,这味中药一般是指古生物的化石

其次,汐翁《龟甲文》提到王懿荣的「龟板」是从菜市口达仁堂药店买到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王懿荣死于「庚子国难」,也即1900年,发现甲骨文是1899年,达仁堂药店虽然是一家老字号,我去他们的官网查阅,信息非常清楚——达仁堂创始人是乐达仁,始创于1914年的天津: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达仁堂和同仁堂都是家族企业,是从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乐家老铺」分化出来的,1917年在北京开设分店,地址不是菜市口,而是北京大栅栏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菜市口」和「大栅栏」相距两公里:

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因此,汐翁《龟甲文》一文漏洞百出,基本没有什么可信度。

正如李先生认为指出「《龟甲文》并非学术论作, 本来没有必要多加评议 ,但该文的影响真是很大」,「王懿荣染病从中药龙骨上发现甲骨文」最早信息源。

那么,从现有证据基本可以肯定,王懿荣「龙骨见殷契」就是基于这篇小文章的以讹传讹。

其实,连王懿荣的儿子都没这么说他父亲是从所谓「龙骨上发现的甲骨文」,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过程,比较可靠的材料都显示是潍县古董商卖给他的:

王懿荣儿子的回忆文章,指出是古董商卖给王懿荣的: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刘鹗的《铁云藏龟》,指出是山东潍县范氏古董商卖给王国维的: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第二个发现甲骨文的古文字学家王襄,明确的指出这个古董商就是潍县的范寿轩。向他贩售甲骨文之前,就卖给了王懿荣: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罗振玉和王国维都指出是古董商卖给王懿荣的: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上引材料来自【注4】【注5】

-------------------------------------

三、一片甲骨的意义

综上所述,与王懿荣一起研究甲骨文的密友刘鹗、学术界的罗振玉、王国维、王襄等人提供的材料,记载都非常一致,我们以此来还原整个【时间线】:

王懿荣是在1899年发现甲骨文,甲骨的来源是潍县古董商范寿轩(一说「范文清」或者「潍卿」)。在晚清、民国时代,潍县非常多的从事古董买卖,他们全国各地的跑「捡漏」,然后卖给达官贵人,以此牟利。在甲骨文发现的一年之后的1900年,老佛爷霸气侧漏向十一国开战,导致「庚子国难」,洋人兵临城下,王懿荣在自杀殉国。王懿荣死后,他的儿子因为财务压力,将他生前收集的甲骨卖给好友刘鹗。刘鹗在1903年选取王懿荣收藏中最好、最全的一部分甲骨,编纂《铁云藏龟》一书出版。从此,甲骨文从少数有钱人才能研究的殷商至宝,变成人人都可共享的殷商出土文献。在国运维艰之时,文脉不断,甲骨学兴起,出现了甲骨四堂这样的大家。古代以《说文》为尊的金石小学,也开始范式转移形成现代文字学和文献学。清代人物志——王懿荣:投井殉大清的悲剧,龙骨见殷契的讹传

之后三十年代,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留学美国的考古学专家李济先生,带领中国第一批考古学学人才,进入安阳发掘殷墟。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发端。

所以,这一片小小甲骨,上推3000年前历史,下启一百年学术,影响了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等诸多学科。

王懿荣患病从中药龙骨发现甲骨文,目前只有一篇漏洞百出的报纸文章记载,并不是学术文献,几乎是没有可信度的,而且是在甲骨文发现的三十多年以后。

所以,王懿荣从「龙骨见殷契」极其不可信,完全可以判定为讹传。

----------------------···········································································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译 室.庚子记事[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苏扬剑. (2017). 王懿荣与庚子国难.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李学勤. (2007). 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 殷都学刊(3), 1-3.王宇信. (2009). 中国甲骨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页21马如森. (1991). 关于研究殷墟甲骨文发现的述评. 殷都学刊(2), 12-1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