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被稱作封入體病(IBD),能夠影響包括水蟒和巨蟒在內的蟒蛇。這種疾病沒有治療方法,而且症狀包括“眺望天空”,固執的向上凝視狀態,以及呼吸問題和普遍的肌肉麻痹。人們長期以來都在懷疑這種疾病是一種病毒導致的,但是直到最近它的身份仍然難以捉摸。 蟒蛇是遭受這種新病毒影響的蛇類之一 在沙粒病毒和疾病的發生之間存在一種很密切的相關性 在這項突破性研究當中,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對被診斷患有封入體病(IBD)的蛇類樣本進行了分析,分析過程使用了靈敏的DNA測序技術。在一些蛇類DNA樣本中出現了一種外來的遺傳物質—核酸,這種核酸非常類似於沙粒病毒家族中的一種病毒所含有的核酸。這個病毒家族包括拉沙熱病毒,這種病毒與人類的出血熱有關。然而沒有證據顯示最新發現的病毒能夠從蛇類傳遞給人類。 科學家們也能夠對從蛇類樣本中獲取的病毒進行繁殖。這項研究的合作領頭人MarkStenglein博士說到:“儘管在封入體病和病毒的存在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但是我們還沒有正式的證據證明這些病毒導致了這種疾病。肯定有可能存在其它的情況導致了這種疾病。” 根據沙粒病毒通常感染物種的位置能夠劃分爲兩個主要羣體:新世界病毒源自美洲,而舊世界病毒則發現於非洲和亞洲。從遺傳學角度來說,新發現的病毒與這兩個羣體截然不同。加利福尼亞大學傳染性疾病教授同時也是論文的作者MichaelBuchmeier評論這一發現時表示,這些蛇類病毒或許代表的是沙粒病毒家族中舊世界病毒的前身或者新世界病毒的分支。 遺傳學分析也顯示這個新分離的病毒羣體的基因之一更像是完全不同的絲狀病毒家族中的一種病毒基因。這一新發現緊接着2012年4月在發表在《傳染病學、遺傳學和進化論》雜誌上的類似研究,那項研究也描述了從蛇類中分離出來的一種新病毒,現存在於澳大利亞的那種病毒表現出與IBD非常類似的症狀。然而那項研究中分離出來的病毒屬於一個名爲副粘病毒的不同病毒家族。佛羅里達大學獸醫學院的教授JimWellehan曾經從事副粘病毒的研究,他說到:“副粘病毒的傳染病學不同於IBD病毒。副粘病毒是導致蛇類快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它發病很快。一個周時間就會讓死蛇塞滿你的房間。 目前尚不確定高度傳染性的IBD病毒如何傳播。一種可能是通過吸入式傳播,或者是直接來自受感染的蛇類,或者間接受到被污染的環境傳染,又或者是通過觸摸。蟎蟲類通常被發現在繁殖地遭受IBD爆發的痛苦,這或許也與傳播有關係。到目前爲止這種疾病似乎僅限於被捕獲的蛇中出現,但是一些科學家擔心釋放被捕獲蛇類或者恢復的蛇類有可能不知不覺中就把這種病毒傳播到野外。 

圖片來源於奇聞趣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