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珠江路東段北側,曾坐落着南京歷史上第一座機場——小營機場。

百年前,即1919年5月9日,南京大中學校6000餘名學生在此舉行國恥紀念大會,浩浩蕩蕩的遊行由此進發。

他們手持國旗,高呼“還我青島”“懲辦國賊”,號召人們“誓死力爭國權”。

南京城的怒吼,爲五四風雲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九”國恥紀念章

北京學生救亡運動點燃南京城怒火

南京靜海寺,中英《南京條約》議約地,見證了中國近代史恥辱的開端。

靜海寺警示鐘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翌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以戰勝國身份出席的中國,卻遭遇外交失敗。

會上,日本無理地提出“承認中日二十一條密約”、承認接管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青島、膠州灣等要求。而當時的北京軍閥政府,在對德和約成文之後,考慮簽字承認。

億萬中國人民被激怒,以北京學生鬥爭爲先導,五四愛國運動在全國如火山般爆發。

北京大學的遊行隊伍向天安門進發

北京學生被捕的消息傳到南京,各界人士憤慨萬分。城下之盟的舊恨未消,再添新仇,南京人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5月7—8日,南京學生推派代表,在雞鳴寺召開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學生代表會議。經過討論,大家認爲必須喚起民衆共同奮鬥,決定成立“國恥紀念籌備委員會”,於5月9日舉行國恥紀念大會。

“二十一條”簽字時中日代表合影

那一天,是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條”最後通牒的限期,是袁世凱“欣然同意”接受“二十一條”的日子。

國恥紀念籌備委員會還與南京高等師範等13所學校一齊致電北京軍閥政府,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收回青島,嚴懲國賊。

珠江路北,6000餘名學生齊吶喊

5月9日一大早,南京各校6000餘名學生按照預定計劃,着制服、執國旗,列隊聚集小營演武廳,舉行國恥紀念大會。

他們,來自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金陵大學、河海工程學校、金陵女子大學、第一中學、南京中學、金陵中學、明德女校、匯文女校、育英中學等數十所學校。

現場,除了國旗,還有無數寫有“大家奮起”“快來救國”“還我青島”“懲辦國賊”等口號的小旗。

陶行知

大會開始,南京法政學校校長鍾叔進、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陶行知等人先後講演,表示誓雪國恥的決心,號召大家做北京學生的後盾。悲壯激昂的演說催人淚下,學生陳義安當場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

上午八點半,國恥紀念大遊行正式開始。

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從小營出發,過太平橋到江蘇督軍府(今總統府舊址),經大行宮、花牌樓(今太平路北段)、中正街(今白下路)、內橋、三山街到江蘇省公署(今瞻園路)。

隨後,隊伍兵分兩路:一路往鼓樓、三牌樓到下關;一路經教敷營、承恩寺回校。

五四運動時期,張貼在街頭巷尾的海報

遊行中,學生高呼口號,散發傳單,號召各階層人民“誓死力爭國權”。學生講演慷慨激昂,聲淚俱下,沿街市民無不受到激勵。商家住戶還送茶水、遞毛巾,以表慰問與支持。

行至督軍府、省公署時,學生代表向省督軍李純、省長齊燮元遞交請願書,“還我青島!”“取消密約!”的口號聲撼天震地。

參加五四運動的金陵女大學生

下午四時,一支遊行隊伍到達三牌樓英美領事館,學生代表向英美領事遞交了聲明書,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直至晚上六時,聲勢浩大的遊行才結束。

熱血書寫五四運動重要篇章

南京城的鬥爭卻沒有平息。

全國性“五九”國恥紀念日過去後,北京軍閥政府錯誤地認爲風潮已過,立刻露出兇惡面目,公然爲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辯護,並傳訊學生,逼走主張思想自由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

之後,在日本駐中國公使的指使和參與下,採取禁止學生集會進行愛國宣傳、查封愛國報紙、檢查新聞等一系列反動措施。

5月13日,南京學生得悉,北京軍閥政府要將釋放的學生重新逮捕。各校學生代表立即在雞鳴寺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會後決定實行全市罷課,並動員全市人民與軍閥政府進行堅決鬥爭。

五四運動中被軍警毆打的金陵大學學生

各校學生罷課之後,分別組成講演部、調查部,撰寫講稿、派出講演人。下關、夫子廟、花牌樓等熱鬧街市,均成爲學生講演活動的場地。

5月27日成立的學生聯合會,發行《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傳遞消息指導運動。

《南京學生聯合會日刊》

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學生張聞天作爲編輯科成員和主要撰稿人,在上面發表文章,積極熱情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成爲南京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

上海商界罷市聲援北京學生

6月9日,南京與蘇州商會聯合請求北京政府遵從民意的電文

學生救亡鬥爭,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響應。南京商家紛紛罷市,停進日貨;下關碼頭各運轉公司隨之罷工,拒絕裝卸日貨,不受日商僱傭。

五四運動,拉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開啓中國青年運動浩蕩百年的榮光。

如今,五四運動已過去整整百年。南京人民用熱血書寫的一頁,成爲其中的重要篇章。

參考資料:《南京革命事典》《鐘山風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