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僅淘寶提供這樣的服務。同時很多公司的相關從業人員也接這樣的私活。甚至有的淘寶賣家和一些像百度、騰訊、網易這樣的大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有聯繫。

內參君出於好奇的想法,在瀏覽器中打開淘寶的頁面,在搜索欄裏輸入"代寫白皮書",幾十家代寫區塊鏈的白皮書的公司出現在內參君的眼前。

有的寫着"概念包裝,商業模式梳理,區塊技術應用。",有的還能代寫外語版白皮書,有的甚至寫着"'金色財經、鏈向財經'專欄作者代寫",有的則是"區塊鏈白皮書、文章、ICO、代幣開發、推廣、運營"一條龍服務……真可謂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這,就是一些人不睡覺而爲之瘋狂的區塊鏈嗎?這,就是被一些大佬推崇備至的高科技嗎?內參君通過和幾個淘寶賣家的溝通,一點點的瞭解了區塊鏈項目的造假真相。

白皮書幾百到幾十萬,價格不等

前兩個月虛擬貨幣價格的大漲,使得代寫ICO白皮書這門生意再度火熱起來。內參君在淘寶上看到有的賣家最高成交量已達400單。從幾個淘寶賣家那兒瞭解到,他們在去年最好的時候,一天可以接到幾單。

一個賣家告訴內參君,一套標準的ICO白皮書僅需要3000元多。而據業內人士介紹,編寫一套發幣的代碼,3萬元以內就可以完成。但這都是前兩個月的價格了。而且這種白皮書根本不值得推敲,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稍微去上網百度一下,就可以完全判斷其真假。

受監管影響,很多項目轉向地下、海外的ICO交易,淘寶賣家的生意也隨之受到了影響。但他們也即時調整了策略,現在很多賣家不單獨接寫白皮書的活兒了,都是連技術一起打包接下來。白皮書相當於白送。

一個賣家透露,之所以這樣做,是很多客戶要求的。這樣看起來更真實。一個項目的收費至少要十萬元起。要求高的項目要幾十萬費用。至於技術人員,可以僞造哈佛、劍橋、斯坦福、耶魯的專家,或者是蘋果、谷歌、IBM等國外大公司程序員身份,並且保證頭像在網絡上找不到。除非遇到技術高手,否則一般不會穿幫。

最近有媒體曝出,2018年後登陸各大交易所的247種虛擬貨幣中,有87.5%長期處於破發狀態,算上曾登陸交易所破發後,二次上大交易所壓低價格的幣種,這一比例接近90%。真正達到10倍以上收益的不到3%。

內參君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準確,但確實進入一月份以來,新幣破發已成常態。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業界人士透露,目前很多項目ICO時所發的白皮書沒有監管,最容易出現團隊造假、項目造假、技術造假等問題。甚至出現一些項目從別的項目拷貝人物頭像,臨時拼湊團隊。

找大佬、知名基金公司站臺很重要

如此輕鬆地搞定白皮書,在很多業界人士看來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不僅淘寶提供這樣的服務。同時很多公司的相關從業人員也接這樣的私活。甚至有的淘寶賣家和一些像百度、騰訊、網易這樣的大科技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有聯繫。

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名人或知名基金公司站臺。這點相當重要,要是在沒有監管之前,如果找到適當站臺的人項目基本算成功了。ICO後翻個幾倍都是小意思,運作好了翻個幾百倍也是常有的現象。

怎麼能讓大佬或基金公司"入甕"呢?其實這也不算難。那些大佬和基金公司早些時候對區塊鏈也不是十分了解。就算有一些初步的瞭解,面對能保證如此暴利的投資回報他們能不動心嗎?

業內人士透露,去年CIO火時,這些大佬或基金公司還會出一部分錢去投資。最近一些炒出名氣的大佬完全不用花一分錢,單憑名氣投資就幹起穩賺不賠的"站臺"買賣。

年初,著名投資人徐小平"不要外傳"的內部講話,要求大家學習擁抱這場區塊鏈的革命。突然"被泄漏",並得到廣泛流傳。很多人質疑他在爲自己投資的項目站臺。

作爲幣圈教父級的意見領袖,"擁有6位數"比特幣的李笑來,不少投資者把他當成老師。但在李笑來發動EOS、PressOne的ICO之後跌落神壇。李笑來由尊敬的老師,到被聲討的"騙子"、"非法集資者"、"拿空氣融資"……

號稱成立幣圈黃埔軍校的"寶二爺"郭宏才,因爲瘋狂站臺而譭譽參半。多位業內人士稱,"他就是站臺小王子",而且他也直言不諱,"他爲一些項目站臺,會收至少1%的代幣"。他也發文稱他去美國沒有花一分錢,反而靠站臺大賺了一筆。

春節期間,美圖CEO蔡文勝和投資人薛蠻子在三點鐘區塊鏈羣裏走火入"魔",很多人質疑他們在推廣Zipper和蠻子幣。

在暴利面前,這些大佬節操已經碎了一地。可見搞定大佬真不是一件十分難的事情。

目前大佬們在幣圈獲利的模式也有三種:一是爲某些項目站臺,即充當項目顧問或合作方,獲得站臺費收入,站臺費是"1%到5%"的代幣不等,他再轉手在上市的交易所賣出;有些"大佬"會直接開口要比特幣,"5個到20個"不等。二是通過構建自己的小密圈,獲得上課費與會費收入;三是爲自己的項目宣傳,就像三點鐘區塊鏈無眠羣。

業內人士透露,前兩個月的ICO瘋狂浪潮,不少站臺者賺得盆滿鉢滿,"一個站臺達人,給幾十個項目站臺,代幣衝到高點後就拋,現在差不多掙了1億了"。

雖然現在監管趨嚴,但有大佬站臺的項目,後續還會有很多基金和資本跟進,雖然收入不會在像兩個月前那麼豐厚,但和傳統VC比,利潤也是很可觀的。

"公募、ICO、宣傳"一條龍忽悠

各國監管變嚴後,很多項目紛紛"出海"。實質上都是通過第三國的中介服務機構,專業註冊基金會,用作組織ICO項目的載體,並且附上相關的像模像樣的法務和財務的證明信息。這裏幾乎都是標準價格,只要花錢就可以解決。

在這樣精心的"包裝"下,讓人更是讓防不勝防。一個華麗麗的外表包裝之下空氣幣,讓人霧裏看花,傻傻地分不清楚。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此這般之下,一位利益代言人會手持白皮書,身邊站着夢幻團隊,開始滔滔不絕描述藍圖和理想。一場ICO騙局大戲就這樣地上演了。

監管之前,只要找到分銷商,項目很快就"私募"完成。甚至會出現超募的現象。項目方可以穩收贏利。

監管趨嚴後,出現了新的交易特徵。遊走在國內監管邊緣的ICO項目,開始採取以"私募"代替"公募"的形式。ICO代投羣的羣主通過向ICO項目爭取私募份額,繼而在微信羣、QQ羣中向投資者兜售。電報羣的出現,也成了這羣人的主戰場。

代投羣中,羣主會主動推薦ICO項目,發出代投鏈接,對項目感興趣的投資者會主動與羣主聯繫。代投者會收取代投金額5%-10%作爲提成。

其實這裏存在很多貓膩,比如有的代投羣主,會先按規定投幣,如果這個代幣開盤大漲,那麼他很可能就自己把利潤吞下來,然後向其他玩家謊稱沒有發幣,原價退幣;如果跌的話,就正常給其他玩家發幣,他還能賺提成,不需要承擔風險。可以說是代投者穩賺不賠的。

更有甚者,出現代投者獨吞高額利潤和投資者的錢跑路的現象。

內參君也曾參加過幾次所謂的項目路演。ICO參與人羣以85後、90後的年輕人爲主。這些人大多數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夢想,參與私募的。

項目上交易所前,做一些宣傳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要把新聞在幾家主流平臺上發佈,然後在不同的媒體平臺打包宣傳就好。現在有不少公司提供從寫稿到發佈的一條龍配套服務。這幾乎用一部分錢和代幣就可以搞定。

說到上交易所,也是有學問的。如果前期募集的好,那就上知名度高的交易所。如果募集得不好,就上那些小的交易所,儘量減少支出,鎖定利潤。而且那些交易所也是看項目下菜碟。如果項目宣傳好,有背景站臺,那就收的費用少些,甚至可以收部分代幣。如果是不十分看好的項目,那就會想盡辦法狠狠地宰一刀。這些內參君之前的文章有揭露過,在這兒就一一細說了。

項目上了交易所,纔是真正收割韭菜的開始。這時也會有專業的團隊介入。還美其名曰叫"幣值市值管理"。那些擁有衆多賬號,衆多平臺上都有活躍的機構組織,所謂的市值管理公司,也就是擁有控盤能力的大莊家,會選擇性的收取相關的費用情況下,進行"合作"配合控盤,進行集體操作,此時,誰的幣多,誰的量大,誰就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增值。

在這樣 "專業"的服務下,在這樣"精心"地操盤下,很多人就這樣無形中做了"韭菜",被殘忍地收割了。

寫在結尾:

從整個發幣流程來看,從寫白皮書,技術外包,到找大佬站臺,從宣傳外包,到"收割"服務,這一系列手段完全是一條龍的整套服務。參與的人都很專業,都是價值創造過程的經手人,並且都會從這條造假的利益鏈上獲得相關的利益。這張由衆多人一起編織的黑色大網,讓人防不勝防。讓多少自以爲聰明的人身陷其中。

神州數字CEO、天使投資人孫江濤認爲,發展至今,ICO本來的面目有些被扭曲,已從早期極客們的理想,變成了投機者的遊戲。對於現在ICO的玩家,不管是ICO項目從業者還是投資人,相當一部分人抱着賭徒的心態來參與其中,只關心代幣的漲跌,不關注項目本身的價值。

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認爲,現在ICO模式已經走向了賭場模式。就是裏面有明顯的莊家,抽走了大部分的收入、佣金和利潤。哪些是這裏面的莊家呢?像交易所、幣值管理、投行之類的,一個幣私募的錢基本上都交給他們了。這個錢本來用於發展生態和落地應用的,但是最後都變成了他們口袋裏面的收入,所以這已經是一個莊家模式了。

當前幣圈野蠻生長、亂象叢生,破發、跑路已經開始顯現,在 ICO 中存有大量灰色甚至黑色操作,從發起私募到上交易所,完全黑箱操作。相信那一個個幣圈醜聞不久長久,監管大閘終究會落下。

文 :內參君

看不清? 點擊更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