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如今幣圈形勢一片涼涼,可謂慘淡至極。韭菜們一茬茬的被割,空氣幣一個個被歸零。大家都在抉擇,是該及時退圈還是堅持固守。

  但壞消息遠不止於此,還有一種形式也正在有恃無恐的存在着,那便是打着區塊鏈幌子的傳銷幣。

  所謂傳銷幣自然擺脫不了傳銷的本質,但因爲有了區塊鏈這種“新形式”的嫁接,無疑會衍生出無數的手段與套路,從而勾勒出一個個美麗的陷阱,等着受騙者紛紛掉進坑裏。

  變18天喜提8000萬,8萬變80萬

  18天喜提8000萬,8萬變80萬。傳銷團伙如何能扯下這漫天大謊?

  早在2018年4月15日,西安警方便成功破獲全國首例打着“區塊鏈”頭銜的網絡傳銷案。乍一聽有着區塊鏈這個元素,可以說是十分新奇了。但是深入瞭解後才發現,這不過是“新壺裝老酒”的傳銷案,玩的都是以前的老把戲。

  但因爲有了“區塊鏈”這一頭銜加持,該案的涉案資金高達8600餘萬元,上當人數高達13000人。

  據悉,該起案件的嫌疑人於2018年3月28日起以聚集性傳銷、網絡傳銷爲手段,以每枚3元的價格在“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銷售虛擬的“大唐幣”,並自行操縱升值幅度。

  不光如此,相關的犯案人員還組織在國內外衆多城市召開推介會,吸納會員,發展下線,設置28級分管代理。截止到發案前,該團伙共發展註冊會員13000餘人。

  自行聚集,自行發幣,自行決定升值幅度,整個一套程序玩得可以算是溜得飛起了。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深圳警方也破獲當地一起掛着區塊鏈的“羊頭”,實則搞得的詐騙傳銷的“狗肉”勾當。

  深圳市民經人介紹,投資8萬元買了一種名爲“普銀幣”的虛擬貨幣。對方聲稱這種貨幣是當下最先進的區塊鏈技術,有藏茶作爲抵押物,8萬元就相當於80萬元的“普銀幣”價值,並且出示了所謂的白皮書。

  按照平臺規定,這種“普銀幣”不能馬上交易,必須在平臺凍結三個月才能進行“釋放”。可三個月之後,投資者非但沒有等來鉅額的收益,反而連凍結其中的8萬元本金也無法交易了。

  “其他投資者在羣裏質疑這項投資的真實些,卻被相關工作人員踢出了羣,我感覺這情況不太妙了。”這位受騙人如是說。

  而深圳警方最終將這起案件破獲,涉案的深圳普銀區塊鏈集團有限公司正是以“區塊鏈 +藏茶”的這種模式發行虛擬貨幣,靠套取公衆存款的方式牟取暴利,性質不可謂不惡劣。

  噱爲什麼騙子都瞄準了區塊鏈這個噱頭?

  其實傳銷事件早已屢見不鮮,但2018年開始,衆多傳銷案例卻不約而同的打着區塊鏈的幌子。不是虛構了某種極具前景的虛擬貨幣,就是構建一個充滿前景,斥資巨大的項目。並把這些虛僞的騙局放在區塊鏈的情景裏。

  那麼爲何如今的騙子都瞄準了區塊鏈這個噱頭呢?

  所謂人間一天,幣圈十年。身處幣圈的小夥伴們自然會了解區塊鏈領域這瞬息萬變的形勢以及所有事件形成的來龍去脈。可對於圈外人來講,區塊鏈無疑還是個新鮮的領域。

  用一個新鮮領域做噱頭,自然效果加倍。而且,因爲了解內部的人甚少,開上一堆的空頭支票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一而再,再而三,信奉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基礎與人脈。至於所說的內容是否泡沫,是否是騙局,也就無足輕重。

  直到最後謊太大無法掩飾抑或圈錢人直接跑路,纔會讓泡沫破碎,騙局敗露。

  而受騙者只能滿臉絕望與茫然,面對這個人去樓空的景象。

  貪可怕的,終究還是貪婪。

  可怕的,終究還是貪婪。

  在某個傳銷頭目被查處的時候,在相關論壇,我們還看到了些耐人尋味的留言。

  居然有受騙者口口聲聲的爲犯罪嫌疑人叫屈喊冤,說“沒有受害者”“沒有人虧錢”。

  自古以來向來都是被騙人士對騙人之人咬牙切齒,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架勢。像這般求情叫冤的,可以算是活久見了。

  但仔細想想,這個事情也不難理解。

  這些圍觀叫屈的人,不可能不清楚這本就是一場騙局。不過自己是這場騙局的率先入局者,他們賺到的錢,是後來入場者的血汗錢。

  正當自己到時間,坐收盈利之時,卻有警察介入揭穿騙局,一時間搞得他們血本無歸。這也就是我們所熟識的龐氏騙局。

  人性的貪婪與醜陋,在此時,恰恰暴露無遺。

  生活裏也許都是善良而慈祥的,將這份人性的弱點藏匿無蹤,但是當東窗事發,在這騙與被騙之間,這份貪婪與醜陋就全然暴露。所謂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便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一直在說,所謂炒幣,炒得不過是人性。不管是空氣幣抑或傳銷幣,利用的也不過是人性裏的貪婪與醜陋。

  試問,就如截圖所示的利潤,如果想達成,除非擁有高精尖的技術手段,否則就是癡人說夢一般吧。但很遺憾,依然有無數人趨之若鶩。

  最後讓我們用一張看似荒唐的截圖來結束,所謂荒唐,是你看過之後必然覺得他說得簡直是無稽之談,但最終,卻又輕易被騙。

  願世界上所有人都以誠待人,所有人都提高警惕,沒有貪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