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萊州七月七必備品是幾種炸的麪食——“翻被果”“面魚”還有“巧餅”,小言的媽媽做了一些巧餅子。

每逢七夕前,爲慶祝這個富有浪漫色彩的中國傳統節日,萊州人就會以靈巧的雙手和美好的心靈,製作出精美的七夕巧餅,向傳說中的七姐祈福……

巧餅是用一種專用模具———巧餅模子磕出來的,磕巧餅的模子也稱巧餅磕(萊州人讀ka)子,巧餅的式樣多寡完全取決於磕子。面揉好後,搓成長條,揪成一個個小劑子,然後將劑子摁進磕子,摁緊、摁實,然後反轉過來,將磕子在面板上輕輕磕幾下,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巧餅就落在了面板上。從磕子裏磕出來的巧餅是生的,要食用,還需做熟,需要油炸一下。

巧餅的形狀大致可分爲植物類和動物類,完全取材於生活,有吉祥動物類,如小金魚、小燕子、小老虎、小知了等;有植物類,如壽桃、樹葉、花朵等,足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花果枝葉無不栩栩如生,小動物個個憨態可掬,令人愛不釋手。

巧餅最爲出彩的是有各種各樣的顏色,色彩豐富,鮮豔奪目。但如此豔麗的色彩絕非來自工業色素,紅色、黃色,綠色都是來自植物的花朵,總之,全部來自純天然無污染的植物。

絲瓜花與南瓜花

豆角葉子

紅縈箐

在七夕節萊州人都要炸巧餅子,媽媽說由於小時候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經常連飯都喫不飽,所以並不像現在這樣可以隨意喫巧餑餑。在媽媽的記憶中,有時候一串巧餑餑能喫到過年。

“記得小時候每到七夕節,恁囔囔就會做一些巧餅自,給俺兄弟姐妹幾個分一下,每個人分十個、八個巧餅子,穿成一串吊起來,掛在牆上風乾。一個能喫上好幾天,含在嘴裏都不捨得往下嚥,雖然有時候硬得咬不動,但還是捨不得喫,就這麼慢慢喫,能一直喫到過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