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联社梭戛信用社服务侧记

赵军良 陈旺青 曾祥玲 乌蒙新报记者 胡兴文

激情五月,美丽梭戛。

站在六枝特区梭戛乡的最高处,您定能看到两处风景——

远远望去,栋栋漂亮的洋房,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条条白色的公路,犹如巨龙,在山中蜿蜒而上,又如一条条白色的彩带,在山间起舞。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走进一看,宽敞明亮的水泥硬化路上,过往人群笑容满面,幸福指数毋庸置疑;每户农户的屋前房后,均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特别在大棚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变”成工人,有的在采摘菌菇,有的在整箱装车。

然而,就在这个大棚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男子满脸惆怅。“你们基地的这些食用菌销路怎么样?资金周转如何?”“销路没有问题,只是差50万元左右的资金周转。”“您不要担心,我们把资料收齐,尽量为你度过难关,解决您的燃眉之急。”“太谢谢您了。”“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六枝联社梭戛信用社客户经理谢龙与该男子的一席话,引起记者的注意。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对于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贷款一事,我会尽量帮助解决,让村集体合作社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让更多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才是我们信用社的服务目的。”谢龙表示。

经介绍,这位年轻男子还不得了——他叫刘先桃,不仅是梭戛乡乐群村主任,而且还是三个砖厂的“一把手”。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身材瘦小的刘先桃,是地地道道的乐群村村民,2017年以前,他在外省打工挣得钱后,放弃外面丰厚的薪酬,立志回自己的家乡做一番事业,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

说干就干,是刘先桃一贯的风格。

为此,刘先桃将自己打工挣来的钱全部投资在生猪养殖和砖厂上后,发现自己手上的资金链断了,咋办?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聪明的刘先桃看到相关金融宣传,来到梭戛信用社,他把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度分析后,梭戛信用社领导高度重视,先后给刘先桃贷款3万元、10万元、20万元……梭戛信用社的这一贷,硬是把刘先桃的生猪养殖和砖厂“盘活”了。

为此,刘先桃在梭戛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自己走上富裕道路后,为代和贤等20名收入低下的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每年支出农民工工资近100万元。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对于刘先桃来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带动全村村民一起致富才是硬道理。

刘先桃作为乐群村主任,一方面,他成立村集体合作社——六枝特区群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梭戛信用社的“特惠贷”等惠民贷款,让乐群村102户村民通过资金入股,实现每年分红的同时,也增加乐群村的村积累。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另一方面,刘先桃利用六枝特区财扶整合资金300万元,建设占地40亩的大棚食用菌种植项目,土地流转费每年每亩600元,可解决4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除此之外,我村合作社还建设养牛项目、云茸项目等。”刘先桃激动地说,近年来,他在梭戛信用社的关心和支持下,渐渐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还为乐群村的产业出谋划策,并递上金融“活水”。

刘先桃的创业故事和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致富的故事,仅仅是梭戛信用社开展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梭戛信用社在六枝联社党委和梭戛乡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秉承亲切、可人的优质服务态度,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挎包”精神,通过走村串寨,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为群众宣传金融知识,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到群众手中去,真正解决群众的融资需求。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俗话说,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截至目前,梭戛信用社存贷款余额9000余万元,较年初增加700余万元,增幅8.17%;存款余额5000余万元,增幅3.43%;发放“特惠贷”3000余万元,受益群众700余户3000余人;学习中央、省、市各种金融文件10余次,学习六枝联社党委探索创新的“四四”工作法、信贷“包裹”3次;发放各类金融宣传800余份,受益群众1000余人;不良贷款降至0.21% ,开展存款抽奖2次,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深受辖内广大群众的爱戴和当地政府的好评。

“贷”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

“近年来,梭戛信用社为我们政府挑起金融扶贫的‘大梁’,从而为梭戛乡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贡献一份强大的金融力量。”梭戛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张亮才高度评价梭戛信用社,今后,希望梭戛信用社再接再厉,努力提供金融“活水”,造福一方百姓,有效助推梭戛乡脱贫攻坚。

相关文章