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讓我來爲大家尋找答案:

1、首先是煮大米的器皿和方法不一樣,在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用電飯鍋蒸米飯,想喫硬一點散一點的大米,就少放一點水,想喫軟一點的,就多放點水即可,通常放水應爲淹沒過大米表層一指爲準,大概也就是接近兩釐米左右吧,根據個人愛好,想喫硬一點的米飯就少放一點水,想喫軟點的就多放一點,可以任意調節,但不管硬或是軟都是膠團狀的。

而在印度大多數人都是用鍋煮米飯,他們把大米淘好之後,在鍋裏放水,把大米放到鍋裏,水量較多,然後加熱煮一下,水剛開就停止,趕緊把大米撈出來,然後再用蒸鍋,把撈出來的大米放到蒸鍋上面去蒸個十來分鐘,那麼這樣做出來的大米飯就非常散,一粒一粒的都不粘,所以米飯煮好以後就是散狀的。

2、大米的品種不一樣,米粒裏面的澱粉組成不一樣。米里面有兩種主要的澱粉,支鏈澱粉和直鏈澱粉,其中直鏈澱粉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只有一根鏈子,水分子之間不會拉手,只能直接吸水,吸水膨脹容易,但是就算放再多水也不會黏黏糊糊的。

支鏈澱粉就不一樣了,他們本身就長得像樹杈,各種拉手親密,拉手中間還把水分子抱了進來,於是就變得黏乎乎了。但是支鏈澱粉多的米粒兒不容易吸水膨脹,所以煮糯米飯的時候,我們更容易看到這種情況,糯米的糉子並沒有脹大多少。

通常來說,粳米里面的支鏈澱粉要比秈米里面的多一些,所以就顯得更黏糊糊了。

印度的大米恰恰是那種直鏈澱粉高,蛋白質含量也不錯的大米,吸收膨脹之後能脹大2-3倍,但還是不會黏糊糊,還是散開的。而我國的大米大多數是支鏈澱粉,所以比較容易黏糊糊,容易形成膠狀的。

3、喫米飯的方式。在我國都是用筷子喫米飯,如果米飯太散不容易夾起,所以就把米飯做成膠狀的。而在印度則是流行手抓飯,米飯成散狀不粘手,比較方便。

這就是小編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斧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