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袁則,多洗的創始人,簡單來說,多洗就是洗衣服的,而且只爲年輕人洗衣服。

我不是來打廣告的,只是寫一下我的創業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爲什麼要做多洗?

這事源自去年冬天的時候,那時候剛我剛從公司辭職,計劃着出來自己做點事情。

最初選擇做乾洗,也是基於兩個認知,第一點,我個人認爲乾洗是一個毛利比較高的行業,整體現狀遠低於消費預期,我花費了兩個星期考察市場,看了北京幾家大的乾洗連鎖品牌店,發現開乾洗店這事兒不是很靠譜,乾洗行業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收費高,服務差,洗衣品質難以保障(即使是比較知名的品牌商也難以做到高品質),口碑也不好。

同時,在商業模式上,整個行業基本上是走的很低級的加盟代理的老路子,總部靠賣機器、加盟費和培訓賺錢,對各個加盟商的管控很差,再好的牌子也都會做爛。認識到這些之後,我心裏想着其實自己做一個乾洗品牌,並且是不同於傳統意義乾洗店的模式,於是我想到了通過移動互聯網+乾洗這樣的模式去做這樣的事情。

這應該算是我做多洗最初的想法。

第二點,我美國的一個朋友和我說的一件事,她前年定居了洛杉磯,有一次我倆微信閒聊的時候就聊到了洗衣服,我向她抱怨國內的乾洗店各種的不足,洗衣服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乾洗店,打算自己開個乾洗店算了。她回我說在美國有一家叫washio的互聯網企業也在做乾洗,做的相當不錯,我使用過他們的服務,非常好,你不妨向washio學習學習。

後來我便登陸washio官網查看信息,那時候washio其實也才做沒多久,國內媒體也幾乎沒有報道過類似的商業項目,但是washio在美國發展的很快,前景被市場看好,於是我在想我們也可以做這麼一個項目。

這應該算是我們做多洗的第二個條件。當時只是很簡單的非常不成熟的兩個小的想法。事後我們才發覺真正具有價值的想法最初往往都是從最簡單最原始的狀態開始的,如果從一開始這個想法就是成熟的可行的,那麼,市面上肯定也已經有類似的模式了,也就失去了市場的前瞻性。

其實,做多洗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坦率的說,這些事情的難度超過了我們的想象,你想想看,一個一窮二白的小夥子再加上一個兩眼一抹黑的二愣子(我合夥人)要去做這麼一件不太靠譜的事情,我和我合夥人身邊的親戚朋友全部都不看好,你就知道難度係數有多大了,可我就想試一試,因爲當時我認定五年之內中國的乾洗店會倒掉一大半,這應該是我們的機遇,試了可能失敗,大不了掉轉方向做別的事情,但是不去試,可能我還在一家公司拿着穩定的收入過日子,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創造一份事業,這應該是我最原始的想法和動力了。

在做的過程中,我們才發現多洗既不是中國的washio,也和市面其他的乾洗O2O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當別人問我有什麼不同的時候,我經常開玩笑說,除了洗衣服這件事是相同的之外,其它所有事情都不一樣。

做了沒多久,我們便遇到財務危機了,投進去的幾十萬都是我們兩個窮小子這幾年的全部家當,進行外部融資被提到了日程,我原本計劃年底進行融資,當時考慮的是那時候多洗的基礎工作搭建差不多的時候再進行融資會更靠譜,合夥人告訴我說公司的現金流緊張了,沒有辦法再進行下一步的業務開展,現在就需要進行外部融資,我聽取了他的建議,用了半個小時寫了一張A4紙大小的BP,現在想想,多洗第一版的BP非常的簡單潦草。寫完後就開始搜索國內的天使創投機構,挨個往他們的郵箱裏發BP。

過了半個小時,一家創投機構(多洗投資人,簡稱N吧)給我打電話,對多洗感興趣,想見面深入瞭解下,我說,好的,可是你們在上海,我在北京。N說這個沒關係,我們北京也有公司,讓北京的負責人聯繫你。我說沒問題。又過了十幾分鍾北京的聯繫人便和我打電話確定見面時間。

幾乎一切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我當時只跟N表達了一個想法,我希望在確定投資額度後資金到賬速度一定要快,因爲我想盡快把多洗的基礎工作做好。而對方也說我們公司的風格就是快投,一旦看好,投起來是很快的。

過了沒多久,我們就去見他們的老大(N的創始人)W,對於我和我合夥人來說,我們經歷的這些事情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之前從沒經歷過,所以去之前還挺緊張的,見面就開始聊BP,我們表現還算不錯,因爲當時的想法只有一個:愛誰誰。我們只想做好多洗。

見面很愉快,資金過了沒多久便到賬了。

事後我問老W你們什麼時候確定投我們了?老W說,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確定了,我們一致認爲你這人挺有意思的,同時,很冷靜,也很理性,給人感覺永遠都處事不驚,這是我們需要的創業者最該有的素質,即使這個項目倒了,只要人在市場在,一樣還是可以做起來的。我回老W說,那時候我都驚過頭了,所以就不驚了。

經過這麼一次融資,對於我和團隊都是一種成長,最慶幸的是,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最合適我們的天使投資人。

關於創業,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1、不需要想好做什麼之後再去創業,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它,就選擇了一種生活態度,要enjoy it。

2、創業和錢無關。可能這話很多人聽着都覺得很矯情,其實我是真心這樣覺得的,在創業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資金問題是最大的原阻力,可是一件事成與不成,本質上和有沒有錢沒什麼聯繫。在我們創業最困難的時候,我只剩下了兩塊錢,樓下小喫攤賣的燒餅夾雞蛋都要兩塊五,我連早餐都買不起,可那時候的我還在想着怎樣做好多洗。

3、找靠譜的人做合夥人,團隊作戰。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壞事。找到最合適最靠譜的人做合夥人,一起做事情。

4、要有理想,也要很現實。在團隊裏,我是理想主義者,是個僞文藝青年,我合夥人是個現實主義者,非常務實。這是非常互補的。我經常開玩笑說,我的工作是對外吹牛逼,而我的團隊是負責把我吹的牛逼給做出來。雖然是玩笑話,但是反映了一個團隊裏,需要在思想上有互補性,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對於整個乾洗行業以及整個O2O模式,我也有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5年內乾洗店會倒掉60%以上,以多洗爲代表的乾洗O2O品牌會橫掃整個乾洗市場,乾洗O2O領域會有一家或者若干家的上市企業,究竟誰能問鼎中原,還不得而知。這也是多洗努力的一個原動力所在。

2、做乾洗O2O最重要的依然是產品和服務,誰能率先做到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誰就能脫穎而出。

3、以後是個互聯網時代,如何通過互聯網將自身品牌打造成一個適應年輕人的互聯網產品,這是最重要的。

4、乾洗O2O很熱,整個行業的壁壘正在慢慢形成,後進者機會寥寥。跑馬圈地的時刻還沒到,但是爲時不遠。

5、任何產品都不應該有高毛利的存在,乾洗也一樣,其它行業也一樣,傳統行業轉型基本都會失敗,傳統乾洗品牌商轉型也基本都會失敗。

這是我的幾點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不是很成熟。經驗分享,共同成長,我們還在路上,還在奮鬥,希望可以和大家可以隨時探討溝通。

據加拿大統計局數據,2018年加拿大餐飲業銷售額達713億美元,相當於全部經濟活動收入的4%。在加拿大華人是外來移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1980年以來,新移民爲中餐館注入活力,使得加拿大中餐業百花齊放。

5月21日-5月28日 ,2019億歐餐飲出海論壇·加拿大站”將與中國品類代表、創新性餐企等一起探訪企業Tim hortons、Boston pizza等加拿大國民品牌,並與落地加拿大的中餐企業、供應鏈企業、人才管理學校-喬治布朗餐飲管理學院等進行深入交流,一同探討中餐在加拿大落地的實踐方案,屆時加拿大國會議員、市場等均會到場,歡迎與億歐一起見證,中加餐飲的首度深入交流。

本文已標註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