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喬翔 ○編輯 邱江

“其實我們之前也溝通過很多環保上市企業,但最終選擇了和清新環境合作,主要是因爲在產業佈局、產業認同、產業互補上與四川發展環保板塊的契合度很高。”具有國資背景的四川發展旗下國潤環境董事長李順就近期入主清新環境一事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今年4月底,因清新環境公告擬向具有四川國資背景的四川發展國潤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潤環境”)轉讓25.31%股份,且涉及控股權變更,清新環境成爲近期外界關注的焦點。記者就此事致電受讓方國潤環境董事長李順,他對爲何入主清新環境、選擇清新環境的理由、入主後的佈局以及國資入股民營上市環保企業等話題作了解答。

納入國資核心環保板塊

公告顯示,轉讓完成後,清新環境原控股股東世紀地和的持股比例降至20%,國潤環境持股比例爲25.31%,成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由張開元變更爲四川省國資委。

據李順介紹,四川發展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國有資本運營平臺,截至去年年底,資產規模已超過萬億元。國潤環境成立於2013年12月,是四川發展重點打造的生態環境產業投資平臺,主要從事水務、固廢等環境產業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

“對於國資入主民企,外界慣性認爲後者是弱勢一方,但其實國潤此次入主清新環境也是出於自身發展的考慮。”李順告訴記者,國潤正式開始業務才5年,目前的確也遇到一些瓶頸,雖然在對外拓展上作了很多努力,但與四川發展給國潤環境的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李順接着說:“四川發展未來要將國潤定位爲四川省環保產業集團,尤其是當清新環境進入以後,會把清新環境作爲四川發展環保產業集團的一個核心板塊。”

那麼,爲何會選擇清新環境作爲四川發展環保產業的核心板塊?李順說:“首先,四川發展想要打造環保產業集團,需要一個強的板塊來支撐,從前期盡調結果分析,選擇清新環境是一個優質決定;其次,國潤環境主要從事水、固廢、土壤等業務,但從四川省的環境產業佈局來看,還缺大氣治理這一塊,清新環境補上了這個缺口。”

的確,作爲一家以工業煙氣治理爲主業的環保企業,清新環境近年來持續深入地在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等業務上進行拓展與佈局。在非電領域,公司已經在佈局的鋼鐵、焦化、有色、石化等領域實施更多工程案例和獲取更多市場訂單。此外,公司也在拓展燃煤電廠煙氣除水、脫硫廢水零排放等新業務。

入主後會尊重既有發展戰略

對於此次股權轉讓,清新環境在5月初的一次調研中表示,在國資背景下,公司的融資能力、信用評級都會有較大的改善,能直接和間接提升公司的融資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

清新環境在公告中也提到,目前世紀地和所持的股份有97.85%處於質押狀態。“去年的市場環境確實不太好,作爲四川發展的核心業務板塊,我們會幫助清新環境走出資金困境,避免因資金壓力錯過一些高質量的優勢項目。”李順說。

“入主後大概率會去做併購,但清新會佔據主導地位。”對於入主後是否會主導外延併購,李順告訴記者,四川發展在併購這塊力度一直很大,但在具體業務的併購上,國潤首先會尊重清新環境對業務佈局的考慮和判斷,“不排除未來我們會有一些併購想法,但也會充分尊重清新環境的意見。”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國資入主民營環保上市公司的案例就頻繁出現。對於這一現象,李順也給出了個人看法。他認爲,首先這是混改的一種模式,從環保行業來看,更多的是企業自身發展模式階段性的變化,並不存在“國進民退”這一說法。

在李順看來,很多民營環保企業最初上市並不是靠資本,而是靠技術和模式。“一旦上市打通資本渠道、想象空間變大後,就可能出現兩極分化,其中一極是繼續專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和推廣,這部分資產不會很重。但還有一部分企業會作出戰略調整,類似於清新環境,不僅是在技術上,還要做很多的戰略佈局。”李順告訴記者,目前清新很大一個板塊是在做資產運營,即BOT運營,但這種經營模式需要更多的資本以及國資的背書,如果這個渠道打不通,就會限制發展,很多環保領域的“國”“民”合作,都是出於這一方面的戰略考量和需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